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德军缺少装备,兵员,技术装备,北方集团军群整体散发出一种疲惫的气息不同。

列宁格勒前线的苏军正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力量澎湃的景象。

时间来到1月末。

列宁格勒胜利的喜悦和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极大地鼓舞了整支部队的士气,整个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都仿佛一台加满了燃油、保养精良的战争机器,轰鸣着,蓄势待发。

通往列宁格勒和前线各处的道路、铁路线上,景象非常壮观。

仿佛是为了弥补之前长达四百多天的困苦,来自苏联大后方以及盟国租借法案的物资,正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这座城市快速的涌来。

一列列望不到头的货车车厢和卡车队,满载着弹药箱、燃油桶、粮食袋、药品箱。

美制的斯蒂庞克卡车、苏制的卡车,马车穿梭不息,将物资直接输送到最前沿的部队仓库。

数量庞大的各式火炮被拖曳或自行开往前线。

不仅有为步兵提供近距离支援的76.2毫米步兵炮和120毫米迫击炮,更有数量恐怖的122毫米、152毫米榴弹炮,甚至203毫米重型榴弹炮也出现在了炮兵阵地上。

反坦克炮阵地上,ZIS-3型76.2毫米反坦克火炮和大量专门的反坦克炮密密麻麻地布置着,形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纵深反坦克火力网。

而经过休整和补充的坦克旅,坦克军再次变得兵强马壮。

大量的t-34-76和t-34-85中型坦克构成了绝对主力,每天在雪原上进行着机动的战术演练。

瓦列里让机械化独立第一军的充当教官训练其余的坦克部队。

能打出来数个小时深入德军防线接近60km这种极限操作对于现在的苏军来说已经非常强了,训练其他坦克部队即使打不出这种极限操作,但增强坦克部队的机动性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大规模的机动性作战完全就是版本t0之一。

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谢尔曼坦克和瓦伦丁坦克也在坦克部队中占据了相当多的比例。

在部队中还能看到一些经历过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血战、经过维修的KV-1重型坦克的身影。

与德军捉襟见肘的装甲力量相比,苏军的坦克洪流显得无比雄厚。

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苏军一个最新型号的技术装备。

基于KV系列重型坦克和科京设计局最新技术成果的IS系列,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德军日益强大的‘虎式’。

在瓦列里的强烈建议和斯大林的特许下,不同于原历史的8月份测试,这次的进程被大大提前。

并且这次设计撅弃了原历史is-1很多缺点,要知道原历史is-1也只是个过渡车型,只生产一百多辆。

现在经过瓦列里坦克报告和点点建议后…这辆型号IS-1的坦克已经可以不必当做过渡坦克来使用。

完全拥有充当主力坦克的水平。

五辆还带着点点工厂油漆味、外形低矮敦实,拥有比t34-85坦克还要大的炮塔和强大火力的IS-1重型坦克原型车,在一支精干技术团队的护送下,秘密抵达了列宁格勒前线附近的一个专用试验场。

瓦列里亲自率领着一群高级军官和技术专家前来视察,仔细打量着它们显着不同于KV系列的倾斜装甲和那门威力巨大的122毫米坦克炮。

这门坦克炮完全可以充当希儿动物园的杀手…这坦克看起来真的很有威胁力。

拥有这等新式技术装备,什么虎式豹式坦克,全都给揍成喵式和豹逝。

瓦列里只希望122坦克炮的表现能好点,穿甲弹的穿深能符合标准的水准,不过…由于瓦列里的多次建议,现在在炮弹的质量上,后方其实还是很上心的。

“低矮的轮廓减少了中弹面积,倾斜装甲应该能更好地防御炮弹。”

瓦列里对身边的坦克兵总监和设计师代表说道:“火力也足够强大,122毫米炮在常规距离完全能应对德国人的新式坦克。”

“但关键还是要看它在真实战场环境下的表现,它的可靠性、机动性,以及乘员能否快速掌握它。”

周围的技术军官快速拿出小本记录着将军所说的话。

瓦列里回头看着这些技术军官记录着自己的要求,耳边不由自主响起上辈子听到的一个bGm。

“你若三冬来,换我一城雪白~相思风中开~”

这有点太诡异了,瓦列里迅速将这个奇怪的想法甩出脑海。

收回自己的想法,他转身对负责接收测试的近卫坦克旅旅长命令道:“挑选最优秀、最有经验的车组人员,立即开始适应性训练。”

“技术团队全程跟进,记录每一个细节,无论是优点还是故障!我要尽快看到它在小规模冲突中的实战数据。记住,它们很宝贵,但不要把它们当花瓶藏起来,只有在实战中,我们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我们需要的‘猛虎’!”

这几辆IS-1提前的出现,象征着苏军装甲力量正在经历一场质变前的躁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新武器,更是一种信号。

在瓦列里这样的将领推动下,红军不仅拥有数量优势,更会在技术上紧追甚至试图超越敌人,不像原历史一样在二战后还抱着德国人剩下的坦克炮经验瞎啃…然后被美国直接领先。

不过…现在is-1的生产价格还是太高了,瓦列里听说后方在这几辆坦克身上花费了不少的资金,类似于在钢四中造出来一个生产花费13-16点的坦克,甚至更高。

这就意味着IS-1现在没办法迅速的大规模生产,得跟几个月前刚刚生产虎式的德国坐一桌。

不过盖着122mm炮塔的IS-1坦克能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过两个月再进行中大规模的量产…优先提供给需要的战线,按照后方生产的速度来算,一个月生产100辆肯定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