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网游动漫 > 最长的墓志铭 > 第651章 来到我姐的四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21-03-07 23:19:12

时间消耗:家务大于娱乐大于学习

上午,不出意外的又跟尖酸刻薄的我妈抗争了一点,真的应了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在的我则有不同的见解,有的时候之所以遭受压迫,也是因为给了别人压迫,这个世界就是一面巨大的因果反射的镜子,简称因缘际会)每次出远门之前都要跟我妈大吵一架,而且是最有骨气的大吵一架,可以稍微有点肆无忌惮。我觉得只有这个时候才可以稍微无所顾忌的吐露心声,稍微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暴风骤雨般的报复和回复。

(一般锚定的看,每个家庭都是爱恨交织的复杂体,父母对孩子有恨,孩子对父母也有恨,说到底,我觉得家庭不适合某些尖刺过长的人,窝就这么大,那些尖刺会让人疼痛难耐,搞得民不聊生)

如果你要靠【说】去点醒一个人,是不现实的,但也是无奈之举,只有直抒胸臆,才或多或少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所在,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妈每天早晨都用非常“温柔甜蜜”的语言叫醒我,非常“悦耳动听”,让人头脑发蒙!浑身不畅快!(现在回想,其实早就应该分家独立了,不可再在一起搅和了)其实我跟我妈应该属于同一种人,都是适合独居和安静的人,当然骨子偶尔会泛起一股暖流,会升起一种憧憬热闹喧嚣的炽热感情,(人的心境也是多变的,人本身就是多变,就跟吃菜的胃口一样,即便喜欢吃红烧肉,天天吃也会腻,需要调换调换口味)但是后者必将是短时间的,而前面才是长时间的状态,应该适当的留白,不要过多的占用她的时间,在她身上添加太大的负担会让她苦不堪言,而她苦不堪言会直接的通过语言宣泄出来,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应该视她的愤怒为信号,而不是歇斯底里的情绪宣泄和对抗。

(把愤怒、悲伤……等等负面的情绪认作是一种情绪失衡生病的表现)

我也一再的反思,不能妇人之仁,不能踌躇犹豫,应该当机立断,并不是我妈给我们不自在,而是我们闯进了她的舒适圈,成为了她的压力,成为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虽然有的时候嘴上说要尊重每个人各自的生活习惯,但如果你闯在别人的舒适圈,在他的舒适圈去宣扬个性,其实就是一种愚蠢的冒犯,错误的因果永远遵循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双向原则,这么说吧,那个房子是属于我妈的,那款领土是属于我妈的,在那块领土之上,你就必须按照她的规则规定来行事。

下午还是把票定了,定了明天的票,当然有一部分挣扎,其实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外面久了就不想回家,在家久了就不想出去(这是人性的普遍惰性),可能跟年纪大了,性格、性情、境遇有联系,在我妈尖酸刻薄的闲言碎语中,点击了支付款项,男人不能犹豫两端,杀死那个瞻前顾后的“男孩”,知道自己的使命要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天去了我姐所在的4楼,这里已经打扫的非常不错了,在往上面搬沙发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爸处在压力最重的那一部分,其实在家庭生活中,也一直如此,我爸在默默承受着顶梁柱的压力,他也有理由发脾气,当然他也犯了寻常人都会犯的毛病,强行的把自己的价值观想法加在别人的决定圈范围里,是自己的愚昧执着了,是名副其实的侵略者,就好比之前,其实我姐已经当面跟他说了不要沙发,爸还是擅作主张,(当然事后,姐他们一家用沙发用的还不错,挺多的),有的时候,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希拉里点赞。

我爸的小房间也租出去了,一个很小的一室户,没有厨房,每个月600,晚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原先可以搬到2楼的空房间,但是这个空房间被一个租客鸠占鹊巢了(因长时间不用,所以被他们借用),这让我想起了《资治通鉴》里面所提到的一个故事,少数民族说要借一块地暂时用用,可耕种时间长了,那块地就被他们“顺理成章”的强行占有了,【时间长】和【人数多】都是正当性,都是他们正义的根源,历史本身就是荒谬,而不可深究的,这个时候就犯难了,一方面之前,这个租户还请我爸吃饭了,但是他们长期占着房间不给钱——做的不地道,而且应该在搬过去之前,拨通我爸的号码说明情况,而不是先斩后奏,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付了一个房间的价钱,住了两个房间,结果现在我们要住进去,还不好意思开口,当然如果换做是我的话,会当机立断,关系好是好,但是有一说一,当然里面的说话技巧就不一一赘述了,应该要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难处,并不是不让他们住着,而是确实没有其他选择了,当然最核心的是要名正言顺,要有理有据,一码归一码。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冷静的清醒的说三道四,大言不惭,但真的进入到这个角色,就会发现和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你会不由自主的变成曾经你所不耻的样子,这就跟登上王座,终变暴君是同样的诅咒,在辅导外甥学习的过程中,会陷入暴力指导的迷局之中。

(让我想起网上教孩子学习发脾气的视频评论里,有一些圣母型的网友说不应该这样,要跟孩子做朋友……云云,等到他们设身处地的从旁辅导,估计火气和暴行更甚,有的时候我也能理解一些子女对老人不孝顺,也多是有前情因果的)

以前的朋友、同学重不重要,我觉得从某方面说,是不重要的,当然我们要珍惜朋友,好好的构建跟朋友的情感银行,尽量让这个银行充沛起来,不要透支,(伤透了心,也就离开了,就是情感银行最好的镜子,人心都是肉长的,杜月笙点赞),世界会变,人也会变,绝大多数你所认为的亲朋好友都会流逝淹没在岁月的长河泥沙之下,若干年后的某个时机,你可能会猛然回忆起这个旧友,你可能有他的联系方式,但是你大概率不会发信息,阔别已久的联系很有可能是一种冒犯,人家还以为你借钱呢,哈哈哈。

这些旧友,过去的人就像是漏在衣服口袋破洞里的陈年瓜子,数年后摸了出来,含在嘴里,食之乏味,吃上去味道平淡,这种感觉很奇妙,大概类似于若干年后,在某个街角,某个地铁口,遇见了曾经的前女友,那种远望而不上前,想要上去打个招呼,却最终泯然一笑的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