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你是不是瞎了,本宫还在这里,你竟敢当着我的面,挖我东宫卫队长?”
刘丰气急,停下脚步怒骂。
闻言,萧万平暗暗记在心中。
“原来是东宫卫队长啊,失敬失敬。”
那汉子还是目不斜视,没有去看萧万平一眼。
眼看三人已经落在身后,刘丰本还想说上几句,此时只能一甩衣袖,进了乾坤殿。
嘿嘿一笑,萧万平回头看了那壮汉一眼。
还是觉得眼熟!
但还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无奈,他只能按下心思,迈步进了乾坤殿。
山呼万岁后,梁帝让众人平身。
百官出言,他便已挥手,让内侍官宣读圣旨。
“陛下有诏曰:平西王忠勇过人,智破炎卫阴谋,使我大梁免于战火,功绩卓着,但以往鬼迷心窍,贪污害人,乱了朝廷法度,有功亦有过,功过相抵,不赏不罚,望其往后安分守己,恪守其职,若有再犯,定数罪并罚,严惩不贷,钦此!”
“儿臣谢父皇宽宥。”
诏书一出,立刻有官员站出来道:“陛下,平西王所犯罪过,触目惊心,若不惩罚,恐难以服众。”
“不,微臣觉得,平西王之功,远大于过,理应嘉奖。”
还有其他官员要站出来,立刻被梁帝挥手阻止。
“行了,此事不必再议,圣旨已下,你们想抗旨不成?”梁帝脸色冷峻。
“微臣不敢!”
“不敢,那就退下!”梁帝想迅速将此事揭过。
“是,陛下!”
两位官员赶紧入列。
梁帝的态度,让群臣不敢针对此事再发一言。
“既然炎梁已经结盟,今日朝会,主要议论进攻卫国一事,诸位爱卿,说说吧。”
梁帝捧起龙案上的茶盏,淡淡说了一句,静待群臣发表意见。
率先站出来的,是礼部侍郎。
“启禀陛下,虽然炎梁结盟,但进攻卫国,非同儿戏,谁先挑起战火,面对的,一定是卫国主力,此事需三思。”
闻言,萧万平冷笑一声。
他直接出言:“等你三思完了,卫国恐怕都打到家门口了。”
萧万平要做的,就是让北梁率先发兵卫国!
让大炎得利!
不为萧万民,只为大炎国土子民,还有镇北军中那群兄弟。
当然,这也是日后一统天下,最为关键一环。
“平西王,这话就有点危言耸听了,卫国自保尚且不足,如何敢主动攻击我大梁?”
萧万平嘴角扬起,漫不经心回道:“反正如果我是卫帝,面对两国同时攻击,本王一定选择其中一国,穷追猛打。”
“平西王说得轻巧,如果这样做,那卫国都城岂不是弃之不顾?”
一摊手,萧万平笑着回道:“反正打不过两国,那不如按着一国猛打,说不定还能灭了这一国,占其国土,最终与另一国平分天下呢?”
这句话,让一众朝臣尽皆讶然。
梁帝也是眉目一张,似乎非常赞同萧万平的观点。
应对两国攻击,这似乎是最好的破局之计。
“刘苏,那你觉得,卫国如果这样做,会选择我大梁,还是炎国进攻?”
听到梁帝问话,萧万平方才出列。
他拱手回道:“父皇,不管卫国选择哪国进攻,我大梁都得迅速发兵,进攻卫国。”
“这又是为何?”
“父皇试想,如果卫国进攻我们大梁,那就不用说,我们先发兵,才能占据先机,倘若卫国攻击的是炎国,那我大梁也得迅速发兵,攻占卫国领土,为日后吞并天下打下基础。”
一统天下,炎卫梁三国皇帝,哪个不想?
萧万平抛出这个诱惑,让梁帝的血液登时沸腾。
他心中暗暗点头,但依旧面不改色。
可刑部尚书站了出来。
“平西王此言看似逻辑自洽,但却不合理。”
“那你说说。”
“微臣觉得,倘若卫国进攻的是炎国,我大梁大可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届时等两国打得两败俱伤,我们一举吞并,岂不美哉?”
刘丰听到这话,立刻说道:“父皇,儿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有近三成的官员,站出来附和刑部尚书的话。
梁帝沉吟不语,片刻后他再度看向萧万平。
“刘苏,你觉得呢?”
不慌不忙,萧万平徐徐回道:“父皇,儿臣觉得此举,简直误国!”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色变。
刑部尚书更是愤慨。
他忠君为国,到头来被说成误国,心中自然气怒不已。
“平西王,敢问此话何意?”
“隔岸观火,难道你不怕炎昭帝一怒之下,撕毁盟约,再次和卫国合兵,进攻我大梁?”
此话一出,刑部尚书哑口无言。
“这...”
刘丰立即站出来:“咱们可以佯攻,出兵不出力。”
“皇兄,你当炎昭帝是傻子不成,出兵不出力,谁都能一眼识破。”
“还有...”萧万平补充道:“倘若如此,我大梁也将失信于天下,人尚且无信不立,何况一国乎?这位大人之言,是将我北梁重新推入深渊。”
刑部尚书还待再言,刘康已经站了出来。
“刘苏之言在理,陛下,我认同他的话,既然炎梁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理应履行,我认为,应即刻发兵卫国,占据主动。”
梁帝向来对刘康言听计从,但涉及军国大事,他还是谨慎。
“皇兄,还有个问题,倘若炎国如刑部所言,出兵不出力呢?”
萧万平接过话头。
“父皇,那我们就撕毁盟约,将矛头对准炎国。”
他自信,萧万民不是短视之人,绝不会这么做。
最重要的是,他许以萧万民五座城池,萧万民绝不会坐看两国关系破裂。
捋须颔首,梁帝似乎做了决定。
但旋即,刘丰又站了出来。
“父皇,二弟之言虽然在理,但现在还有个问题。”
“你说。”
“北边慕容氏!”
萧万平明白刘丰的意思。
“太子之意,是怕慕容氏叛乱?”
“不错,慕容氏旱灾连连,父皇出于原则,回绝了他们岁贡减免的请求,他们难免怀恨在心,万一出兵南下,慕容氏叛乱,我大梁将腹背受敌。”
昨日在朝阳殿,讨论让萧万平赴北赈灾一事,刘丰并不在。
但赵不全在。
他必须假装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