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们有地球上最高的智慧,有动物界最深的情感。
所以人类哪怕是语言不通的两种人,也会因为亲情、爱情等情感而心生感动。
所以嬴政在看到齐国百姓遭此大难时,心里会莫名的心痛。
为百姓遭遇而悲苦的同时,他也为人类的弱小而感到无助。
但大自然可不管这么多。
大自然:我管你这那那的,先吃我一……二……三,算了,你别管几击,反正我会让你没脾气。
李缘带着嬴政又走了好几个地方。
无一例外,齐国全境几乎都遭到了重击,甚至燕国部分地方也有灾情。
尤其是齐国东南部地区。
应该是台风登陆的地方,十不存一的不止房屋,还有活人。
“为什么这场台风史书上没记载?”
空中,嬴政有些无奈的问道。
李缘沉默了一下,大概率,是那个莽夫的锅吧……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李缘神情有些凝重。
“来到大秦后,我曾经在太平洋上试过我的超能力极限,包括但不限于一次能抬起多少海水、能切割多大的空间等等情况……”
他深吸一口气:“如果是蝴蝶效应,那有可能。”
“你什么时候试的?”嬴政问道。
“来大秦的第二年。”
“那这蝴蝶效应也太晚了。”嬴政摇了摇头:“我不觉得是你的错。”
李缘心里也不觉得,但毕竟这是一场大难,还不见于史书,就算可以怪到那个莽夫身上,李缘心里的善良还是让他往自己身上想了点。
“走吧。”
嬴政叹息道:“该回去考虑如何说了。”
李缘看了他一眼,随即转移空间回到了国师府。
从嬴政刚才的话里,他听出嬴政其实是想支援下齐国的,哪怕只是些粮食支援。
“但你说要如何讲……这有什么关系吗?”李缘问道。
嬴政发话,这天底下还有敢反对的?
“如何跟百姓说,包括秦国和齐国的;以及如何跟齐国说,包括齐王和齐国的官员们。”嬴政说:“秦国正打算免税一成,这个时候要调集粮食支援,秦国百姓会不会有意见?”
我交的粮食,给我的国家、给我的同胞用可以。
但如果是给其他人……
“同为华夏,百姓不会有太大意见的。”
“我知道,但还是得考虑到。”嬴政说:“而且,万一百姓中有人善心大发,想多捐一些粮食,然后朝廷中又有人试图借此牟利或搞事,同样是麻烦。”
李缘:“???”
“这些可能很小,但同样需要考虑在内。”嬴政说:“善心是最好的,却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想了想,李缘点了点头。
嬴政没见过后世许多以“善心”为名的丑恶,但他依旧想到了这些方面。
“那你说跟齐王和齐国官员说是指……”
“我不信任他们。”嬴政冷笑一声:“你觉得若是让他们来,十石粮食最终能到灾民手上多少石?齐王能有办法吗?”
李缘没说话,因为历史书告诉他,若是放在王朝末年、或者政局不稳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救灾十石粮食发下去,能到灾民手中的估计都不到一石。
“不是,你既不相信齐国朝廷,又想救助齐国百姓,又暂时无法吞下齐国,这不是卡这了吗?”
李缘感觉这事闹得实在是太糟心了。
嬴政看了他一眼:“你以为国家政治是什么样?你以为治理庞大地域的百姓有多容易?”
李缘一阵窘迫。
他以前确实从未想过这些,后世他只是百姓,在秦国政哥又给他担起了国师该有的责任。
他是幸福的,出生在一个最好的国家。
他也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会把他当弟弟看的君王。
见他不说话了,嬴政推开了这个用来闭关的小院院门走了出去。
门口,张苍和锦陇在这等着。
“传国师令,召齐国使者来见。”
张苍立刻行礼,随后转身前去传命。
至于国师为什么没出来,他也没纠结。
嬴政思考了一下,看向锦陇:“去告诉章邯,暗中……”
……
当齐国遭遇风暴袭击的消息传开后,秦国百姓们对此一致感到惋惜。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特别是齐王想投降请求秦国支援齐国灾区百姓的消息传来后,天下百姓哪怕不知道灾区具体情况,也为此深深感到震惊。
能把齐王逼到要投降来请求秦国支援救灾,这灾得多大?
“他是真想摆烂了?”
看到这道国书,正在和李斯等人商讨如何支援的嬴政很是不爽。
这齐王建是真想投降了啊!
去年没找到机会,今年台风一来,他又借此投降了?
可想而知,当齐国百姓知道这点后,心里对齐王建会有什么观感。
而且这样一来,压力就给到了秦国这边。
君王都请求投降了。
你们不是自诩爱民、瞧不起东方几国腐朽的贵族吗?
那你们现在来不来?
大殿里寂静了好一会,李斯才苦笑摇头:“大王,这下真的难办了。”
秦国不怕齐王建或者齐国贵族闹什么事。
大不了,把他们全部清算就是了。
秦国贵族们哪怕对嬴政想打压他们的心思不爽,但面对吞并一个国家的机会,他们绝对会先顺着嬴政、先把齐地的官位吃下一些再说——体量越大,最终活下来的机会也越大。
但现在,齐王建一封投降国书,直接把秦国架在了齐国百姓的目光之下。
吞并吧,秦国暂时没这么多官。
拒绝吧,秦国这些年努力建立起来的形象就完了。
“是否吞并齐国是之后考虑的事。”嬴政说:“现在,先救灾。”
“就按照之前讨论的,驻守东郡、南阳郡的两个野战军同时开动,对齐国实施军管救灾,第一批粮食由两郡粮仓承担,若不足,开军粮仓。”
“唯!”
……
燕国国都。
燕王喜看着南方郡县的灾情报告,心里涌起一股无名之火。
府衙报告里,燕国南部也大量受灾,死伤百姓数百人,无家可归者上千,需要救济的粮食、物资价值估计数十万钱——只是预计,实际要让灾区享受到那些,拨款最少要翻两倍。
然而这只是当地府衙的报告,他还把太子派过去了。
太子丹在写给他的信中说,灾情远没有这么严重。
那么有趣的地方就来了,为什么太子的报告和当地府衙的报告会是两种情况?
燕王喜心里知道其实两方说的都是真的。
只不过太子丹统计的是在册的百姓,而当地府衙报告的人中,兴许还有一部分是没被官府记录在册,只是被当地贵族隐匿的人口——换言之,是那些权贵官员们的财产。
而这灾情,一来岂不是完美向国家伸手的时机?
“一帮蛀虫!”
燕王喜对此深恶痛绝。
但他一时间好像忘记了,他王族内许多佃户,其所交赋税都是直接进入他自己的私库,而不是国库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燕王喜才是燕国“隐匿”人口最多的贵族。
但厌恶归厌恶,事情还是要想办法解决。
他马上写信让当地府衙先向太子报告详情,征得太子同意后再上报赈灾请求。
“这也当做是给丹儿的一次历练吧。”
燕王喜为自己的机智感到满意。
这时,秦国两个野战军带着大量粮食和物资进入齐国的消息传来。
燕王喜心里的那一点得意立刻就没了。
论国力,齐国比燕国更强,哪怕是在燕国已经拓土数千里的现在。
论国内贵族势力,齐国也比燕国要复杂一些。
而现在,齐国被一场风暴打垮,齐王给秦国送上愿意投降的国书——他知道,齐王建早就想投降了。
燕王喜知道,燕国迟早也要被灭的。
但他不甘心就这么平庸的被灭。
所以他不管中原之事,努力开拓东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青史留名之上,这样他燕王喜在亡国之君的身份之外,也还有一个华夏族英雄的名号不是?
而他更知道,秦军这一进入齐国,恐怕就不会走了。
齐国,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了。
他考虑的是,燕国南部也有受灾了,燕国国内也有一些人心向秦国,甚至不乏一些被收买的小官员贵族。
万一他们借着这次机会也投了怎么办……
他还没留下足够的功劳呢,可不能让燕国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污点。
“报!秦国使者求见!”
燕王喜心里忽然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请上来。”
……
齐国西部。
一个秦军团级部队正在缓慢前进。
不是他们不想加快速度,而是一听说秦军来赈灾了,许多百姓都涌了上来。
贫穷者希望秦军赈灾一下自己,普通者询问秦军是否要带路攻占府衙,富贵者一个劲的劳军只求搏一个好处,再不济也希望能留点好印象别宰了自己。
“团长,这样下去不行啊!”
前锋营的营长焦急道:“师部只给了我们两天时间,让我们去临淄,这样下去怕是三天都到不了,直接驱赶吧?或者告诉百姓后方有大部队会给他们赈灾,我们先过去再说?”
团长没回。
其他人也不敢答话,只是就这么看着周围的百姓越聚越多。
“分兵。”
团长终于下令:“攻占周围城池,实行军管。”
“团长,我们不是要去临淄吗?”有营长提醒道:“按照军规,违抗命令,除非有大功、有紧急状况外,否则一律重罚,革职起步。”
“我知道。”
团长从怀里拿出了一份秘令,上面写着‘可见机行事’。
“若有任何罪责,我一人承担。”
几个营长确认了这道秘令的真实性,确实是军部和师部都盖印的命令;再加上团长做了这个保证,众人也服从了命令。
秦军改制后,军规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若是这个团长想违抗命令,不拿出足够的证据,这些营长哪怕是亲信也不会执行的;因为一旦追究下来,所有知情者、不反抗者一律以叛将论处。
相反,只要你制止了,只要你怀疑了,那哪怕你最终还是考虑到安全被迫服从了,都有减轻罪责甚至免罪的可能——前提是没有造成太大后果。
在团长的命令下,这支部队立刻以连为单位朝着周围散去。
所有城池,直接张贴布告实行军管。
齐国官府所有官吏,除罪大恶极和反抗秦军的人被当场杀死外,其他人一律无条件服从秦军命令,以之后这段时间的工作来判定罪行。
官吏们对此有些怀疑。
他们不认为秦军这么大的架势而来,秦国那么严格的律法之下,他们会容忍自己等人戴罪立功。
可怀疑也没办法。
你要是不信,现在就得被秦军干掉;你要是服从命令,兴许还能赌一把之后秦国的善良——如果秦国对他们这些人真的有这个东西的话……
与此同时。
另外几路进入齐国的秦军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而先期出发的部队,都在遇到不同的情况后选择了就地驻守。
等秦军到达临淄,已经是三天后。
等秦军到达齐国受灾最严重的东南部地区,则已经是六天后了。
这几天里,齐国灾区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坏。
病死、饿死的人成千上万。
而齐国各地府衙则宛如瘫痪了一样,对灾民视而不见——许多官员还在心疼着自己的损失呢,怎么可能去关心底下那帮随时可能暴动的灾民?防着他们还来不及呢……
于是等秦军一来,如何获得齐国百姓的信任就很简单了。
除了足够的粮食和药品,还有人头。
秦军直接用火枪大炮轰开了一些贵族紧闭的宅门,把许多人从宅院里拉出来游街示众、给百姓出气的同时,还把他们私藏的粮食全部拿了出来。
一场彻底到极致的清算,在整个齐国大地上上演。
临淄城外。
大量百姓在秦国指挥下吃饭、干活的闲暇之余,多了一个新节目:去城门口看杀人。
每当哪个地方有一个贵族私藏粮食、隐匿人口的证据传来,在国都的贵族分支或者保护伞就会被牵连,主犯拖出来当众枪毙。
而当听到哪一个地方的贵族试图抵抗秦军并发生战斗后,那国都里的贵族分支就不再是处罚了,而是全族被拉出来枪毙——抵抗秦军,这个罪名比坑害齐国百姓还严重。
城墙上。
齐王建看着下方百姓们为又几个人头落地而欢呼,只觉得羞愧无比。
他当了这么多年齐王,齐国变成这个样子,他要负主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