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 > 第568章 田间的默契与期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饱后的方静文,虽然肚子很满足但还是感觉没吃饱,似乎再多些也可以咽得下去。这些食物让她意识到它们的质量有多么优异:馅料丰富的蒸饺咸淡适宜;配菜中的炒鸡蛋香味十足。这样的美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

她端详着林晓阳的举动,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善意且有情有趣之人。两人之间原本生疏的关系开始变得融洽。

午后两人再次启程,在沿途遇到了不少村里的熟人。杨家庄的人热情地打招呼,并误认为他们是一对夫妇。虽然最初林晓阳不断解释,到后来双方都懒得回应,因为每次都会被误认作夫妻。面对大家的好奇目光和窃窃私语,他们只好一笑而过。

天黑时分终于到达目的地。此时的夜色深邃,村民都在自家忙着晚饭。村口处一位大叔看见两人的归来,迎了过来。这一刻,村庄在灯火摇曳下充满了温情的气息,而他们也在这一路上逐渐建立起了更深的了解与信任。

村里的孩子们见到陈老伯身边的李新宇,立刻喊着老师,接着注意到旁边站在的苏梅玲,便迅速散开。陈老伯笑着向新来的两人致意:“你们来得真是时候。”

“这次路上耽搁了点时间。”李新宇说道。

“这是镇里派来的支教老师,苏梅玲老师!”

“哦,明白了,这是新来的苏老师,欢迎你!”大伙热情地问候。

陈老伯心里想:这年轻姑娘挺不错,跟新宇站在一起还真有点相配呢。他看着苏梅玲的眼神也变得温和多了。

李新宇介绍道:“这位是村里最有经验的识字老师陈老伯。” 苏梅玲赶紧行礼:“陈老伯好。”

老伯连连点头:“好,欢迎欢迎!”并高兴地说,“村子里总算来了新老师。”

李新宇打断了他的话题,说道:“老伯,我得回去处理些事了,晚一点再来。”

陈老伯挥手:“去吧去吧,注意安全!”

二人告辞后往家走,村民们听闻消息后纷纷探看,议论李新宇和苏梅玲的关系。

当他们走进李家院子时,已经有人迎了出来。李爷爷与父亲正从屋里走出来,看到儿子回来点点头,然后转向苏梅玲投以关注的目光,仿佛在打量未来的儿媳一般。

“辛苦了一路了吧?进来休息。”老人招呼苏梅玲先进屋,并责备李新宇没有提前告知。

晚饭期间,煤油灯下几位妇女与苏梅玲聊开了,她们越说越感兴趣,讨论起李新宇的好人缘以及家庭背景,这让苏梅玲对李家人产生了更深的认识。饭桌上弥漫着香喷喷的饭菜气息,尤其是新做的鸡肉玉米饼最受欢迎。

随着夜深降临,人们渐渐散去,只留下两个人各怀心事,在房间里默默地整理自己的思绪。苏梅玲想着白天的一切发生得太快、太突然,内心有些慌乱;而李新宇则开始反思三观的重要性。

只有价值观相合,两个人相处才会有共同话题,才有相同的目标,摩擦和争执也会少一些。

价值观一致,家庭才能繁荣。

早上,叶琳在学校里熟悉环境,而小涛则前往村南的玉米地查看情况。

午饭过后,小涛带着叶琳回到了村里。离开前,老太爷再次叮嘱一番,意思是希望他们能够谨慎处理问题。这让小涛不禁感到无奈,老人这么心急?

一旁,叶琳与同乡的小红聊天正欢,两人似乎聊得很投机。不知道她们是如何认识的,不过从小涛感受到的目光中,他确信她们在议论自己。

“老太爷,月底我需要回来给南面的玉米授粉。”

“好,你放心吧,这一片地方我会看好的,没人能进来破坏。”

村子里对这块试验田极为重视。白天有民兵巡逻,晚上还有人守夜,以防野猪破坏庄稼。

年前隔壁的白马村因为野猪的入侵,损失了几亩地。虽然最终没能抓住那些野猪,但村子仍加强了防范措施。

杨太爷清楚南面山林是野猪常出没的地方,因此格外小心。

“太爷,我们先走了。”

告别后,小涛和叶琳坐着驴车返程。到下一周三正式开课,这是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调整的结果。

这次开学提前进行,叶琳计划提前上课,并重新排定四天的教学时间,增加周六的课程安排。她认为适当的休息对于孩子也很重要,所以周日继续放假一天。

到达市区后,夜幕降临得很快。石头急忙回家照顾孩子,留下小涛将叶琳安全送到了家门。城里夜里相对危险,小涛更要注意一些。

来到院门前,两人互道晚安后各自离开。看着冉秋叶的背影,小涛心里充满感慨。

家中

叶琳回到家中,心情平复下来。看到女儿平安归来,母亲松了口气。孩子们兴奋不已地打开叶琳带回的礼物,而她则向母亲详细描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毫无保留。

母亲微笑着听着,偶尔露出担心的神色,询问关于她在村中的住宿条件。

“您不用担心,那里条件挺好的。”叶琳答道。

提到昨晚的住处时,母亲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安。她深知叶琳的心意坚定,但她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女儿提供建议。

从工作角度来说,小涛无疑是个可靠的人。但从人际关系方面,母亲还想多了解一些。之前已请托邻居帮忙打听了一些事情。

母女俩愉快地聊着,突然,母亲的忧虑涌现出来。“秋叶,下周三你要去授课,注意路上安全。”

叶琳点点头表示理解,并告诉母亲周末会返回家里探望。

接下来的准备

当天夜晚,在简单打理好家务后,小涛回到家中做饭。晚饭后继续专注地看书。最近他的学术积分增长较快,温故知新让他有了新的突破。

内心深处,他希望能够尽快升级学分,毕竟国家正在复苏和发展阶段。他手头上的高产品种如果得到认可,必将成为国家的财富。

次日早上,温暖的阳光照进来,新的一天开始。早起的小薇和旺财也跟着主人行动起来,开始了新的一周。

周二下午,小涛请假半日后赶到红星小学。见到叶琳已经等在门口,两人互相问候,一同返回。这次小涛带上助手小薇,甚至连旺财都随行而来。

回到村庄后,叶琳住在了小涛原来的房间,村民们早已准备好一切。第二天,叶琳正式在村小开始了第一天的教学。

村中孩子们都很乖巧,课堂气氛良好,家长们也都教育子女不能捣乱。

日子飞逝,又一个星期过去了。

新的变化

周四的晚上,小涛带着旺财回到家后不久便进入梦乡。次日清晨醒来,他闻到了熟悉的炊烟味。原来是叶琳已经开始为他们准备早餐。

实际上,村里的人愿意轮流招待她吃饭,但叶琳拒绝了村民的好意,表示可以自力更生。她细心地照料日常生活,让太爷对她愈加满意。

起床之后,小涛看到忙着做早餐的叶琳显得格外动人。当旺财跑到门口时,把大家吓了一跳。小涛安慰她后,叶琳松了口气,并逐渐与旺财建立起亲近感。

“怎么给它取了这么个名字?”叶琳问道。

林小燕听到黄福这个名字时,心里不免有些疑惑。

“嘿!你不觉得‘黄福’听起来很不错吗?人旺、财运亨通、身体强健!”

“有了黄福,家里自然也会充满吉祥如意!”

“这逻辑有点牵强吧。”

林小燕对陈小辉的解释嗤之以鼻,根本无动于衷。

黄福这名字听起来这么明显是为了招财进宝,确实显得俗气。不过在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很正常。

“怎么会是歪理呢?”陈小辉嘀咕着,“你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响亮吗?”

黄福摇头晃脑的样子仿佛在表示赞同,陈小辉也点了点头:“看样子你喜欢得很啊!”

说罢,陈小辉顾不上还在一旁歪着脑袋的黄福,便大步向前赶路。林小燕则微笑着朝学校走去。

到了学校后,陈小辉很快带领挑选出的学生前往南山。林小燕清楚此次出行的目的——考察高产玉米。虽然她不太明白这些玉米到底是如何种出来的,这几天却也听村民说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亲眼见证这一切成为她此行的心愿之一。

一行人来到一片专门育种杂交玉米的田地,面前十多亩绿油油的地里长满了几乎与学生一样高的玉米。此刻,这些作物正值授粉期,工作安排得十分精细。

现场被分成四队进行作业:四个母株垄之间隔一株父株垄,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剪掉母株上的雄花,以免交叉污染影响品质。

杨小辉再次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和各部分的操作要求,并特别叮嘱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即使速度稍慢也不可出错。看到同学们紧张中认真听着,他才满意地安排人手。

一切工作井然有序,大家都在阳光下辛勤忙碌着。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开花大约要两个月时间,这是自然的生长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