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天京。
打不过就加入。
传教士麦克斯降了洪天王,组建了一支洋枪队,名曰:万胜军。
同时期,还存在一支全由外国人组建的洋枪队,名曰:常胜军。
不过,他们是帮清朝打仗的。
常胜军领头人叫华尔,美国人。
这是一个奇人,16岁入读美国文理军事学院,然后退学,先后在墨西哥和法国投军。
随后自己组了个队伍,长期在中美洲从事冒险活动。
得知亚洲是冒险家的天堂,又来到华夏,在“孔夫子号”上当大副。
后来,又受苏松太道吴煦委派,招募外国人组成洋枪队,任队长,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
1862年,入籍中国,将洋枪队改为中外混合军,并得到朝廷赐名“常胜军”。
不过,这一次,他比历史上早了数年入籍。
不为别的,他想看天幕。
十九世纪,华夏人往外跑当假洋鬼子的多,真洋鬼子想入籍华夏,对清廷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
所以,华尔火速入籍,赏黄马褂、赐姓。
原本的历史线上,是没有赐华尔爵位的。
但这次,不仅华尔入籍,他还带着手下的雇佣兵一起入籍。
这对清廷更是喜上加喜。
虽然打不过洋鬼子,但洋鬼子自愿入籍大清,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所以,清廷赐华尔正七品恩骑尉。
恩骑尉是乾隆朝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封康熙一朝有功绩,但功绩又不足以封赏世职的战死者。
也有活人被封为恩骑尉的,但数量极少。
清廷就是欺负华尔不懂满清爵位构成。
虽然我封了你爵位,但你是要我为大清死战的。
不得不说,清廷太懂精神胜利法了。
而常胜军,也比历史上更早组建。
麦克斯的万胜军,便是针对常胜军。
常胜,含义为经常胜利。
经常胜利就意味着不是百战百胜,有失败的时候。
而我刘兴汉的万胜军就不一样了。(第313章,麦克斯自认汉朝后裔,名刘兴汉。)
万胜,说明至少赢了一万场。
赢了一万场,即是打下了天下。
毕竟要是赢了一万场,还没有赢得天下,那打的可能不是满清,打的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兵天将。
麦克斯最近的主要工作,是帮洪天王完善教义。
他创造性的提出,上帝给世人的天赐之地乃是华夏,上帝钟爱之人乃是汉人。
并引经据典驳斥西方历史,表示他们都是偷华夏的。
言及此处,就不得不提一个冷知识。
西方伪史论,并不是华夏人士首先提出的,反而是西方学者发起的。
他们的观点是,随着唐宋时期,传教士大规模进入华夏,从华夏不停抄录典籍带回欧洲,才有了文艺复兴。
到了元明时期,随着中原的火器、海航技术的大发展,传教士偷学了技术,才有了后来欧洲大航海的开启。
对于罗马,他们也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罗马不存在,罗马的历史就是将华夏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故事,换个人名,简单改编一下。
第二种观点:罗马是华夏人建立的,他们的依据是,春秋战国时期乃至秦汉之交的时候,中原的失败者来到草原,漫长迁徙,到达罗马。
他们甚至还根据典籍,证明草原上的人是不蓄发的,留短发,和罗马历史记载的一摸一样。
然后,他们又引用《后汉书》中的:大秦有类中国。
为什么有类?
因为是同一个祖宗。
只是因为长途迁徙,换了居住的地方,所以生活细节上有略微差异。
《后汉书》中,还有甘英想要渡海前往大秦,但被安息阻止的记载。
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安息知道大秦人就是华夏人,所以才不能让他们见面,否则两方夹击,安息就没了。
以上种种,均是西方专业学者、民间学者证明西方伪史论的观点。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翻墙查阅外网。
包括麦克斯认为上帝天赐之地是中原的说法,很早就有外国人提出了。
大家都知道,某个宗教有个上帝应许之地。
某个爱做生意的民族,认为是如今经常打仗的那块地。
阿美的人则认为是他们居住的新大陆。
但信奉西方伪史论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片大地是中原。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传承数千年,文化未曾断绝。
即便稍有衰落,那也是上帝对他钟爱之民的考验。
只要他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重新崛起。
而且,华夏还几乎占据了整个亚洲最为富裕的土地。
这不是应许之地,那什么是应许之地?
距今六十多年前,有一场战争,先生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通。
而发动战争之前,身毒就有一种观点,华夏是应许之地,他们如果攻占华夏,就代表自己才是上帝赐福的子民,他们就比曾经殖民自己的宗主国更为高贵。
不得不说,确实离谱,离大谱。
最先提出西方伪史论的,便是清末来华的传教士。
他们通过学习华夏文化,阅读华夏典籍,发现华夏传承有序,怎么兴盛的、怎么败亡的,都有迹可循。
反观西方,数千年前莫名其妙的就兴盛了,然后莫名其妙的就落败了。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是因为蛮族入侵。
蛮人类比到华夏,就是胡人。
华夏也被胡人入侵了,但五胡乱华、蒙古人入主中原,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他们都在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
甚至连满清,即便搞出剃发易服、隔绝满汉,他们进入中原也开始学习华夏的先进文化治国。
怎么到了西方,罗马被蛮人入侵,那群蛮人就好的都不学,败亡了一千多年?
总不可能,华夏的胡人就聪明,西方的蛮人就傻吧?
他们是傻的,那傻子是怎么打败罗马的?
由此,他们引申到文艺复兴。
早不复兴,晚不复兴,蒙古人打过去了,宋元明航海技术发达了,西方就复兴了,这是什么道理?
所以,麦克斯,也就是刘兴汉的观点和他的同辈们相比并不激进。
不过,那只是暂时的。
自从降了洪天王,刘兴汉大变样。
虽然我穿的神父袍,长得是洋人模样,但我真的是大汉后裔、刘氏宗亲。
此情此景,唯有一句歌词,可以表达刘兴汉的心情:“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天幕讲了海地,对于此地,刘兴汉也是有所了解的。
原罪论,他更是了解,毕竟他就是神学院毕业的,本职工作就是传教士。
想到人人生而有罪,需要努力赎罪,刘兴汉想起一个人——商鞅。
通过严苛的法律,哪怕一点小事情,都有可能触犯律法,这便是人人有罪。
通过努力种地或者当兵打仗,就可以凭军功抵罪,这不就是赎罪论?
赎罪之后,再有功劳,就可以封爵、赐地,这不就是上天堂?
越想越觉得对,刘兴汉便请求洪天王将关押在大牢的、不愿意投降的士子和官员交给自己。
你们不愿意投降洪天王,但帮华夏正名总没有关系吧?
你们认为清廷代表华夏,我认为洪天王代表华夏,这是小矛盾。
归根到底,你们仍然认同华夏,所以诸君,请帮我完善西方伪史论吧。
至于西方会不会派人亲自下场,来进攻洪天王?
呵呵,他们要能团结起来,欧洲早就有秦始皇了。
再者,不管是阅读史书,还是亲眼所见,华夏不愧东亚怪物房老大之称。
在这片土地上,一旦发生战争,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入侵,动则死伤数百万、数千万。
数十万的死伤,根本排不上号。
就拿战国之时,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之事类比,别说同时期的欧洲,现在的欧洲有哪个国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不怕死四十万青壮年?
依刘兴汉的见解,他觉得西方出钱、出武器帮清廷的可能性大,但绝对不会自己亲自下场。
你有西方支持?我难道没有?
只要钱到位,他们连自己的屁股都可以卖!
而且华夏有天幕,只要天幕多放点科技视频,谁求谁帮忙还不一定呢!
刘兴汉忙着写书,洪天王忙着改革。
其他的要缓慢动,但有一项是立马要改的,那便是男女大防。
太平天国有十诫,第七便是不好奸邪淫乱。
听起来很正常,但实际执行起来特别不正常。
具体规定为:“天堂子女,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凡男人女人奸淫者名为变怪,最大犯天条。”
刚开始是为了保持士兵的战斗力,毕竟天天交作业,人哪来的精神打仗?
男女分开,军事化管理。
但后来,就演变成了禁欲令。
天国夫妻,只有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可以同房,名曰诲日。
其他时间,都是不能同房的。
即便是平时,夫妻双方有事要见面,也只能在门口问答,并且要相隔数步,交谈之时声音必须洪亮。
洪天王亲自下令,关于第七条禁令必须严查,一经查出,斩首示众,严重者还要被点天灯。
并且这个禁令不止针对基层军民,高层领导也不能幸免。
冬官正丞相陈宗扬,因为和妻子谢晚妹私自行房五次,二人就双双被斩首示众。
这一政策,甚至连高级王的父母也要遵守。
萧朝贵之父,因为在长沙和妻子私自同卧,西王萧朝贵大怒,将父母斩首。
并且还留下一句:“父母犯天条,不足为父母也。”
并且天国禁止娼妓,和媳妇不行,连嫖也不行,那怎么办?
和民间女子可以吗?
不可以。
入南京之时,杨秀清下令:“敢入民房者斩不赦,左脚踏入民家,斩左脚,右脚踏入民家,斩右脚。”
这个命令隔绝了劫掠行为,算个好政策。
但和媳妇不行、嫖不行、民间妇女不行,当兵打仗的都是一群老爷们,一身躁动的热血无处安放,怎么办?
就只剩下男人和男人。
刚开始大家偷偷的干,但天国高层知道了。
于是天王下令:“凡奸淫老弟儿者,十三岁以上皆斩,十三岁以下斩行奸者,和奸者皆斩。”
于是,太平天国成了一个禁欲天国。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高层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定,下层忍忍也就罢了。
又没有完全禁止,至少每个月还有一天,平时靠五指山解决也不是不行。
但天国高层,洪天王、杨秀清、萧朝贵等最高级的八位王是不受限制的。
并且,他们还和皇帝一样,拥有嫔妃。
未入南京之前,士兵还能用在打仗、没有站稳脚跟之类的话语自我安慰。
但已经入了南京,占据了南方的大半江山,天王们广选秀女、夜夜笙歌,却要求下层人禁欲,这合理吗?
自古有言:家国天下。
太平天国人为的取消了家的概念,要求只能为了太平天国奋斗。
为家奋斗,为国奋斗,为天下奋斗。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一个连为家奋斗都做不到的人,你指望他为国家、为天下奋斗,现实吗?
并不是不存在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极少。
并且不为家奋斗指的是特殊情况,比如所谓的忠孝两难全的时候,选忠也对,选孝也对,都有人理解你。
你用辛苦挣的钱养家,这叫为家奋斗。
但家人要求你贪污受贿、欺行霸市、抢劫偷盗,你觉得这种行为不对,所以拒绝,这不叫不为家奋斗。
忠孝能两全的时候,你刻意不要孝,只要忠,或者只要忠,不要孝。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
太平天国就是这种情况,已经攻占了南京,治兵可以严,但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总得考虑一下吧?
曾子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华夏历来如此,家宅不宁的官员,上升通道,一眼就望到了头。
你哪怕是装,也得装出一个样子来。
很多官员,离婚但不离家,在外人面前一副琴瑟和鸣的恩爱模样,但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说,便是这种原因。
基层士兵,已经被逼的搞龙阳之好了,这能修什么身、齐什么家?
况且,连龙阳之好这条路也被堵住了。
你可以做个圣人,但你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
况且,天国的诸位天王也不是圣人。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否则,历史上天国亡了,现在的天国也会亡。
不亡于满清,也会亡于士兵哗变。
历史上,太平天国是在1854年底才开始改革的。
但天幕的出现,使这时间提前了。
天幕里富足的生活、发达的科技、方便快捷的生活,大家还可以互相安慰,这是时代的发展。
但阖家团圆,妻子在旁、儿孙环绕的生活,明明可以办到,却人为的阻止。
这就不是一句为天国奋斗可以安抚的。
天国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也没见过。
但妻子、儿子这是能见到的。
所以,天国政策改了。
士兵每月只有一次同房的政策,改为不训练之时,可以归家,想做就做,不违法。
洪天王与诸王经过商议,还决定将藏于南京城水西门灯笼巷的天国圣库取出来。
圣库里光白银就有一千八百万两,其他财宝更是不计其数。
第一件事,劳军。
凡有功之兵,娶妻。
只要不是刚刚加入的,参与过战争的,基本上都算得上是有功之兵。
天国为他们举行集体婚礼,大摆宴席。
当然,因为外有强敌,所以基本是轮换着娶妻,每日可有九十五人娶妻。
依据功劳大小,排列顺序。
之后,大力兴学。
文字、语言直接采用后世。
仍然是从兵士开始,训练分为文、武。
武即是操练,文便是读书识字明理。
洪天王还通过刘兴汉的渠道,大力引进西方匠人。
来了就发媳妇,分房子,给土地。
徒弟出师,直接封爵。
洪天王将秦汉的爵位制度,修修改改直接拿来用。
在西方,你要先有钱,然后逐步壮大家业,才能拿到贵族的入场券,还要细细耕耘,搭上老贵族的线,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新贵族。
但在天国,只要会一门手艺,教会了徒弟,就可以直接晋升为贵族。
天国的爵,那也是爵啊。
当然,这个徒弟出师的标准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至少是一百个。
并且,同一门手艺,只有出师徒弟先达到标准的人可以封爵。
但这起码也是一个希望不是。
而且洪天王还发现了天幕的妙用。
允许西洋匠人可以观看天幕,那他们就能听懂汉话,看几天视频就学会说汉话,能准确表达意思。
不需要繁琐的翻译,这可是省了一个大麻烦。
并且,只要他没有入籍。
洪天王说可以看,那他们就能看见。
洪天王说不准他们看,他们不仅看不见天幕,连因为天幕学会的汉话都忘了怎么说,听也听不懂了。
西洋人听过太多神话,但第一次亲眼见到神话。
众人跪地高呼,“洪天王才是上帝的儿子。”
“洪天王是上帝亲生儿子。”
听人讲了华夏文化,他们又说,“洪天王是嫡长子。”
“洪天王是太子,是上帝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经书里的圣子,只在经书里。
但洪天王是真的言出法随。
洪天王还试着不准满清治下的人观看天幕。
结果发现,这套对华夏人没用。
甚至对已经入籍的西洋人都不管用。
所以,天国的入籍标准一再调高。
都入了籍,本天王还给谁展示神迹?
灯笼巷,天国史馆。
“张兄,果真奇才。”刘兴汉由衷的夸赞道。
张继庚,道光年间进士。
南京被围之时,他凭着一腔热血,凭着对大清的热爱,上书清廷,开启潜伏计划。
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之后,他不断向外传递情报,天国圣库的藏匿地址,也是他传给清廷的。
但天幕的出现、太平天国的政策改变、天国圣库被动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急忙传信,却被杨秀清顺着线索抓到。
暂时关押在大牢等着被斩首。
但恰好刘兴汉要用文人帮自己完善西方伪史论、将圣经本土化改造,这人就被调到刘兴汉手下。
“一切为了华夏。”
“清廷骂我们长毛贼,贼也是自家人,总归是华夏。”
张继庚:“大清才是华夏。”
刘兴汉耸耸肩,“华夏就是华夏。”
就此,张继庚被说服,但只参与西方伪史论的工作,不参与天国经书的修改。
即便如此,刘兴汉已经很开心了。
因为这群士绅不仅脑洞大,还能从典籍中拿出证据,将整件事变得合情合理。
比如:天主无形无像是偷窃中国的“道”,上帝造人剽窃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借鉴伏羲女娲,大洪水抄袭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