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8年深秋,江城的梧桐叶在寒风中打着旋儿,苏航踩着满地碎金般的落叶,仰头望着嘉华集团大厦的玻璃幕墙。这座矗立在 cbd核心区的建筑,在夕阳下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吞吐着往来的精英。面试室的冷气开得很足,苏航的白衬衫后背却沁出冷汗。五位面试官中,最右侧的中年男人突然开口:“你觉得,销售的本质是什么?”苏航握紧手中微微发潮的简历,“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话音刚落,全场寂静。直到主考官轻笑一声,“明天来报到吧。”入职第一天,苏航就被扔进了狼多肉少的医疗器械市场。带他的师父老周,是个总叼着烟的油腻大叔,却在酒桌上教会他第一课:“小苏,商海就是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那晚,老周带着他给市医院的采购科长敬酒,红酒杯相碰的脆响里,苏航闻到了刺鼻的铜臭味。三个月后,苏航终于签下第一个大单。当他兴冲冲拿着合同去找老周,却撞见办公室门虚掩着。老周和另一个销售主管压低声音:“那小子还真能拼,不过这次,该让他知道什么叫规矩了。”第二天,甲方突然反悔,说找到了更优质的供应商。苏航在对方公司楼下等到深夜,才从门卫口中得知,竞争对手给的回扣多了三个点。挫折没有击垮苏航,反而点燃了他骨子里的倔强。他开始研究市场趋势,凌晨三点还在啃行业报告;为了见一个难搞的客户,在对方公司前台坐了整整一周。2010年,医疗改革的春风吹进江城,苏航敏锐捕捉到基层医疗设备更新的商机,带着团队跑遍周边二十个乡镇卫生院。然而,成功总是伴随着嫉妒与阴谋。正当苏航的业绩一路飙升时,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公司高层。信中指控他在招投标中行贿,附上的模糊照片里,他正和客户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苏航被停职调查的那天,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太锋芒毕露可不是好事。”那段时间,苏航每天泡在图书馆,翻阅法律条文和商业案例。他发现举报信中的漏洞:照片里的酒局,其实是行业交流会的公开场合。当他把证据摆在总经理面前时,对方意味深长地说:“小苏,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一周后,举报者——那位销售主管被辞退,苏航升任区域经理。2015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传统医疗器械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苏航力排众议,提出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的方案。在董事会上,他对着一群西装革履的高管说:“如果我们不主动拥抱变化,就只能被时代淘汰!”有人冷笑,“年轻人,别异想天开。”但苏航没有放弃,他自掏腰包组建技术团队,用三个月时间做出了初代产品。平台上线那天,苏航站在监控大屏前,看着实时跳动的数据,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腔。然而,竞争对手很快展开反击。他们雇佣水军在网上散布谣言,说平台销售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买通黑客攻击服务器,导致平台瘫痪整整 12小时。面对危机,苏航没有退缩。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当众展示产品质检报告,邀请媒体参观生产车间;同时高薪聘请顶级网络安全专家,加固系统防护。在最艰难的时刻,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们站了出来,主动为平台背书。2018年,嘉华集团的线上平台用户突破千万,年交易额突破十亿。庆功宴上,董事长亲自为苏航颁奖,“苏总,你用行动证明了,真正的强者,永远能在风浪中找到方向。”镁光灯闪烁间,苏航想起初入职场的自己,那个在寒风中仰望高楼的年轻人,终于站在了行业的巅峰。然而,成功带来的不仅是荣耀,还有更大的挑战。随着平台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开始介入。一家投资公司提出收购意向,开出的价格足以让所有股东心动。但苏航知道,一旦被资本控制,平台的初心就会变质。在股东会上,他据理力争:“我们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一份社会责任!”股东们的反对声如潮水般涌来,有人甚至威胁要撤资。那段时间,苏航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安抚股东情绪,一边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他飞遍全国,拜访了数十家机构,终于说服一家专注医疗领域的基金注资。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医疗物资短缺。苏航第一时间组织团队,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将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以成本价运往抗疫一线。公司为此亏损了数千万元,但苏航说:“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赚钱不是第一位的。”这次义举,不仅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也让平台的用户忠诚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如今的苏航,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销售新人。他的办公室里,始终挂着一幅书法作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当年轻员工请教成功的秘诀,他都会说:“商海浮沉,唯有坚守本心,永不言弃,才能在波涛汹涌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热血征程。”在江城的夜空下,嘉华集团大厦的灯光依旧璀璨。苏航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车水马龙,心中充满感慨。他知道,商海的风浪永远不会平息,但只要怀揣梦想,保持热血,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江州日报的玻璃窗,林夏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案件资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边泛黄的剪报。那是十年前轰动全城的“夜莺连环杀人案”报道,照片里受害者脖颈处整齐的切口,像极了展翅欲飞的夜莺。如今,这个沉寂了十年的悬案,因一封匿名信再次闯入她的生活。“小林,总编找你。”同事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林夏起身时,膝盖撞到桌角,那封匿名信从文件夹里滑落——淡蓝色的信纸上,用红色钢笔写着:“夜莺又在唱歌了,这次,轮到你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