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70章 江浙不满中枢久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朝,乾隆末年。

河南。

“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娘,俺觉得她说的挺有道理的,都烧成黑疙瘩了,能是啥好玩意儿?”

“你也脑子有病,把你放进去,你一直烧,到最后都是黑疙瘩!”

“娘,俺又不是和尚,为啥要烧我啊?”

“……”

曹石头一言,瞬间鸦雀无声。

曹王氏气的脸色通红,顺手抄起一根棍子,“我打死你这个混账!”

旁人连忙拦住,“不至于,孩子还小,没读过书,真打傻了怎么办……”

“石头,快跑。”

李二姑翘着二郎腿,吐着瓜子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嘿,也不知道是嫌儿子傻,还是嫌儿子说出生父咯。”

“疯婆娘,你说什么!”

“哼!”李二姑把瓜子收起,站起身来,“许做不许说?”

“嫁给曹大哥,三年没有儿子,去庙里拜了一趟,就有儿子了,这是求的佛祖啊?还是求的和尚?”

李二姑与曹石头的父亲有婚约,但是被王家横插一脚,婚约被退了。

这年头,婚约被退,属于丢人丢到家了,要点脸的,还会一死了之。

别人不知道内情,李二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说来也简单,王氏嫁给曹家之前,可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既不是八月份的尾巴,也不是九月份的前奏。

与人有染,早就不是清白身了。

曹大哥呢,身体有疾,父母身体也不好。

王家使了些钱,让曹大哥吃下这哑巴亏。

李二姑的脸早在被退婚的时候就丢尽了。

没有顾虑,说话自然无所顾忌,头往前一伸,凑近曹王氏的棍子,“打啊,有种你就打啊。”

“石头他娘,别和疯婆娘一般见识,快去找石头吧,孩子跑丢了可是大事。”

“哼!”有台阶,曹王氏自然顺着下,冷哼一声便去寻儿子去了。

“走错了,和尚庙在东边,兴许儿子找亲爹去了。”

曹王氏停下脚步,迟迟不转身,用力的跺了一下脚,连句狠话都没放,就去找儿子了。

老大娘劝道:“疯婆娘,少说些话吧。”

“你也不是啥好玩意儿,信不信我去官府自首,说咱们全村都加入了红花教?”

闻言,鸟作群散,无人再敢搭话。

疯婆娘就是疯婆娘,砍头的事都敢乱说。

——————

【前几年不是流行过非洲猪瘟嘛,有一天晚上吃饭,我爹神神秘秘的说猪瘟可厉害了,病毒可以一直潜伏在猪身上,最长可达六年。

我说不可能,他立刻反驳我,又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

最后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反问了一句,你见过谁家养殖猪能活六年的?】

~~~~~~

评论区:

〖令尊瞥了一眼:你呀。〗

〖爷爷高估了现代畜牧业的养殖质量。〗

〖楼上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人类,你又让我怀疑自己的辈分。〗

〖据我所知,大多数猪都是开春买了猪仔,过年卖了办年货或者宰了。〗

〖以前,和我爸在同一个公司上班。

当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是有人故意的吧,就有同事在我爸面前说我的坏话,反正啥都说吧,其中有一条是说我上班时间吸烟特别多,能吸五包烟。

我爸那个气啊,当天我下班回家后,我爸在家里和我吵,把我大骂一通,我当然也和他吵呗,吵来吵去的,他就把这个事儿说出来了,说:“你是个什么好东西你没数吗?单位同事都告诉我了,你一天要吸五包烟,你还算是个人啊?”

我是真怒了,当即怒怼他:“上班时间早上9点到晚上五点。8小时,一共480分钟,五包烟一共100支。

平均4.8分钟一支烟,必须一刻不停的吸,吃饭都不允许才能吸的完。

明天咱俩把说这话的那个吊人喊来,让他抽给你看,抽不完就呛死他丫的。”

我妈本来在劝架,噗嗤一下笑出来了。〗

——————

【有知情人士披露,曾在萨达姆被绞刑前,一直不停地捋自己的胡须,当众人都以为他十分恐惧时,唯独小女儿读懂了父亲这一小动作背后的深意,痛哭起来。

他的小女儿认为,父亲并不是害怕,而是在传递一个暗号。

萨达姆意在通过这一举动,告诉百姓,他是被冤枉的,摸胡须是“莫须有”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自己被出卖了。】

~~~~~~

清朝,乾隆末年。

杭州,漕运码头。

“啊,这个合情合理啊。”

“即便是谣言,也编的合情合理,怎么谈得上智障呢?”

“导人向善、宣扬英雄的话本,不都这么写的吗?”

“……”

“李三碗,你听听这名字,这是华夏人吗?红毛蛮夷也用汉字?说汉话?”

李大胆,自称吃三碗饭刚刚饱,遂被工友戏称李三碗。

“也不是不可能嘛,咱们大清皇帝不也是关外的蛮夷,说鸟语,打天下还不是看的三国演义。”

很犯忌讳的话,但工友们只是确认了一下没有外人在场,便笑道:“你也不怕我们告密。”

“嘿嘿,帮里有规定,不得出卖兄弟,你们干不出这样的事。”

“告密又没有钱拿,还容易把自己搭进去,你们不傻。”

“你说这白莲教和天地会都闯进杭州城了,咋不占据下来?”王武岔开话题,说了个更犯忌讳的话题。

“咋?你也想学明太祖光复汉家江山?”

“这个胆子,俺没有,但趁着杭州城乱,去满城里抢那群铁杆庄稼的胆子,俺还是有的。”

江浙不满中枢久矣,从明朝时候就不服中枢了。

天下大半粮赋,出自江浙。

到了清朝,还有盐税。

乾隆要打仗,士绅盐商捐,要修园子,士绅盐商捐,要过生日了,还是士绅盐商捐。

中枢掠之于富,富又掠之于民。

江浙能对中枢有好感才怪了。

乾隆末年,乾隆帝既贪图享受,又想保全史书上的好名声。

加之,又有天幕言明,清朝天命落地距今已不足百年。

人心思动,人心思变。

士绅老爷们、商人老爷们对后世人人平等的理念不屑一顾。

但对商人可登堂入室,在中枢可有一席之地的治国理念,盼望久矣。

商人不怕官府收税,就怕收了又收,没个准。

城东的顾家,更是之间言明,朝廷每加一次饷,江浙就忍耐一次,犹如以地事秦,抱薪救火。

彭家更是拿出家中珍藏已久的古书。

书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关外东北的蛮夷部落,靠着打渔围猎为生,连衣服都没有,用着兽皮包裹身躯。

而在东北部落有一种风俗,部落男子成年时开始留一根辫子,之后每猎一头猛兽,则多蓄一根小辫,勇士发辫多不胜数。

而只有一根发辫者,往往被视为懦夫,被逐出部落。

这则故事,讲的是谁,不言而喻。

不是没有官员试图上书,但被白莲教和天地会一闹,加之士绅富商一劝。

左手拿着刀,右手拿着钱。

是个官员都该知道怎么选。

当官是来捞钱的,不是玩命的。

你上奏又能如何?

我们先弄死你。

朝廷派兵平叛,无非给你个谥号而已。

人都死了,要谥号干嘛?

再说了,天地会、白莲教在外,漕帮在内,把漕运一断,乾隆过年能不能有米吃还得看我们的脸色。

你不逼,我们仅仅是养寇自重。

你逼急了,我们也可以反清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