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吗?#】
【汉族的激进派:汉军输过的战争,大书特书记载在历史耻辱柱上。
汉族的保守派:汉军赢的不够漂亮,死人太多,视为败仗。
汉族的逆民:有汉人死了,汉族要灭亡了。】
~~~~~~
评论区:
〖你别说,还真别说……乍一看还觉得没什么问题。〗
〖以前读历史书,感觉汉族太不容易了,频繁被周边欺负,经常是失败的一方,后来逐渐感觉不对劲,如果这么弱,为啥经济发达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在汉人手里?〗
〖唐太宗:是朕的错,不听魏征言,征高句丽无功而返。
宋太宗:征高句丽也叫败仗?〗
〖咋?瞧不起高粱河漂移王?〗
〖保守派认为激进派过于保守。〗
〖最后一个笑了。〗
〖不好笑,因为我真的深深担忧新生儿比例,看到这个比例,我就觉得要灭亡了。〗
. . . . . .
大唐,贞观年间。
浦州,武宁县,鱼泉村。
即如今重庆万州,贞观八年改浦州为万州。
“魏老儿,你想靠这个劝陛下?”程咬金凑近看,发现魏征在纸上写下高句丽之败。
“数月之前,后人已然提过,陛下也在朝堂上当着众臣承诺,绝不轻易御驾亲征,你这又是何苦来哉?”
“你我死后,陛下可还能遵守承诺?”魏征将纸收入怀中。
“回去之后,刻成匾,送给陛下,挂在宫中,让陛下时刻都能看到,警醒自身。”
闻言,裴寂嘲笑道:“干脆再安排几个太监,立于宫道两侧,每日问陛下:李世民,你可忘了天幕提及的高句丽之败吗?”
魏征不怒反喜,似笑非笑的扭头看着裴寂,“你刚才好像直呼陛下名讳了吧?”
“哈哈,裴老儿,赶快写信给家里,给俺们两个府里送封口费。”
裴寂:……
——————
【就我们骂的最多的南宋,最软最弱的南宋,顶住了蒙古人60年。
这段时间,蒙古人早把鞭子抽在中亚西亚和欧洲人的头上了。】
评论区:
〖别的大王朝都是压制草原和东北根本不给他们发育,宋朝打不过就算了还给钱给物自称臣,有什么好讲的,比晋朝都不如。〗
〖打南宋的蒙古军队也是汉人,而且还是有骑兵的汉人军队,拖到后面确实是顶不住。〗
〖往上翻这个锅还得是把燕云十六州送出去那王八蛋背,宋朝不得不用重装步兵与北方的骑兵对抗。〗
赵匡胤: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朕不找借口,不过石敬瑭确实可恨。
石敬瑭:你特么!朕确实割让燕云了,但朕割让的时候,在朕手里的有几个?朕是用空白欠条换取契丹的支持,其他地方又不是朕送出去的,是他们打不过契丹,这也能怪朕?
赵匡胤:歪理一套一套的,朕就当你是用空白欠条换支持,可你最后收回来了吗?
石敬瑭:两宋收回来了?你也好意思指责朕!
赵匡胤:所以后人骂朕,朕虽然生气,但都受着,不像某些人,割让燕云、当了儿皇帝,还给自己找诸多借口。
————————
【把阵亡战士鲜血染红的绶带,授予七八岁幼童以继承遗志,无论搁哪个奇幻世界观,都是妥妥的战狂民族。】
评论区:
〖我小时候一度以为红领巾真的用血染的,一直在嘬血味儿,最后就似乎真有血味儿,然后发现是牙龈出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大汉,长安。
“这说的是后世学生戴的那个红领巾吧?”
刘彻自问自答道:“这种解释,倒是颇为浪漫。”
踹了南越王子一脚,刘彻喃喃自语道:“也不知去病和司马相如还有多久回来。”
“他们若在,这种时候肯定要怼朕,少了他们,生活甚是无趣。”
卫皇后听见刘彻的喃喃之语,翻了个白眼,扭头嘴动不出声向卫青说了三个字:“贱皮子。”
卫青看懂了姐姐的唇语,认同的点了点头。
在的时候,天天嚷嚷着打去病,弄死司马相如。
人不在,反而想他们骂自己。
陛下该不会像后人一样,有什么特殊爱好吧?
刘彻正沉浸在对二人的思念之中,丝毫没注意到身旁二人已经将自己归入特殊爱好群体。
——————
【我以前遇到个老美大哥,处的还不错,他喜欢读中国的各类小说。
有一天突然问我:你们中国人报仇为什么不找人决斗,而是要杀人全家?】
~~~~~~
评论区:
〖回复他:你们不报仇,也杀人全家啊(印第安)〗
〖报恩杀全家。〗
〖却看到华盛顿拨马向前,甩出一截麻绳,这麻绳现在天上晃了一晃,便化做一道金光直冲老酋长,那印第安老酋长叫一声“苦也”,便被捉了回去,剥了头皮做了一对靴子。〗
〖一直觉得外国人决斗,是个很傻的举动。〗
〖这是中国春秋以前的行为,其实性质差不多,贵族互相通婚、联姻,往大了说都是一家人,自家人灭来灭去就有点那个了,所以搞决斗。〗
〖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必须彻底解决问题。〗
〖对敌人最大的敬意,就是赶尽杀绝。〗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后羿:你不知道,我当年灭夏就因为留了一个未出生的少康,后来他就推翻了推翻我的寒浞复国了。〗
〖屠岸贾:你不知道,我当年杀了赵氏全家就因为留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后来他就把我宰了。〗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不会有人活着来告状。〗
〖其实华夏贵族之间,即便政斗失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情况下,都会保留一分颜面的,不会动不动就灭族,直到出了一个司马懿。〗
~~~~~~~~
周,镐京。
“王叔,是这样的吗?”年幼的姬诵询问道。
“其实本意不是这样的。”姬旦微不可察的摇摇头,向姬诵解释道。
是因为人口太少,地广人稀,除了中原,其他地方皆是未开发的蛮荒地域,需要大量人手开拓。
这时的华夏,各贵族争的无非是水源、山林、矿场之类的东西。
就像村里两人争东西,先讲道理,由德高望重的长辈评判。
若是两方都有理,不好评判过错,才会搏斗。
如同博戏一样,点到为止,分个输赢也就罢了,不会弄出人命。
何况,点到为止只针对华夏内部,对于蛮夷,自然是火烧、水淹、掠人口,什么好用就用什么。
其次,才是姻亲之故。
姻亲的原因也没那么重要,怎么可能会因为有亲戚关系就饶你一命呢?
如果内部都要斗个你死我活,那周和商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商朝,战败者只能成为奴隶和祭品,周礼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口是最重要的东西,变夷为夏,夏君夷民,只要贵族是华夏血脉,百姓尊奉周礼,那他们的国家就是华夏藩邦。
有了足够多的人口,将曾经蛮荒的土地开垦成了肥沃之地,帝国范围内能被开垦的土地都已经被占据,这才是春秋战国开启的原因。
即便没有六师尽丧、天子失势、礼崩乐坏,春秋战国仍然会开启,无非早一点、晚一点。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知道了郡县制的好、科举制的好,周朝仍然按照原本的历史的在发展。
纸可以造、火器也可以造,但人口不会凭空增多,原本蛮荒的土地也不会眨眼之间变成肥沃之地。
郡县制和科举制确实好,但现在的周朝没办法用。
不分情况直接用,还不如王莽。
王莽:偶像,我也没那么差。
姬旦:不差,不差,乖,踏踏实实去天竺当佛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