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现代人的恋爱观#】
【除了名分,我什么都可以给你,见你家长可以,见我家长不行!】
~~~~~~~
评论区:
〖见了家长又能怎样,难道我家长会站你那边吗?〗
〖那情侣空间能开吗?〗
〖我谈我的,我家长会帮我留意结婚对象。〗
〖我的恋爱可以一塌糊涂,婚姻不行。〗
〖玩归玩,结婚还是要找白纸。〗
〖你别看我为他哭得稀里哗啦的,一副离开他不行的样子,可真让我嫁给他,哎,我还真不敢,也不想。〗
〖发誓可以,不能发朋友圈,见你朋友可以,见我朋友不行。〗
〖我跟你相反,见我朋友可以,见你朋友不行,我朋友什么德行我知道,多少会帮我。〗
〖什么都说了,就是没说结婚了。〗
〖我堂姐和别人结婚,结婚一年多没带回家,过年也是各回各家,我是唯一一个知道,因为让我下楼吃早餐逮住了,她让我别和家里说。〗
〖那这图啥?〗
〖你说图有个人吧,没必要结婚,图长长久久吧,又不让家里人知道,这也不像长久的样子。〗
〖聊聊天可以,如果找我谈恋爱,那我可要钱了。〗
〖我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年少时他读懂了我懵懂无知的爱恋,所以刻意疏远。他是我堂叔的儿子,是我的堂哥,我承认自己是疯了,可我就是爱他。〗
〖和好可以,要名分发朋友圈不可以, 不然会影响我谈其他的。〗
大明,永乐年间。
百姓村。
“拜见父母兄长了,不就是给名分了吗?怎么不能给名分,又不能拜见父母?”
“后人和俺们不一样,见父母不算、婚礼不算、睡觉生子也不算,可能要领了结婚凭证才算有名有份吧。”
“哦~要有婚书,还要去县衙把户口登记上才算?”
“可能是这样吧。”
“你说是俺们现在好,还是后世好?”
“? ? ?”
“现在俺们女子地位虽比不得后世,但不是贱籍,和男子在一起,终究是有个名分的。
后世女子地位高,但和男人阴阳交合数年,乃至有子,却连个名分都没有。
你说,这后世女子图的是啥?”
夏柳重咳两声,摸着并不存在的胡须,少年老成的说道:“或许,是为了自由吧。”
“哈哈,柳哥儿倒是聪明,改明儿村里凑钱修个学社,请个坐馆回来教导,兴许柳哥儿还能考个状元呢。”
坐馆,非港影里的黑社会社团头目,本意是在坐在中间。
明朝,常用此语泛指请到家中或族中的教学先生,也用来代指官员的幕僚。
如今不过永乐年间,老朱定下的“凡五十户必有设社学一所,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更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的政策还没彻底崩坏。
普通百姓家,省吃俭用一点,还是能供儿子到社学读书的。
但自古以来,百姓都信奉一点,自己花钱请到家的老师,肯定比学校的老师教的好。
所以,自从百姓村众人出海后,村里留守的老人便联络各家凑钱,修个不大不小的学社,请几位科举不第的先生回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如今百姓村之人可以靠着皇帝和锦衣卫的庇佑出海贩奴,未来呢?
政策会不会变化?
其他人会不会眼红?
陛下百年之后又怎么办?
难道与他人有点摩擦,就去请锦衣卫帮忙?
天家需要的是一个有用的团体,而不是整天求天家帮忙的团体。
如今能贩奴,无非是靠着村里和锦衣卫的特殊关系。
这事,随便找个村子,都能做。
所以为了不被抛弃,就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况且,为村子百年计。
一代从商,二代一定要从政。
到了第三代,部分从商,部分从政。
实在不争气的子弟,就去搞艺术。
无事做就吟诗作赋、花天酒地。
如此,百姓村,未来才可称一声“士绅之村”。
——————
【#同样是封建王朝,汉人王朝对汉人也不好,为什么清朝受到的批评更多?#】
~~~~~~~
【高赞回答:
汉族统治者的恶只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了满足自己和子孙后代骄奢淫逸的生活享受,还有好大喜功,过度榨取民脂民膏。
第二种:因为统治者自身的愚蠢认知局限,在领导国家和民族时候决策错误,把民族和国家带到错误的方向。
汉人统治者不会仇恨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不会祸害国家和民族的主观故意。
不会搞剃发易服,毁掉传承演化五千年的华夏衣冠体系。
不会恶意销毁串改华夏典籍,不会用汉地十八省圈禁汉人生存空间,阻止汉人进入东北拓展生存空间。
不会限制民间私塾教育,把百姓识字率降低到1%以下。
而异族统治者会时时刻刻想这样干,他们对我们的仇恨浓烈到有时候会掩饰不住,也有可能是不屑于掩饰这种恶意。
如果你和他们辩论争吵汉人政权和异族政权谁的奢靡挥霍和愚蠢更多的时候。你就掉进敌人的陷阱了。
这个时候他只要从汉人政权里找出一个最烂的和粉饰美化的异族政权比较,证明异族政权不是最差的,你就输光了。】
~~~~~~~
评论区:
〖这是自家人和外人的区别,你爹打你跟你邻居打你能一样吗?〗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够昏庸了吧,起码人家是君,担心老百姓吃不上饭,想办法。
康熙看到汉人闹饥荒,说汉人一天吃三顿吃这么多要不闹饥荒呀,改成一天吃两顿。〗
〖康熙当年还说过,不做安安饿殍,尤效奋臂螳螂,不止如此,当年乾隆朝爆发大规模的灾荒,不赈灾,反而鼓励老百姓吃观音土。〗
“异族二字有失偏颇,朕的大元可没有这样。”
“……”
刘秉忠无言,中原当牧场,这算不算?
“难道大元把中原的全部土地都拿来放牧了吗?”
忽必烈开口解释道:“肥沃的土地,该种地还是种地,无非只是在中原设了几个马场而已。”
“所谓中原当牧场,不过蒙古贵族戏言,先生应当是知道的,怎么能用这种心思揣测朕……”
刘秉忠又是一阵无语,心里想想还不成,正欲开口解释,却听忽必烈“咦”了一声。
“先生,末年乱……”顿了顿,忽必烈想了想,还是给天幕一个面子,虽然不知道天幕能不能感受到。
“大元末年的诸路义军,能迅速起势,是不是因为中原马场之故?”
刘秉忠早有猜测,但一直没对忽必烈说。
谈不上私心,虽然有点,但更多是公心。
火器不发达,骑兵必不可少。
即便火器发达,没有后世的通讯技术,还是需要骑兵联络各方。
所以,马肯定要养。
能养马的地方就那么多,不在中原、河套故地养,难道去草原养?
现在不是蒙古部落时代,是大元王朝,要考虑开支。
退一步,即便不考虑开支,草原大规模养马,皇城里的皇帝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
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刘秉忠一直没说。
但皇帝问到,自然先请罪,再说出自己的忧虑。
“朕知,朕知,朕没有怪罪先生的意思。”
“朕观后世欧地蛮夷所行民主之法,其实和草原部落大会,并无差别。”
“虚君实相,如何?”
皇帝的话,永远不能当真。
你以为他说真的,结果他是试探。
你以为他是试探,结果他玩真的。
虚虚实实,不能让臣子知道皇帝的真实意图。
把这套玩的厉害的人,有大明嘉靖帝,他已经不局限于虚虚实实、话语试探。
嘉靖中后期,很多时候就是给你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让你自己猜。
刘秉忠连忙请罪,自己就是宰相,谁知道皇帝是想兔死狗烹,还是想试探一下自己。
“先生快快请起。”忽必烈虚扶一下刘秉忠,见他不起,也就由着他。
“大元之君,自朕以后,能堪大用者有几?”
“朕想着学学后世,搞个内阁、军机处,帮着君王分担国事。”
“娶汉女,行汉化,蒙汉联姻……嘶,不对,朕本来就是汉人,太祖高皇帝之苗裔,既如此,不如认祖归宗。”
刘秉忠思索片刻,为难的说道:“陛下,贵族……”
蒙古贵族怎么可能放着好好的一等人不当,搞什么认祖归宗。
忽必烈犹豫了片刻,很有智慧的说道:“魏孝文帝之事,吾亦可行。”
“他们想当蒙古贵族,就当吧,朕赐他们丰满的牧场,让他们学他们祖宗放牧去吧。”
顿了顿,忽必烈连忙将刘秉忠扶起,帮他拍打身上的灰尘,命他将《魏书》寻来。
————————
【高赞回答:
以清与明举例。
当税收高到百姓活不下去了。
明:“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意思是:粮没了命还在,百姓不想被饿死的话还可以选择投起义军,若起义失败的话会被嘲讽为螳臂当车。
清:“杀无谷人”。
意思是:粮没了命也没了,百姓不想被砍死的话还可以选择被捅死,若一刀没被捅死的话会被再砍一刀。
——————
当统治不得民心时外敌入侵。
明:“辽人不可用”。
意思是:既然我担心这的百姓会临阵倒戈背刺我,那就调客军来,不用这的人。
清:“镇江之屠”。
意思是:既然我担心这的汉人会临阵倒戈背刺我,那就调满八旗来,杀光这的汉人。
——————
当发现自己的军械水平已大幅落后于敌军。
明:“立刻马上打捞研究、购买引进、摸索仿造多管齐下。”
意思是:虽然这次胜了,但是是凭大体量惨胜的,所以要搞清楚红夷的炮为什么这么强,请红夷制造也好,购买引入也罢,组织工匠仿造也行,总之抓紧时间弥补差距
清:“火轮船式,该省所造既不合用,着即毋庸雇觅夷匠制造,亦毋庸购买。”
意思是:虽然这次败了,虽然海战一塌糊涂陆战一败涂地,虽然广东商人愿意承担所有费用,但是既然有哪怕一丝丝违背防汉抑汉的可能,那么,谁敢再提就杀谁全家。
什么?你说洋人还会再来?怕什么嘛,到时候再签卖国条约就是,反正满卖汉田不心疼。
——————
当局势彻底崩坏。
明:“改宗教信仰。”
意思是:我只能从传教士口中了解教会,所以我不清楚教会到底是好是坏,但现在为了光复大明江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愿意让全家人余生信奉天主教,为了留点脸面死后见祖宗,我本人就不改了,但为表诚意,我亲妈亲儿子都改,只求教皇发兵。
清:“改祖宗认同。”
意思是:我亲眼目睹倭人在华夏大地烧杀劫掠,所以我清楚倭人是畜生里的畜生,但只要能光复大清江山……什么?日本人只允许另立满洲国?
没关系没关系,只要能make 满族 great again……什么?日本人说满族是和族后裔?
没关系没关系,满族荣辱关我毛事,只要能让我坐在皇位上……再苦一苦百姓,骂名汉族担。不就是改认祖宗嘛,快快把努尔哈赤、皇太极的牌位拿过来,我要在上面加个“源氏”。
——————
当大势已去败局已定。
明:“弘光胡吃海塞逃避现实,隆武御驾亲征战死沙场,绍武滴水未进绝食自尽,永历怒斥汉奸从容赴死。”
意思是:我们确实是猪头三/倒霉蛋/废物/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们对不起百姓,辜负了能臣,羞煞了祖宗,但我们不会向敌人低头。
我们没有能力,只有气节,确实很搞笑、很小丑,可若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气节那就太悲哀了。
清:“其实,我早就是个倭人/苏人/共人了。”
意思是:谁打赢我谁就是我爹,父子的事能叫输吗?所以我还是赢。
倭能帮我再做皇帝的话那我就是如假包换的倭人。
苏能帮我不被引渡回去受审,那我就是钢铁信仰的苏人,共和国能大发慈悲留我条狗命的话那我就是光荣的公民。
笑我骨头软?不怕,反正有的是包衣给我和满清洗。
骂我羞先人?拜托,努尔哈赤就是给明军做女真奸起家,所以我其实是效仿先祖做三姓家奴呢。】
~~~~~~
崇祯年间。
辽东。
皇太极差点一口黑血喷出。
知道末代帝干的丢人事……没想到这么丢人,连姓都改了。
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有个鄙视链。
朝鲜一直在鄙视链的最顶端,南越次之,接着便是草原部落。
而倭岛,一直在鄙视链的最低端。
原因也很简单,朝鲜每次臣服,就开始追溯历史,一直追溯到箕子朝鲜。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反正朝鲜是这样认为的。
南越不服,直接追溯到泰伯。
泰伯,周太王之子。
周太王,即古公亶父母是轩辕黄帝第17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周文王的祖父。
泰伯最着名的故事便是泰伯奔吴。
泰伯和仲雍为了成全父亲周太王的意愿,主动放弃继承权,逃到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南越认为自己是泰伯后裔,箕子不过也就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南越比他们朝鲜尊贵多了。
不过,南越纯属自娱自乐。
中原王朝对他的看法,只追溯到秦始皇平百越,赵佗建立南越国,仅此而已。
胡人则是一群失败者后裔。
简单来说,从上古开始,在中原打不过、混不下去的华夏之民,到草原放牧为生。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
你别管《史记》写的是不是真的,反正中原史书是这样记的。
只不过因为他们行胡风,所以在鄙视链里就低于行汉风的朝鲜、南越。
而倭国,倭之一字就已经表明了,它的地位并不高。
皇太极上一次……上上一次这么气是天幕讲述了自己死后多尔衮所作所为的只言片语的时候。
上次这么气是知道中原商人、士绅捐钱给崇祯,军民一心要先弄死后金的时候。
后人骂大清,骂的再难听,皇太极都没有气过。
因为骂的越厉害,越证明大清统治两百年所行政策的正确性。
但这一次,皇太极是真的破防了。
末代帝能要点脸吗?
认倭人当祖宗,还改姓?
太它娘的丢人了。
宣统:祖宗不也是李成梁的家奴,我和祖宗学的,凭什么说我丢人!
皇太极:当大明的狗和当倭人的狗,能是一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