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明王朝1566中,大明王朝解决不了财政问题?#】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主线是围绕财政问题。
由此在第一集便引出张居正的建议:开源节流,最为重要的便是开源,开拓海上贸易线,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销往海外。
而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政策:在浙江一带改稻为桑。
用一个虚构的政策,将历史上嘉靖时期的财政、政斗、皇权臣权等等问题串联上。
于是某乎有个网友提问:为何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大明朝廷解决不了财政问题?】
~~~~~~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个国家的税收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当到达了一个最高值的时候就不可能再增加了,但是食利阶层却越来越多,统治阶层的贪欲会无限的增长,所以钱永远都不够花,财政永远都会出现赤字,于是越没钱就越收税,越拼命的压榨老百姓,最后官逼民反,重新洗牌,新的政权上台之后又开始了一个旧的循环。】
~~~~~~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苏伊士运河挖宽一点以避免堵船呢?
答:你要是把河挖宽了,船东就会把船造大,最终船还是只能恰好能通过运河。
倘若大明出了个理财神人,能把朝廷年入增加一倍,财政问题难道就解决了么?
答:明年的开支会翻一倍,大家继续为财政问题头疼。】
. . . . . .
评论区:
〖不用倘若,因为真出了个理财神人,他叫张居正!他攒的钱,万历三大征才花完!
黄仁宇老师在《万历十五年》中评价:“张居正的十年,是明暮色中最后的辉煌。”
其中有章标题为:世间再无张居正。
大抵有三层意思:一、一个叫张居正的人死了。
二、再也不会有一个才能比得上张居正的人了。
三、即使后来人有张居正的才能,也不会为朱明王朝鞠躬尽瘁了,因为他不配。〗
〖有人节源就有人开流。〗
〖大汉,大宋都经历过,宋从三千万贯到一个亿,还是特么不够用。〗
. . . . . .
【小明家有四口人,每个人每月能挣五千元,一个月整个家庭可以挣两万块。
小明平时不咋花钱,是家里的小儿子,他的钱除了留两百块生活费,每个月都上交给哥哥四千八。
哥哥这时就有九千八,他花钱也不多,每个月只花两千,然后剩下的七千八上交妈妈。
妈妈这时就有一万二千八,她平常喜欢打麻将,还有买包包,一个月要花六千八,剩下的六千交给丈夫。
丈夫拿了六千,加上他手里的五千,这时他有一万一。
但是丈夫喜欢吃喝嫖,一个月要花两万,然后他每个月就倒欠九千块。
如是一年,他家已经欠了十万八千块,这时候,他们家就有了财政危机。
如果不解决,每年欠十万,要不了几年,就会欠几十万,再也还不清了,而且欠得越多,就没有人愿意再赊账给他家了。
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财政危机。要怎么解决呢?
正确的做法:
一、节衣缩食。
全家人降低生活质量,都像小明一样每个月花两百,这样一共只花八百,一个月可以存一万九千二,差不多五六个月就可以还清债了。
二、提高收入。
以前一个月五千,四个人两万,如果提高到一个月一万,四个人就是四万,按照从前的花钱习惯,每个月可以多出两万,大概五个月可以还清债务。
三、赖账。
外面的账不还了,赖掉,但是这样一来没有了信用,别人不会再赊账给他们家,而且再也买不到别人家的产品。
除了这三个方法以外,基本上没有别的方法。
除非天上掉下来十万块,让小明家捡到,而我们知道,小明家最终破产了。
原因也很简单,小明的爸妈哥哥不愿意节衣缩食。
他们只想更加压榨小明,小明一个月花两百,他们觉得不行,太多了,勒令小明一个月花二十,其他的全部上交。
然而,即使小明一个月一分都不花,他上交的那点工资也堵不了他们家的窟窿。
而且这个窟窿不是禁止的,是每个月都会扩大。
小明的哥哥想改革,对下, 限制小明的消费,对上,限制父母的消费。
可是,小明哥哥限制父母消费的同时,自己的消费不但不愿降低,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就这样,他怎么能解决家里的财政危机呢?
更何况,他也限制不了父母的消费。
所以,小明家最终只能破产了。】
~~~~~~
评论区:
〖什么小明,那是大明!两京一十三省!〗
〖错啦,小明这家人里,其他人都不挣钱,就指着小明这5000快过日子的。〗
〖可以修正一下,这个家里能直接挣钱的只有小明,其他几个都是坐着等吃饭的,美其名曰帮小明保管。〗
〖苦一苦小明,骂名小明哥哥来承担。〗
〖这不就是我们公司的降本增效吗?本来一个月没几个钱,还要降我们的本。〗
〖新出的主意是提高收入,是让小明去北缅打工,一月两万,就能弥补家庭亏空。
小明不愿意去,妈妈出了个主意,放水把他的卧室淹了,哥哥还想挣点北缅的中介费。〗
〖小明爸爸已经有让步了,以前经常请些酒肉朋友的,还爱借钱给他们,现在都多久没请了。〗
~~~~~~~
【海瑞在治安疏里已经挑明了:上奢下贪。
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赚的少,而是花的多,花钱的根源,恰恰就是万寿帝君本人。
让他解决财政问题,不就意味着,解决他自己么?】
. . . . . .
评论区:
〖欺天啦!让作者去查作者,让答主去查答主!〗
〖嘉靖最后办了严嵩一党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贪污,而是特喵的他们居然敢拿七成,朕只分了三成!〗
〖如果问题盘根错节理不清,不妨从最高处往下看。〗
〖宫女就尝试过解决他。〗
〖练得身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
〖我来问道无馀说,朕的儿子也通倭。〗
〖云在青天水在瓶, 淹他俩县我看行。〗
〖有个疑问,嘉靖帝再怎么奢侈,那钱也花到了国内啊,又没有外流,为啥会有财政问题?〗
〖万寿帝君的钱,用在了享受上,而不是再生产型消费上。
如果是现代社会,生产过剩,是促进消费的行为。
放在古代社会,过度使用资源,就是典型的寅吃卯粮,亡国有日了。〗
~~~~~~
【历史太像了,最终结果就是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其实无论掠之于民,还是掠之于商,还是掠之于官!最终都是掠之于民。
你把赋税加到企业上面,企业又不是傻子,它会把商品价格提高,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你抄没官员财产,官员最终还是想办法从老百姓身上剥回来!
本质上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只不过是直接和间接的区别。】
~~~~~~~
【高翰文从骨子里陡地冒出一阵凉意,沉默的这一刻,所有的事情仿佛一下子全明白了:“在这个大明朝,根本就没有什么理学、什么良知、什么朝廷法律!从上到下都淹没在一片污泥浊水之中!”】
~~~~~~
【大明上下最贪的是谁,是他严党?
是嘉靖!
财政问题怎么出来的?是他嘉靖瞎几把花钱!
他自己贪,还要面子,就养了一堆贪官帮他贪。
“遮风挡雨”,说得好听,就是贪官贪完了再替他嘉靖背锅,上上下下都在吸民脂民膏。
“贪的是严党,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装特么什么你嘉靖!
所以治安疏一上来嘉靖就爆了,指着你鼻子“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财政问题就是皇帝贪出来的,怎么解决?那就是解决皇帝本人了。】
· · · · · ·
评论区:
〖说真的,反面例子就是崇祯了,没什么大兴土木,更谈不上奢侈浪费,
他没能力是没能力,但不能说他骄奢淫逸。
然而依然当了亡国之君,那玩意儿就是制度体系都烂了,把责任推到皇帝的贪婪只能说没批判对方向。〗
大明,北京。
崇祯:“……”
谢谢,就当你们夸朕了。
话说皇兄对朕说“吾弟当为尧舜”的意思,该不会真的是让朕学上古圣皇,不行就禅让了吧?
~~~~~~
【《大明王朝1566》就是一场分赃大战。
钱不够分了,所有人都露出了真面目,什么狗屁“治国平天下”?本质就是饿狗抢食。
国库空了,土地兼并了,盐税烂透了,但顶层的贪腐链条早焊死了。
严嵩倒台又如何?换批人接着分赃罢了。
大明朝这套官僚机器,早被改造成了合法抢劫的分钱系统。
嘴上都是圣贤道理,手上全在掏空帝国根基,如果大明王朝有敌人,头号敌人就是他嘉靖!】
~~~~~~
【严党倒台的消息传到淳安县,老百姓一片欢腾,高呼万岁圣明,除掉了奸臣,这下有好日子过了。
田有禄看着欢呼的人群摇摇头,转身走进县衙,王牢头紧随其后,不解地询问:“二老爷,严党倒台,百姓感恩,你为何却摇头?”
田有禄接口道: “老王啊,你跟着我这么久,怎么没有一点长进。我问你,一棵大树,树根坏死了,修剪枝丫有用吗?”
王牢头:“那没有用。”
田有禄:“大明朝就像一棵糟了根的大树,旧的严党倒了,自有新的严党接替。老王我问你,大明朝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牢头:“大明朝和我一个病,缺钱。”
田有禄: “这就对了,你再说说,缺钱应该怎么解决?”
王牢头: “要么开源,要么节流。”
田有禄:“”开源?开谁的源?藩王不纳税,官绅也不纳税,他们拼命兼并土地,结果开源全开在平民百姓身上。如今百姓的税已经预收到几年后,逼得老百姓卖身为奴,再开下去就该莫道石人一只眼了。”
王牢头:“那节流?”
田禄:“节谁的流?皇上老爷常说自己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是能扣下宫里修宫观的钱,还是能节约宫里十万张嘴的钱?是能扣下阁老六部的钱,还是能减少总督巡抚的开支?最后还是节到老百姓身上,不过老百姓的腰带已经勒到极致,再勒下去腰就该断了。”
王牢头: “那这么说,严党倒台不倒台,与百姓并没有啥关系?”
田有禄:“这是一群傻子,也不想想,严党当权几十年,靠的谁的支持?严党为祸几十年了,这几十年了为何就没发现,是眼睛瞎了吗?”
王牢头:“二老爷,你这么说,我也担心以后的日子。”
田有禄: “放心吧老王,安心跟着二老爷走,有我田有禄炖鸡吃,就有你老王鸡汤喝。”】
评论区:
〖老田敢说这话他就不是老田,大不敬的罪,岂是他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敢说的!〗
〖他确实不敢说,不过他心里应该是明镜儿一样的。不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天下大势跟他一个小人物又有何干系?也不是他能左右的。〗
〖士大夫藩王们为大明操劳几辈子,花几百万银子怎么了,老百姓不懂事啊!〗
〖二老爷,这样说皇上,会不会太伤他了?〗
〖桑柠檬的透!〗
大秦,咸阳。
“再生产消费?”
“生产过剩?”
“促进消费?”
“钱要流动起来,并且还要创造价值,是这个意思吗?”
李斯手指无节奏的敲打的桌案。
感觉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在脑海里闪过,但却抓不住。
……
大明,嘉靖年间。
北京城内多马车,没有suv,却有auv。
“哎呦喂,后人言之有理。”
是啊,光杀几个贪官有什么用。
换一个上来就是清官了吗?
说不准比上一个贪官还贪。
我们能怎么办?
等来个青天大老爷,为我们主持公道吗?
可公道有了,我们受的罪,被抢的钱,朝廷会补偿我们吗?
“嘶~~~”
北市,茶摊上,众人齐齐倒吸口凉气。
互相对视一眼,又连忙心虚的低下头。
不能再想下去了。
再想下去就是杀头的大罪了。
皇宫,嘉靖袇房内。
嘉靖仿佛没听到天幕里后人的嘲笑一般,老神在在的轻摇羽扇。
自大礼仪事件后,鲜有事能让嘉靖心里起波澜。
“朕倒想和后世的开国之君聊聊。”嘉靖喃喃自语道。
居然真的有朝廷不仅开民智,还教百姓屠龙术?
这比圣人还圣人!
是得多自信、多伟大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嘉靖不禁有些好奇。
大明,洪武年间。
应天府。
老朱努力想装出个宽心模样,却装不出来,化作一声叹息。
“终究没有那个爱吃狗肉的豁达。”
能和萧何论国,和张良论道,和韩信讨论兵法,也可以和街坊邻居家常论断,和兄弟讨论美色。
连生死都可以看开。
咱知道大明两百多年,心里生气。
狗肉刘知道西汉亡了、东汉亡了、季汉也亡了,想必不仅不会生气,还能乐呵呵的说一句不亏。
这方面,咱不如他。
想起自己想搞一个皇明祖训,让儿孙遵守,大明便能万世永安,老朱浮起一抹自嘲的笑容。
咱还没老四看的透彻。
别说祖训了,即便咱从皇陵复生,儿孙想的第一件事不会是恭迎咱,只会是把咱说成妖孽,用铁棺封死,确保咱不会活过来。
皇明祖训有用吗?
有用,比擦屁股纸有用。
皇帝想收拾臣子,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就把皇明祖训搬出来。
臣子想阻拦君王做事,找不到合适理由,也会搬出皇明祖训。
当真成了擦屁股纸,谁要用就拿出来一下。
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劝告他们不要让天下亡于胡人之手就好,其他的,咱管不到,老天爷也管不到。
“标儿,把六部大臣找来。”老朱苦笑一声,藩王待遇、士绅免税这些得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