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篡明:从边军一队官开始 > 第289章 神武维新(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返回乾清宫的路上,刘平命太监将局促不安的小郡主带去了后宫之中由皇后李望舒安排。

事实上,刘平并不是什么变态,正好大女儿刘宁缺了个陪读的侍女。

这朱由琼看起来十分聪慧,又认识字,让她去陪侍,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回到了宫中,微微有些不适的朱由检选择了告辞回闲福宫。

刘平当即准了,并让十几个黑衣卫负责保护朱由检一路护送。

倒不是真怕朱由检跑了,刘平美其名曰为了他的安全。

经历了数月的软禁,这位昔日的大明天子早已性情大变。

从最开始的无奈、绝望,再到最终为了家人的妥协。

朱由检已经和历史上的崇祯像是两个人一样,毫无以前的那种锐气。

“对了,明日开始便由你任劳工营的营官,那里可有不少老熟人在等着你”

朱由检快要走出大门时,听得刘平冷不丁的补充了一句。

不用说,朱由检已经猜到了刘平口中的那些老熟人是谁。

除了京师中被俘获的勋贵和官员,还能有什么。

想到了这些人,朱由检更是恨的牙根痒痒。

嘿嘿,想不到吧,你们这些家伙如今又要落在我的手上。

脸上闪过了一丝笑容,朱由检向刘平拱手告别。

接过宫女递来的一杯热茶,刘平总觉得刚刚朱由检的笑容有些不怀好意。

不过这正是刘平想要的,要是他真的波澜不惊,毫无反应的话。

那刘平便要考虑让不让朱由检任这个劳工营的营官了……

如今大局初定,大汉朝廷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运转。

改革变法之事已经迫在眉睫,但想要复刻神武军在河南的那种模式,却是有些不现实的。

因为那种一切为了军队服务的制度明显不适用于正处在休养生息时期的大汉。

已经经历了五六年的战乱了,山东、河南、北直隶三地的百姓迫切需要和平的日子。

刘平也需要一段时间,将大汉打造成这乱世中的唯一乐土。

但万事都要一步步的来,改革变法之事是急不得的。

想到了这里,刘平喝完了一整杯茶水,朝着侍候在一旁的小元子道:“传大理寺卿林凡和御史大夫陈元登入宫觐见!”

“既然想要变法图强,那么第一步便从立法开始吧!”

笃定了这样的心思,刘平没等多久便见到了林凡和陈元登二人。

这二人身上都穿着崭新的官袍,头戴着乌纱帽。

“微臣拜见陛下!”

二人一起出声,神色激动的朝着刘平行礼。

陈元登和林凡原本只是跟在许青山手底下办事的书吏,如今得了这般的造化 ,成了三品的文官大员。

面对提拔他们的大汉天子刘平,二人皆是感动无比。

拂袖让二人起身,刘平也没有多话,当即就提出了要依据大明律立法之事,并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林凡身为大理寺卿,原本就对大明律熟悉无比,想了想后便道:“陛下,倘若要立法的话,大明律中的许多刑罚都可套用,不知陛下可有什么想要改的?”

回想着大明律中的许多酷刑,刘平思考了许久才回道:“大明律中严苛酷刑太多,虽能一时以重典治国,但却不能根治犯罪,反而引发了民间百姓之间的互相敌视,以至于最后对朝廷的敌视,新法须以教化和刑罚并举,方可改善民间风气,行德政以安民”

“陛下说的有理,就连朱家太祖皇帝当年也曾感叹,奈何朝杀而暮犯,可见大明律虽一时对百姓有震慑,但却在德教上有失方寸,不可长治而久安”

君臣二人统一了意见,一旁的陈元登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便被迫当了二人的书手,负责起草新法。

提笔在宣纸上要落笔,陈元登又看向刘平道:“请陛下为新法取个名字吧!”

“就叫大汉新律吧!”

点了点头,根据刘平和林凡的意见,陈元登提笔开始写着:大汉新律第一条——皇帝是大汉的最高领袖,神圣不可侵犯!

新律第二条——天下百姓是大汉之基石

新律第三条——官民同罪视作一事

……

敲定了三十多条新律的总纲,接下来便是刑法和民法的分纲。

陈元登笔走龙蛇,但还是给跟不上刘平和林凡口中的速度。

无奈之下,太监小元子也成了代笔的书手。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直到天已经黑透了,这才罢手。

看着已经堆成一叠的宣纸,刘平满意的点了点头,并让几日明天早些来。

第二天凌晨,几人便赶来了宫中。

进了昨日的殿中,却发现多了李信、孙可望、许青山以及三十多个穿着文士服的翰林院书吏。

看着林凡等人一脸兴奋的要施礼,刘平笑道:“无需多礼,这都是朕为你们寻来的帮手”

君臣几十人也不多废话,当下干劲十足的开始了编撰新法。

李信和孙可望等人对立法也很感兴趣,每当刘平和林凡提出,二人又会不约而同的给出意见。

刘平思虑之后,又会采纳其中的有利意见。

三十几个翰林院书吏则是最忙之人,一笔一笔的记录每条新法。

一连忙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以《大明律》为范本的《大汉新律》终于全新成书。

望着桌子上装订成册,厚厚的十几本书册,刘平终于是长舒了一口气。

这大汉新律中,与大明律最不同的就是刘平选择性的废除了凌迟、斩首、剥皮、抽肠、刷洗、锡蛇游、连坐等酷刑。

转而变为以绞刑为主,苦力服役为辅的轻量化刑法。

当然了,也不同于秦法之中犯了任何一点小事便去服苦役。

在大汉新律中,对量刑的标准定的十分严苛,不会有那种模糊的界限存在。

同时,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新律的执行。

刘平将御史台、大理寺的监督和提刑的权力增大了许多。

遇到一些大案要案,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有权将提案送至总理衙门和皇帝审理。

当然了,为了分权之事,黑衣卫有权调查这两个部门的提案。

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出现因为官官相护导致一些大案将皇帝蒙在鼓里。

不过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便是这三个机构同时腐化,一同欺瞒的话,那皇帝也没什么办法。

但是,如果这种国家机构都直接腐化,说明这个国家已经到了病入膏肓、日暮西山的程度了。

那时候皇帝知不知情,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