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叶明和李君泽为了增加说服力,就带着百姓到自家的封地里让他们亲眼看看新的耕种方法的结果。
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秋风拂过,掀起层层波浪。叶明带着他们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即将丰收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三少爷,看这穗子!\"张老汉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托起一束稻穗,黝黑的脸上皱纹笑成了一朵花,\"老汉我活了六十岁,没见过这么饱满的谷子!\"
叶明接过稻穗,掂了掂重量:\"比你们以前的如何?\"
\"起码多一半!\"张老汉激动地说,\"这块田地我估摸着能打两石多。老天爷啊,这地往年能打一石就是菩萨保佑了!\"
周围的农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个个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等这法子推广开来,明年自家地里也能有这样的收成,再不用看杨家脸色过日子了。
\"准备收割吧。\"叶明拍了拍叶田的肩膀,\"记住,试验田和对照田要分开收,每一亩单独计量,不能有半点差错。\"
\"三少爷放心!\"叶田拍着胸脯,\"我亲自盯着,一粒谷子都不会乱。\"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叶明抬头,看见李君泽带着几个随从飞驰而来。比起两个月前,太子的皮肤晒黑了不少,但精神却更加饱满,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表弟!\"李君泽勒住马,一跃而下,\"我的皇庄那边开始收割了!你猜亩产多少?\"
叶明迎上去:\"多少?\"
\"三石八斗!\"李君泽几乎是喊出来的,随即压低声音,\"比对照田多了整整一石九斗!杨文昌那张脸,你是没看见,跟吃了死苍蝇似的!\"
叶明忍不住笑出声:\"我这边地估计也是三石出头,谷地可能接近四石。\"
\"太好了!\"李君泽激动地抓住叶明的肩膀,\"这下看杨毅那老狐狸还有什么话说!我已经写好奏折,就等实测数据填进去了。\"
叶明点点头,转向叶田:\"今天就开镰吧,太子殿下亲自督收。让别人看看我们的成果。\"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全封地。男女老少齐上阵,割稻的割稻,打谷的打谷,过秤的过秤。叶明和李君泽亲自监督记录,确保每个数据准确无误。
当最后一亩试验田的稻谷过完秤,叶田颤抖着报出数字:\"三石一斗二升!\"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老农跪在田埂上,捧着金黄的谷粒老泪纵横。他们祖祖辈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挣扎求生,何曾见过这样的丰收?
\"安静!安静!\"李君泽抬手示意,\"现在报总数。\"
叶明翻开记录本,朗声念道:\"试验田总产:坡地五亩,共十石三斗;谷地五亩,共十四石八斗。对照田:坡地五亩,共五石二斗;谷地五亩,共九石七斗。\"
念完,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杨文昌:\"杨大人,您要不要亲自核对一下?\"
杨文昌脸色铁青。他确实带了算盘来,可刚才听到第一个数字时,手一抖,算盘珠子就崩断了好几颗。此刻只能硬着头皮说:\"本官...本官自然信得过太子殿下。\"
李君泽冷笑一声:\"那就请杨大人回去如实禀报首辅大人。对了...\"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纸,\"这是我初步整理的奏折副本,杨大人不妨先过目。\"
杨文昌接过,匆匆浏览,越看脸色越难看:\"殿下,这减免赋税的建议...\"
\"怎么?\"李君泽挑眉,\"增产这么多,农民多留点口粮不应该吗?还是说,杨家宁愿百姓饿肚子,也要保住那点税粮?\"
这话说得极重,杨文昌额头顿时冒出冷汗:\"下官不敢,下官这就回京禀报。\"
待杨文昌灰溜溜地走了,李君泽和叶明回到临时住处。关上门,太子立刻换了一副表情:\"表弟,你看这个。\"
他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这是...\"
\"密码。\"李君泽压低声音,\"我安排在杨府的探子传来的。杨毅这一个月来,秘密会见了三位边关守将的家眷,还有三个北境部落的商人。\"
叶明眼神一凛:\"他想干什么?\"
\"还不清楚。\"李君泽收起纸条,\"但我已经让人去查那几个部落商人的底细了。另外...\"
他取出奏折原本,翻到最后一页,用手指蘸了茶水,在空白处轻轻涂抹。不一会儿,几行隐形字迹显现出来。
叶明凑近看,上面简要记录了杨文昌这两个月来的可疑行踪,包括多次秘密会见粮商和铁器商人。
\"这...\"叶明抬头,\"你是怀疑...\"
\"不错。\"李君泽点头,\"我怀疑杨家不仅在阻挠新耕法,还在暗中插手边关军需。你大哥那边,恐怕要多加小心。\"
叶明沉思片刻:\"商会的第二批物资已经上路了,走的是西路,应该安全。不过...\"
他想起一事,\"上个月有支商队在岷山附近遇袭,损失了一批铁器。\"
\"有这等事?\"李君泽皱眉,\"为何不早说?\"
\"当时以为是普通山匪。\"叶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现在看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两人正说着,阿福急匆匆敲门进来:\"少爷,殿下,村里又来了一队人马,说是奉陛下旨意来观摩收割的!\"
李君泽和叶明对视一眼,迅速收拾好密信,整理衣冠出门迎接。
来的是户部侍郎周勉和几名户部官员,态度恭敬中带着几分好奇。
他们在田间巡视了一圈,亲自验看了计量记录,又询问了多名农民,最终不得不承认——新耕法的成效远超预期。
\"太子殿下,叶大人。\"周勉拱手道,\"下官回京后定当如实禀报。如此利国利民之法,理应尽快推广。\"
李君泽微笑:\"有劳周大人了。\"
随后叶明就把所有参观的人都打发走了,他告诉平谷县过来的代表,只要严格按照他指定的计划来,明年也会有这样的收成。
当晚,村里摆起了庆功宴。农民们拿出珍藏的老酒,妇人们烹制了最拿手的菜肴,连孩子们都穿上了过节才有的干净衣服。
宴席散后,叶明独自站在星空下沉思。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君泽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杯酒,两人就席地而坐喝起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