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60章 历史类地狱笑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暖暖、梦想版#】

【都可以,钱多的、双休的、我都愿意去。】

【男同事,帅气有腹肌。】

【都可以,公司在、家隔壁、我都十点起。】

【哪怕是,年薪一个亿。】

~~~~~~

评论区:

〖毛不易写变有钱的时候,也没敢写这些。〗

〖那会大家都很收敛,做梦也小心翼翼,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百万富翁,现在百亿的梦我都得思考一下做不做。〗

〖中国人是淳朴的,对勤劳致富是有执念的,连许愿都是上班。〗

〖我已经写好下面的歌词了:年薪我喜欢,一百万的厚重感,还有五险六金的安全感。〗

——————

【#好运来、打工版#】

【工作不加班,月薪开好几万。】

【愿善良的牛马,天天财运来。】

【你升职加薪快,想要的都能买。】

【一出门,就遇见帅哥对你说嗨。】

~~~~~

评论区:

〖疑似牛马累死前出现的幻觉。〗

〖疑似打工人拼好饭中毒后幻想。〗

〖你说她胃口小吧,她幻想月薪几万。你说她胃口大吧,她幻想里还是打工。〗

————————

【#一个师傅三徒弟、牛马版#】

【做牛马,七点起。】

【上班当苦力,月薪三千七。】

【公司吸干我阳气,不如辞职去种地。】

大明,嘉靖年间。

天幕贴心的在左下角贴上原版歌词。

吴府内,闲着无事的书商们仔细观察,发现原版唱的是西游记。

“嘿,你们说说书的开场之前,来上这么一段,是不是比定场诗好?”

“好是好,关咱们啥事?”

“咱们几人的东家可不止有书铺,还有酒楼、茶铺,咱们可以自己培养说书的。”

“没错,凭啥让他们挣钱,又没给咱们版权费。”

“这不好吧?”

“有啥不好的,咱们没让官差捉他们下狱,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版权费,古已有之。

但除了正版书商,其他盗印的、说书的,哪管你这个。

说难听点,作者还要感谢说书的,毕竟不是人人识字。

我帮宣扬你名声,没找你要钱就不错了,你还找我要钱。

没法向说书的收版权费,无非难收二字。

一难,是难这收多少?

收少了,还不如不收,又不是现代,打开手机扫一扫,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付款成功。

派出去的人,来回花销,比收回来的版权费还贵,这收的有何意义?

收多了,人家不交,大不了不说你的书,人家讲讲历史,总不可能史官还去收钱吧?

退一万步,我说的前前朝写的史书,关你本朝什么事?

二难,难在和气生财,为了些许钱财,就和一股江湖势力闹翻脸,划不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简单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拉帮结派、抱团取暖。

合法的,在古代叫结社,在现代叫工会。

不合法的,古代叫地痞流氓乃至反贼,现在叫黑恶势力。

有书商说道:“为了这点小钱,不值当。”

“咱们是为了钱吗?不!咱们是为了保护版权,提高全民版权意识,要都像他们那样搞,以后谁还写书?”

王书商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人,数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了些许钱财,至于吗?

天下说书先生多了去了,要准确统计、派人收钱,你知道需要多少人手、花费多少钱粮吗?

有这本事,做啥书商,直接扯旗造反,说不准还能割据一方。

这人也不恼,缓缓开口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借这个由头,鼓励科技发展。”

“? ? ? ”

“研究科技,总得保护吧,军用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咱们不敢碰,但民用的……”

“现在不也在保护吗?”

“呵呵,哪条律法保护了?还不是靠着家族势力而已,对府里人威逼利诱、对外靠权势。”

“势力相当,大家遵守规则,势力相差太大,就强取豪夺。”

“造纸之术,五姓七望把持了多久?”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贵族们又藏了多久?”

“为什么要藏?还不是因为拿出来了,让别人知晓了,只会便宜别人。”

“他们不仅不会给你什么版权费,还会反过来抢走你的生意。”

“若是没有律法保护,谁敢把研究的科技暴露出来?这样科技怎么会进步?百姓怎么富足?大明要多久才能达到后世所言之工业革命!”

这人痛心疾首,一脸为了大明操心的模样。

“老孙,少扯淡,你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我就是孔圣人!”

“说说吧,你家东翁是不是研究出了好东西?可不能吃独食,若是愿意分享,我可以禀告东家,请娘娘们吹吹枕头风。”

孙书商嘿嘿一笑,压低声音道:“蒸汽机,小有进展。”

众书商先是一愣,又是一喜,随即又是一抹意味难明的脸色。

“这玩意儿?你确定是民用?”

这不是开玩笑嘛,大明出现蒸汽机,你说这玩意儿是民用,是皇帝傻,还是大臣傻?

铺好铁轨,搭上车厢,就是后世的火车,可以运兵、运粮。

大明还没有富足到后世人人皆可乘火车的地步。

即便到了,这玩意儿也不可能掌握在私人手中。

这是国家命脉所在,怎么可能允许私人拥有。

“我家东翁又没说要承包火车,有几个胆子啊,拦路抢劫的土匪只需要砍头,控制国家运输命脉,要么造反,要么诛九族,我家东翁可没如此痴傻。”

“那你是什么意思?”

“嘿嘿,铺铁轨需要占地,而且咱们不能承包火车,没说不能造啊?造蒸汽机,又不会影响国家,毕竟他需要铁路才能开,而这是朝廷才能办的事。”

孙书商再次压低声线,“而且蒸汽机,对织布大有裨益。”

众人不语,只是用眼神打量着孙书商。

都研究到能织布了,这也叫小有进展?

“这事,我家东翁一个人做不成,还得靠诸位的家主帮助,最好娘娘们、藩王们也能占点股份,若是陛下也能占点股,最好不过。”

“国库的钱是国库的,陛下的钱才是陛下的。”

“宗室的俸禄一拖再拖,有辱陛下圣君名讳,咱们这也是为君父分忧,为陛下开源,让宗室们自食其力。”

众人佩服孙书商说瞎话不打草稿,不仅不露怯,反而说的大义凛然。

不过,这事太大了,几个书商作不了主,只能派奴仆赶快回去问问东家。

甚至,有可能东家都做不了主,还要问问身后的大人。

————————

【#历史类地狱笑话#】

【冉闵要屠杀所有的胡人,于是胡人们纷纷逃跑,不久汉人也加入了逃亡的道路。

胡人不解地问道:“他们要屠杀我们,你们跑啥?”

汉人回答道:“关键他们是先屠杀再看到底是胡人还是汉人!”】

——————

【苻生、苻坚和姚苌一起坐马车,马车突然停了,苻生大怒:“斩了马车夫!”

苻坚:“宽恕马车夫!”

姚苌:“不如这样,我们先立车夫神像祈求他开车,如果不开再将神像斩首!”】

——————

【北魏分裂之际,宇文泰号召:“认为汉化好的同志加入西魏。”

高欢号召:“认为鲜卑化好的同志加入东魏。”

鲜卑人加入了东魏,汉人加入了西魏,只有侯景没有做出选择。

高欢和宇文泰问:“侯景,你到底认为汉化好还是鲜卑化好?”

侯景回答:“我认为汉文明更加优越,但是我更喜欢像鲜卑人那样残忍血腥!”

高欢和宇文泰慌忙说:“那请您赶快滚去南朝!”】

——————

【萧衍收留了东魏叛将侯景,即将收复河南之地的他发表演讲:“过去,在宋齐两朝的统治下,我们南朝一直处在悬崖的边缘。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宣布,侯景前来投靠,我们伟大的南朝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

【南梁排队烧香现象很严重,一次在等排队烧香的人里有一个人说:“萧衍这个混蛋把佛教越搞越糟,我不信佛了,我要去加入侯景推翻他!”

过了一会,这个人又回来了。

别人问他怎么回来了?

这个人说:“侯景那边入伙的队伍比这里还长。”】

————”

【三个胡人准备来南朝做官,但是都担心自己的胡人身份。

元氏胡人:“实话说,我祖先孝文帝进行过汉化改革。”

刘氏胡人:“实话说,我祖先刘渊是汉室宗亲。”

慕容氏胡人:“实话说,我祖先在内斗上比你们汉人的八王还深得汉文化精髓。”】

——————

【一个洛阳人落水了,大喊:救命!

岸上两个北魏士兵熟视无睹。

洛阳人急中生智,用鲜卑语大喊:“救命!”

士兵赶紧将其救起,因为孝文帝禁止鲜卑语。】

——————

【孝文帝南征大捷,抓获南齐画师。

孝文帝让画师画《魏帝在前线》。

画完一看,图上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床上缠绵。

帝怒问:“女的是谁?”

画师说:“是冯皇后。”

帝问:“男的是谁?”

画师说:“是高菩萨。”

帝问:“朕呢?”

画师说:“皇上在前线。”】

——————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六镇士兵:那我们呢?】

——————

【一男子怒骂:“开府仪同三司都是傻逼。”

结果被抓。

男子说:“你都不知道我说的是哪个开府仪同三司,你抓我干什么?”

捕快怒吼:“我干这行几十年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的是谁!”】

——————

【比亚迪有两个系列的车:王朝系列、海洋系列。

“宋”属于王朝系列,“宋plus”属于海洋系列。】

——————

【妖怪甲:为什么你只吃权贵们的肉?

妖怪乙:老百姓太苦了,我下不去嘴。】

【我国古代各朝代有什么特色文学?

答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条约。】

——————

清朝,乾隆年间。

江南。

“看不懂,看不懂。”

虽然能看懂天幕的文字,但也仅此而已。

天幕又没有往众人脑海灌输知识,想得到知识,只能自己去学。

大多数百姓,能了解到的历史,也仅仅是天幕播放过的。

所以,看不懂,很正常。

天幕暂停,评论区滚动。

“和大人,所为何来?”

暗室内,漕帮朱寺庵的老太爷看向坐在一旁品茗的和珅问道。

漕帮,即俗称的青帮、清帮,主要由依附漕运的水手组成。

朱寺庵,青帮四庵之一,其他为: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

青帮还有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

一个简化版的小朝廷。

说起青帮,大家最熟悉的是浦东三大亨,和某个头顶像和尚的运输业奇才。

但电视剧《李卫当官》中的李卫,也是青帮。

其得权之后,经过雍正同意,对青帮进行过一番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准军事化、半军事化组织。

负责管控民间,刺探、传递官场消息,顺带打击反清势力和盐枭。

没错,青帮最开始,是支持清朝的。

后来加入造反行列,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失业了。

一两个人失业事小,但数百万人失业,在任何朝代都不是小事。

朝廷没有办法解决,那就只有造反了。

不过,到了乾隆朝,青帮和雍正时期相比就差得太多了。

“和某虽不是青帮之人,却也颇有渊源,和某便唤您一声爷叔。”

大家对爷叔这一称呼的了解,大多始于电视剧《繁花》,知道它是一句上海方言。

但青帮中,对大一辈的称呼也叫爷叔。

至于上海方言爷叔,是不是受其影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渊源?青帮可不敢与和中堂攀亲戚,我也当不得和中堂一声爷叔。”

“我家主子是法字辈,和您一个字辈,您说我这个奴才,和青帮有没有渊源?能不能叫您一声爷叔?”

有一个冷知识,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乾隆有个汉名,也是小名,叫元寿,是康熙取的。

但有一个更冷的知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乾隆是青帮老太爷。

青帮对此的解释是,乾隆帝下江南之时,见青帮井然有序、行止有令、帮众团结,遂起了好奇之心,微服私访,化名加入青帮。

不过,这种官面话,听听就行了。

现实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经过李卫改造,又成了准军事化组织,换任何一个皇帝来,都不可能放心。

而且青帮和天地会、白莲教还不一样,后两者虽然也有工作做掩护,但你把他杀了,换上其他人,他们不一定会是反贼。

但青帮杀不了,数百万人怎么杀?

即便全杀了,换上来的人还是会结社、会抱团。

或许他们叫水帮、船帮,不叫青帮、漕帮,但性质是一样的。

也不可能解散,解散了,先不说怎么安排这些人,漕运怎么帮?

杀不了,也解散不了,就只能收为己用了。

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及其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乾隆南巡之时,命人当场撤像烧毁。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有深意的,即便没有,臣子也会自己脑补出一个深意。

由此,青帮从李卫开始对官场的影响力,被乾隆一把火烧了个七七八八。

乾隆不仅是青帮老太爷,还赐了一根棍子给青帮帮主王降,用港综里面的话来说,就是龙头棍。

王降,字相阳,青帮祖师之一潘清的弟子。

不过,乾隆三十六年,王降死后,龙头棍被乾隆收回,放在两江总督府。

所以,之后的青帮都是没有帮主的。

有些类似港综电影里的号码帮,一个社团,下面有无数个字头。

至于青帮为何不选帮主?

废话,乾隆都收回龙头棍了,你是准备去两江总督府抢出来?

很明显,乾隆不希望青帮有一个帮主,让青帮统一,准备分而治之。

青帮越乱、越不团结,乾隆越安心。

谁敢提选帮主,谁就是反贼。

“是皇上让您来的?”老太爷语气不似刚才那般拒人于千里之外。

和珅答非所问,“皇上马上要禅让了。”

老太爷点点头。

“各地皆有祥瑞。”

老太爷狐疑的点点头,莫非皇上让青帮伪造……发现祥瑞?

是因为之前的祥瑞石碑都是拔地而起,所以需要青帮在水里下功夫?

当今皇上最好名声,自称十全老人,莫非需要青帮搞一出乌龟献河图洛书?

和珅又道:“和某昨日遇见一百岁老人,陛下禅让之时,若有多位百岁老人……”

老太爷虽然有些为难,却还是点点头,真的找不到,假的还找不到吗?

虽然难办,但是能办。

和珅微微一笑,“多谢,和某免费送一条消息给爷叔。”

老太爷侧耳倾听,却见和珅环顾四周。

“你们都退下!”

“老太爷……”

“怎么?和中堂是要吃了我,还是要杀了我?都退下!”

偌大一个暗室,只剩两人,没了弟子稳住烛台,烛光摇曳,墙壁上,二人的影子拉的老长。

“天地会和白莲教要造反,不过嘛——他们不会往北京打,反而是要占据南方!”

“到时候,漕运断绝,朝廷倒是能走海运,青帮数百万讨食之人,可就……”

历史上,青帮造反,便是如此。

因为太平天国占据南方,漕运断绝,朝廷改走海运。

老太爷冷笑两声,“和大人,这事,皇上知道吗?”

“皇上正忙着禅让大典,这点小事,何必让皇上烦心呢?”

“和珅!青帮不会趟这趟浑水!”

“爷叔,数百万人的生计,您可要三思啊!”

老太爷端茶送客。

和珅也不逗留,起身就走。

“和大人,您就这么笃信他们能赢?”

和珅停下脚步,扭身指了指天幕,“他们不一定会赢,但乾隆一定会输,八旗官兵连你们兵部之人一半的战力都没有。”

“见贼而逃者为上勇,望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

“大清,完了,没救了。”

不再多言,和珅向外走出,却听身后传来,“和大人,朝廷也好,反贼也罢,都离不开青帮。”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您请便。”和珅头也不回的说道,大踏步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