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李云轩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你觉得太子如何?\"
这问题来得突然,但是叶明想都没想回答道:\"表哥仁厚聪慧,心系百姓,是难得的明君之材。\"
\"是吗?\"李云轩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那你觉得,太子与杨毅,谁更适合辅佐朕治理天下?\"
叶明笑着说道:\"舅舅,这还用说嘛。天下需要能臣,但更需要明君。有明君在,能臣自然各得其所;若无明君,能臣反而可能成为祸患。\"
李云轩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大笑:\"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
他拍拍叶明的肩,\"去吧。好好准备军粮的事,朕期待你的成果。\"
叶明行礼退出。
\"表弟!\"李君泽从阴影处走出,显然一直在等他,\"怎么样?父皇说什么了?\"
叶明摇摇头,低声道:\"舅舅似乎...起疑了。但不是对军粮,而是对我这个人。\"
李君泽皱眉:\"什么意思?\"
\"他觉得我的思维方式太...特别。\"叶明苦笑,\"不过暂时应该没事。舅舅更关心军粮能否真正帮到边关将士。\"
李君泽松了口气:\"那就好。杨毅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短时间内不敢再兴风作浪了。\"
两人并肩走出宫门。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表哥,那批军粮...\"
\"放心,郑彪将军已经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边关了。\"李君泽笑道,\"你大哥很快就能尝到你的手艺了。\"
叶明望向北方,心中默念:大哥,一定要平安无事啊。
远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皇城的金顶。黑夜终将过去,但叶明知道,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才刚刚开始。
边疆,北风呼啸,卷起漫天黄沙。
叶秋站在边关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三个月没收到家书了,京城局势不知如何,小弟研制的那个什么军粮又是否顺利?
\"将军!\"亲兵快步跑来,\"陇西来的商队到了,还带着郑将军的手令!\"
叶秋精神一振,大步走下城墙。军营外,一支风尘仆仆的车队正在卸货。领头的是个精瘦汉子,见到叶秋立刻行礼:\"叶将军,小人奉郑将军之命,送来一批特殊物资。\"
叶秋扫了一眼,车队不过五六辆大车,装的货物也不多:\"就这么点?\"
精瘦汉子神秘一笑,凑近低语:\"东西不多,但金贵。您弟弟叶大人特意嘱咐,要亲手交到您手上。\"
叶秋眼中精光一闪。小弟的东西?他挥手示意亲兵加强警戒,自己跟着那汉子来到中间一辆看似普通的货车前。
汉子掀开篷布,露出下面整齐码放的木箱。他撬开其中一个,取出一个油纸包:\"叶将军请看。\"
叶秋接过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几块黄褐色的饼子和几条黑红色的肉干。他疑惑地皱眉:\"这是?\"
\"叶大人研制的军粮。\"汉子压低声音,\"路上不太平,我们原本二十辆大车的队伍在岷山关遇袭,就这几辆车侥幸突围。\"
叶秋心头一紧:\"遇袭?小弟可安好?\"
\"叶大人这次没跟着过来。\"汉子左右看看,声音更低了,\"袭击者不是普通山匪,用的是军制弓箭。郑将军抓到个活口,供出是岷山关守将指使。\"
叶秋拳头捏得咯咯响。岷山关守将是杨毅的人,这事背后必有文章。
但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他更关心小弟送来的这东西到底管不管用。
\"怎么用?\"
\"一块干粮加半条肉干,配水吃,能顶一顿饭。\"汉子熟练地解释,\"不用生火,随身带着,饿了就能吃。叶大人说,特别适合突袭行动和急行军。\"
叶秋将信将疑,但还是下令将这批军粮入库保管,准备明日先让亲兵营试用。
次日黎明,叶秋亲自来到亲兵营。每人分到两块干粮和一条肉干,作为今日行军口粮。
\"将军,就这点东西?\"亲兵队长王虎瞪着手中小小的干粮,\"还不够塞牙缝的!\"
叶秋其实也有同样疑虑,但面上不显:\"少废话,这是军令。今日巡逻北峡谷,来回六十里,中间不许生火造饭。\"
士兵们嘟囔着将干粮揣入怀中,列队出发。北峡谷地势险要,是胡人骑兵经常出没的地方。往常巡逻到这里,士兵们总要轮流生火做饭,既耽误时间又容易暴露目标。
正午时分,队伍到达峡谷深处。王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不情不愿地掏出干粮。
他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顿时瞪大了眼睛:\"咦?还挺香!\"
其他士兵也纷纷尝试,惊讶声此起彼伏。这干粮看起来不起眼,但入口咸香,越嚼越有味道。配上水囊里的清水和韧性十足的肉干,竟真有种饱腹感。
叶秋自己也尝了一块,心中暗暗称奇。小弟这是怎么做到的?小小一块干粮,吃下去不久就觉得胃里暖暖的,精力充沛。
更让他惊喜的是行军效率。不用生火造饭,队伍节省了近一个时辰。
回程时,他们甚至有余力绕道巡查了一处平时无暇顾及的山隘,果然发现了胡人骑兵近期活动的痕迹。
当晚回到大营,亲兵们对军粮的评价出奇地一致——方便、顶饿、适合行军。
王虎挠着头问:\"将军,这好东西哪来的?能不能多弄点?\"
叶秋笑而不答,只是下令明日扩大试用范围,选三个不同兵种的百人队同时测试。
三天后,试用报告堆满了叶秋的案头。步兵称赞便于携带,骑兵喜欢不用下马就能进食,哨兵则最爱它能随时补充体力。
最妙的是,普通士兵一天需要五斤左右的粮食,而军粮只需一斤半就能达到同样效果,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
叶秋当即写了一份详细奏折,派快马送往京城。同时,他也没忘记给小弟写家书,除了肯定军粮的效果,还特意问了句:\"近日京城多雨,父亲旧伤微恙。\"这是他们兄弟间的暗号,意思是询问京城是否有变。
......
京城,叶明正在秘密工坊检查最新一批军粮的生产情况。有了皇帝的首肯,生产规模扩大了十倍,工匠也增加到上百人。
\"三少爷,按您的要求,这批加入了更多油脂和盐分。\"张厨娘指着刚出炉的干粮说道,\"我听说边关天寒,士兵消耗大,这样更能补充体力。\"
叶明拿起一块尝了尝,满意地点头:\"不错。肉干的熏制时间也延长了?\"
\"按您说的,多熏了半日,更干燥耐存。\"张厨娘笑道,\"就是有个怪事,最近总有生面孔在工坊外转悠,还试图收买我们的帮工。\"
叶明眼神一凛:\"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这两三天。\"张厨娘压低声音,\"昨儿个小翠还说,有人出十两银子,就为打听咱们用的是什么盐。\"
盐?叶明若有所思。军粮保质的关键之一就是含盐量,这是核心机密。看来杨家的人还没死心,想从配方入手。
\"加强戒备,所有原料配比只让核心人员知道。\"叶明吩咐道,\"另外,新来的帮工一律不准接触关键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