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版图有多大#】
【这是个争议性极大的问题。
羁縻地该不该算领土,本就是一个在历史圈常常引起争吵的问题。
特别是明朝,明朝对不同羁縻地的控制力度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明朝对彩云之南和缅北的控制力度、明朝对东北的控制力度、明朝对老挝的控制力度、明朝对雪域的控制力度和明朝对朝鲜的控制力度是不太一样的。
甚至可以说,明朝在不同时期对于同一块羁糜地的控制力度都是有很大不同的。
即使这块羁縻地的称谓和地位都完全没变,其中雪域和东北最为明显。
其实采取任何标准都没问题,关键是不要双标。
不能对明朝地图缩疆,对清朝地图开疆;或者对明朝地图开疆,对清朝地图缩疆。】
~~~~~~
评论区:
〖清朝对新疆,西藏官员可以任免、否决,明朝有这个能力吗?〗
〖永乐时期有,而且永乐时期完全掌控了雪域的茶商。〗
〖明朝前中期的掌控力度可不见得比清朝弱。〗
〖真能做梦,还任免西藏官员,西藏跟尼泊尔签条约清朝有什么戏份吗?你的意思藏尼条约是清朝官员签的?〗
〖明朝有西藏兵,不知道清朝能不能调西藏兵。〗
〖明朝可以调藏兵葬身白沟河战场,带清咋不在洋人进园子的时候调藏兵来涅?〗
〖西藏和英国签条约的时候,知不知道清廷为什么不否决?〗
〖所谓的控制就是驻藏大使的五百警卫,英国人认为驻藏大使只负责京藏关系,不涉及藏区内政,其实就是个大使馆,这五百警卫还不如北京东交民巷的使馆卫队,压根不能算驻军。〗
~~~~~~
【传统宗藩标准领土,古代第一。
如果有争议,也是和元朝争议一下谁的宗主权范围更广。
有人认为元朝对西四大汗国享有宗主权,因而宗藩势力范围可以远至伏尔加河流域与叙利亚边缘。
不过明朝也曾经让远至伊朗陆上和波斯湾两端的诸多封建主称臣纳贡,在印度南部也有过抽分所和官场。
因此极限时期,元、明到底谁的宗主权范围最大,有点争议。
但可以把二者合并看待,也算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隋唐时期的全盛宗藩势力范围大于两汉时期,元明时期又大于隋唐时期的宗藩势力范围,符合时间发展顺序。
按近代实控标准,明朝排第三,前两位是新中国,满清,同样符合时间发展顺序,属于客观规律。
综上,明朝版图属于历史周期发展正常水准发挥。
同时在宗藩势力范围上属于东亚封贡体系的最巅峰,也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谈不上有超出历史规律的地方,但也绝对没有网上各种采用双重标准扒皮的所谓狭小的国土面积这种说法。
事实上,中国古代最接近实至名归的亚洲州长地位的时期,就是元明时期。】
~~~~~~
【可以看看明朝同期的神圣罗马帝国,日本,法国(尤其是诺曼底公爵),奥斯曼土耳其,这些国家对领土的标准。
明朝领土北边开到北冰洋,南边开到印度东海岸,西边开到中亚,一点不过分。】
评论区:
〖要是按照奥斯曼的标准的话,奥斯曼还要给明朝磕一个的,毕竟帖木儿是真的给明朝纳贡过,还是欧洲人自己记载的。〗
〖关键是,那会儿的大明是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
满清破坏了秩序,却没重建秩序,反而屈服于别人的秩序。〗
大明,永乐年间。
听到后人提及帖木儿,朱棣想起了沙哈鲁,也没了和大胖打趣的心思,嘴角有些抽搐。
因为按照后人的习惯,肯定会将这件事编成段子。
这件事说来话长,但可以长话短说。
帖木儿听说朱棣奉天靖难,遂停止纳贡。
永乐二年,召开忽里勒台,商讨并组建军队准备远征中原。
永乐三年,远征路上,帖木儿染上疟疾。
临死前,安排长孙皮儿·马黑麻作为继承人。
但是帖木儿的另一个孙子巴哈勒认为,大家都是孙子,凭什么你当继承人?遂起兵自立为汗。
皮儿·马黑麻率军攻打,没打过,后被部下所杀。
而这时,帖木儿的第四子沙哈鲁。
请注意,是第四子。
沙哈鲁觉得儿子都还活着,哪有传位给孙子的道理?
何况,这个孙子还不是帖木儿认定的皮儿·马黑麻,是另一个孙子起兵抢来的,这不合规矩!
当然,沙哈鲁没有打奉天靖难的旗号。
不过大概意思差不多,反正就是说巴哈勒得位不正,自己无奈起兵。
两者打的厉害,沙哈鲁派使者带着礼物前往大明,想要寻求朱棣的支持和帮助。
《明史》记录朱棣的回信如下:“天生民而立之君,俾各遂其生。
朕统御天下,一视同仁,无间遐迩,屡尝遣使谕尔。
尔能虔修职贡,抚辑人民,安于西徼,朕甚嘉之。
比闻尔与从子哈里构兵相仇,朕为恻然。
一家之亲,恩爱相厚,足制外侮。亲者尚尔乖戾,疏者安得协和。
自今宜休兵息民,保全骨肉,共享太平之福。”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是一家人,别打了,叔叔怎么能抢侄儿的位置呢?一家人要相亲相爱。
当然,最后是沙哈鲁赢了。
朱棣也按照惯例,承认了沙哈鲁的地位,并进行赐封。
而后沙哈鲁将国都迁到哈烈,即今天阿富汗赫拉特,大明称其为哈烈国。
而因为音驿的问题,哈烈的翻译在《明史》中也有三种,另外两种为黑鲁、黑娄。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指今天阿富汗的赫拉特。
哈烈,在撒马儿罕西南三千里,去嘉峪关一万二千余里,西域大国。
撒马尔罕,即今天撒马尔罕州首府,也就是古籍中记载的康居。
因为西域国度众多,互相征伐。
今天属于这个国家,明天可能属于那个国家。
所以同一个位置,在不同时期的称呼也是不同的。
汉朝时的称呼有:罽宾国、凛宾国、劫宾国、羯宾国。
三国南北朝时,又称:悉万斤。
隋唐称:康国或萨秣建。
隋朝也称漕国,唐朝复用罽宾。
蒙古崛起,攻占当地之后,以前代国名,改用蒙古语称呼:寻思干。
丘处机称:邪米思干。
也称:撒马尔罕。
明初直接采用音译,称撒马尔罕。
宫殿内,只有记时水滴不断滴落之声。
突然,啪的一声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朱棣轻轻拍了自己脑袋一下。
“越想越偏,这都想到哪儿去了。”朱棣喃喃自语道。
朕本是想什么事来着?
朱棣晃悠着脑袋,朕想起来了,朕是在想后人会如何编排自己给沙哈鲁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