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气炎热了起来。

然而与天气形成对比的,是五国某些人那凉透的心。

楚国在秦国的逼迫下不断将国内、主要是南方的一些南蛮部落之人抓来,当做奴隶卖给秦国;短短两月间,已经卖出数万奴隶。

而不知为何,南方的一些南蛮部落不仅没被楚国针对,反而帮着中原人一起抓自己的同胞。

这让其他几国原本想看戏的人大失所望。

他们原以为,楚国此举会引起南蛮各部族暴动,进而引发楚国大乱,然后楚国人发现此举对自己有害,进而拒绝与秦国人做这奴隶生意,甚至双方兵戎相见——这样一来,不仅楚国陷入战火,也能适当消耗一下秦国。

可现实情况是,楚国抓人几乎没在国内引起什么动乱,南蛮势力内部自己都有内鬼。

其实他们想多了。

楚国人的脊梁当初被白起打断了一次、前年又被李缘和蒙武给直接抽走了,就算楚国内乱了,他们也没有对秦国人说不的勇气。

同时,除了燕国外,另外四国在两月间又有上万人逃亡秦国定居。

这人数不是他们自己统计的,而是秦国发出来的……

然而对此,四国一声不吭。

“这人数准确吗?”

嬴政看着李斯提交的报告问了句。

魏国一万三千多人,楚国八千多人,赵国五千多人,齐国三千多人,共计三万多人了,其中许多人都是拖家带口一起来的。

如果不是因为农忙时节许多人回去劳作了,否则如果算上来秦国做工的人数,这数字恐怕会更多。

李斯犹豫了一下:“明面上准确。”

“明面上?”

“是,通过边境口岸合法进入、且在朝廷登记了的。”

可能是因为南阳郡彻底稳定了下来,以至于之前许多逃亡秦国定居的原南阳郡之人,在秦国内地郡里虽然有了家、却欠下了一些朝廷债务;而在南阳郡受苦等到了秦国灭韩的本地人们,则在家乡等来了好日子。

以至于现在,五国内许多百姓哪怕有了想来秦国的心,却只要有办法还能撑下去都愿意先忍着。

他们不知道秦国的统治什么时候会来,但只要来了,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而现在去秦国,虽然也能安定,但要背井离乡不说,还会欠下些朝廷债务——许多人不怪秦国,因为秦国没义务、也没那个能力免费帮助他们这些外来者,老秦人也不会同意干这种“善事”。

但终究,在秦国内地这些郡,不如在家乡。

“所以最近一些边境县报告,有些生活在五国边境地带的人,时不时会走小路来秦国,却只是聚众在山林里躲着,借此躲避他们地方府衙的税赋收取和朝廷欺压;他们既不想承受五国的压迫,又不想定居秦国,所以……”李斯停顿了一下:“楚国人最多,赵国和齐国其次,至于魏国,由于两国边境大部分是平地反倒是最少的。”

嬴政心里有些不爽。

这些人把秦国当什么?免费的避风港?

讲得好听点叫占秦国便宜,讲得不好听点,这不就是非法越境吗?

“你有何意?”

李斯没说话,他在犹豫。

他想过驱逐这些人,也想过强迫他们来秦国定居,可这些人本就是两者都不想选,这才选择以这种方式游荡在边境。

“大王,臣有一策,需要国师相助。”李斯说道。

有些方法只是阶段性的,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一些坏处。

而这种坏处大王不能担,自己又担不起,只好苦一苦国师了……

只是据说国师最近又闭关了,且闭关快一个月了,他敲不开国师府的门,这才希望大王出面。

嬴政点了点头:“你直接说。”

那货的国师大印都在王宫里,他闭不闭关对国事的影响……着实不大……

“工厂和矿区缺人,可以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拿出来,给专门的外国雇佣人员,和专职工人一样,但工钱为秦人专职工人的五成或者六成,住宿和伙食等其他待遇可以一样。”

专门的外国雇佣人员,这与奴隶进行了区分。

同时,虽然也和专职工人一样专事工业,可工钱却比秦人要少,这不会让老秦人心里不平衡。

保持住宿和伙食这种待遇,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太多心理落差。

看上去,这个方法很好啊!

“那你说让国师来办是……?”

李斯低下了头:“有些五国之人已经在秦国定居了,且生活不如人意。另外,等日后统一天下,这外国雇佣人员身份就可以去除了。”

嬴政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斯一眼。

这小子心有点黑啊……

如果你是从楚国来的,背负了朝廷债务在秦国定居,虽然能让家人不用担心饿死、冻死,但也存不下什么,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而现在,一个和你同县的人来了秦国,却被直接招录为工人,虽然苦和累,但没有债务压力,日后秦国攻灭楚国了他还可以回去。

是你你怎么想?

同样的,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工人,你有这待遇刚开始可能还好;但如果时间一长,看着周围的秦人同事拿着比你多的工钱,你却比他们还累……谁知道那些人心里会怎么想呢?

有时候百姓智慧可没那么高。

更何况,是在贵族普遍不把百姓当人、秦国却破例的现在。

“李斯,你很忠心啊!”

嬴政看着他,这是给李缘埋了两个雷啊。

李斯心里一抖,因为自他成为廷会官后,大王都是喊‘李爱卿’的。

“有件事你要清楚。”嬴政说:“寡人对李缘,很放心。哪怕寡人暴毙了,太子年幼继位,寡人甚至会让国师代行王权。若太子长大后德行不配,国师可自决秦国。”

李斯:“……”

这是一个君王该说的话吗?

他知道李缘是后世人后,自然也猜到了有关李缘的许多事,掌握着大量先进技术、知晓所有历史、甚至有许多几乎仙人的手段。

这样一个人,哪怕政治手段不够成熟,性格也很淡然,可对秦国依旧是个威胁。

他所拥有的对他们来说是一片未知,而他们秦国的事,李缘却知道所有、哪怕有偏差也能通过一些历史判断出来——以史为鉴,这是李斯对李缘的假设。

讲得不好听点,李缘绝对有造反甚至毁灭大秦的实力。

他想暗中给大王做点事,比如给李缘使点小手段——不是针对,而是为了在他想造反的时候难度能大点,好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也就是趁着李缘又闭关了,他才敢这么隐晦的跟大王说。

可大王你……太放心了吧?

“大王,国师身份特殊,才学又超过我等太多,甚至许多事都可料情于先……”

嬴政抬手制止了他,并未责怪。

李斯很忠心,但他的这个忠心只是对他这个王的。

所以嬴政对他很宽容,也不希望他因为某些想法太过焦虑——至于麻烦,他没想过。

身为君王的直觉告诉他,李缘绝对对他隐藏了某些关键思想或者手段,这些东西可能来源于他那个朝代,更可能是他最尊敬的那个人;李缘如果真想造反,哪怕他没有超能力估计也能给大秦带来天大的麻烦。

“如果寡人告诉你,他才是对秦国最忠心的人,甚至超过了寡人,你信吗?”

嬴政心里,对万事万物的排序是:自家的王位第一,秦国第二,华夏族第三,统一天下第四,名声第五……

可在李缘心里,他对这秦国时空的排序可能是:华夏族第一,天下百姓第二,自己第三。

选择秦国,一是因为自己在这,二是因为秦国是战国时期最好的。

他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纯粹。

嬴政对锦陇使了个眼色,后者熟练的带着所有宫人走了出去。

没别的,习惯了……

许多时候大王和国师谈着谈着就把他轰出去了……

现在只不过是又多了一个人而已。

……

楚国西部。

一座城池外,一群当地贵族、官员正等在这,迎候国都来的大人物。

楚国虽然受于秦国威胁而帮他们抓南蛮,但对西南夷的进攻还是很不爽的。

秦国指使我,我认了,毕竟他是华夏老大。

可你一帮蛮夷,哪来的胆子触怒我?

占我的城,打了我的人,我要不找回面子那还叫楚国吗?

一刻钟后。

一支千人的军队开了过来,在他们后方,还有上万军队缓缓而来。

领头主将的是一个昭氏贵族,身后是一些来混军功的贵族子弟。

打蛮夷,这不是有手就行?

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城中府衙内。

昭氏主将看着两个丢下封地带着部下仓皇逃到这的贵族,满眼杀机:“你们如果给不出个解释,那下一仗就由你们亲自带着人去攻城吧,死在战场上,总比窝囊死要好吧?”

三座城池被西南夷攻占,一城县令都战死了,结果这两个家伙带着兵马跑了?

得亏西南夷只有两万人,可能也是因为秦国只是让他们刺激一下楚国,不然要是再打来,他们怕不是还得跑?

“将军!非我等不战啊,实在是那些蛮夷太厉害了!”

其中一个中年贵族顿时辩解道。

如果是以前那些长矛都凑不齐,弓箭甚至是用藤条编的、箭头也是木制石制,带着一些骨头绑在头顶当装饰,有些人甚至穿着动物皮毛和草衣嗷嗷叫的蛮人,那他当然不怕。

可这次不同啊,那些蛮人不仅刀枪齐备、弓弩强劲,甚至还学会了兵法,知道放火、下毒、偷袭这些。

要不是自己的部下为自己断后,他能不能跑出来都是个未知数。

昭氏都给气笑了:“后日进攻,你们亲自上阵去做先锋,若不是你们说的这样,那你们就别回来了!”

第二天,他笑不出来了。

一万蛮军趁着夜色行军,天亮时在城外十里被楚军斥候发现,现在直接来到了城池下,似乎准备攻城。

城墙上,昭氏主将脸色难看。

城中有近万守军不说,城外还有数千楚军正卒,我还没去打他们,他们居然打来了?

下方,蛮人军阵显得有些杂乱,但勉强也算各军阵分明,整体还算整齐。

可蛮夷怎么会军阵?

这对吗?

仔细看去,有些贵族发现这军阵怎么越看越眼熟……

“这不是以前秦军的军阵吗?”

“不会错的,我看过祖父留下的记录,和秦军以前一个阵图一模一样!”

“你们看!一些蛮人首脑好像穿着秦军以前的衣服!”

“……”

众人面面相觑。

蛮人用着秦军的军阵,在距离秦国数百里之外的楚国土地上攻击他们……

怎么这么怪呢?

“够了!”

昭氏主将冷哼一声:“这岂不是直接证明了秦国才是幕后黑手?将此消息传出去!毁掉秦人在百姓中的形象!”

“传令,全军准备,在秦人那失去的尊严,你们要在秦人这些爪牙身上拿回来!”

话音刚落。

蛮人军阵后方的山林中,忽然传来了一些动静。

不一会,一些东西被蛮人运了出来。

“那是……投石车的部件?”

“还有攻城锤!”

昭氏主将顿时一惊,赶忙打消了自己坚守城池、让军队绕后偷袭全歼的想法。

理由很简单,这座城池太小了,防御工事也太少了,根本顶不住有相应装备的蛮人攻击。

“只能野战了。”

他心里想着。

然而当他正准备调集军队在城下和敌人来一场大战时,一个副将走了过来,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不可能!”

“将军,几个斥候身受重伤,我把唯一轻伤的人带过来了。”

副将身后,几个士卒带着一个手臂上还在流血的斥候走了过来。

两军对阵当中,斥候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哪怕是双方准备接战了,依旧有大量斥候在周围游弋,包括防止敌人绕后偷袭、警戒周围敌情等作用。

而这支斥候小队刚从蛮军后方的山林中回来,他们遇到了一支全身着软甲、有着盾牌、精铁武器的蛮人斥候小队。

“胡说!”

昭氏主将怒目圆瞪:“蛮人技艺落后无比,靠着秦人支持才敢来犯,但秦人怎么可能不远千里给他们送来那么多的精良武器?”

军事援助也是会有个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