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山坳里的姐妹花 > 第325章 巷屿工作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叶很喜欢江奶奶那里,搬过去后,日子过得无比舒心。

以前在寝室,半夜都被吵得睡不着,现在可算清净了!

不会再有轰隆响的收音机,也没人大半夜嘻嘻哈哈闹个不停,每天晚上学习完,往床上一躺,感觉浑身的骨头都放松下来,无比惬意。

这惬意是江书淮和江奶奶给的,她记在心上,付诸行动去好好报答。

每天刻意起得早,刷牙洗脸后就开始干活,扫地拖地、擦灰叠衣服,连院子里的石板缝都抠得干干净净。

要是赶上周末,她还帮着江奶奶择菜做饭,实在没活干了,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江奶奶身边,又是揉肩又是捶腿,把奶奶伺候得开开心心。

这天周六一大早,秋叶煮好粥,又是搬来小板凳,坐在江奶奶身边给她捶肩。

没一会,江书淮推门进来,手里提着袋子,“我买了包子,你们吃了没?”

“还没呢,粥刚熟,有些烫。”秋叶说着起身,去厨房里把粥端出来。

白粥的香气飘散开,裹着咸菜的咸鲜,向四周漫了出去。

三人围坐在桌旁,瓷碗碰撞声混着粥香,是幸福的味道。

江奶奶三两口扒完最后一口粥,站起身:“我去把昨儿腌的萝卜干拿出来晒晒。”

说罢慢悠悠往屋里去了。

秋叶咬着包子,就着咸菜继续吃得香,江书淮拿着筷子一圈圈搅动还很烫的白粥,看米粒在涟漪里打着转。

突然,他停下动作,对秋叶道:“我妈最近变了好多。”

秋叶眼睛一亮,忙问:“真的吗?快点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江书淮放下筷子,声音沉下去:“她班上有个尖子生,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顿了顿,他的喉结动了动,“从教学楼跳下去了。”

秋叶手里的包子“啪”地掉回碗里,瓷碗碰撞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刺耳。

“我妈知道后整个人都傻了。”江书淮盯着碗里的倒影,睫毛在眼下投出颤抖的阴影,“她说在医院走廊等消息时,满脑子都是那孩子低头认真写作业的样子。那天晚上,她做梦梦见我也跳楼了。”

他说着苦笑,“现在想来,我活到现在也是命大。除了够坚强,也是运气好,能选到喜欢的专业,不然怕是也早……”

秋叶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江书淮继续道:“现在她像变了个人,以前一起吃饭就知道问学习,问成绩,问排名,现在总往我碗里夹菜,问我食堂饭菜合不合口,上次我没考好,都做好准备挨骂了,没想到她却说‘没事,下次加油就好’。”

秋叶笑了,可没能持续高兴多久,那个再也吃不上早餐的孩子,像片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心里。

她又想起了夏琳,因为没钱,不得不放弃读书梦;而现在,明明有机会读书的孩子,却被学习压力逼上绝路。

一边是求而不得的渴望,一边是不堪重负的绝望,这世界的残酷,怎么如此让人无奈又心痛?

这些沉重的思绪压在秋叶心头,让她在往后的日子里,总是时不时就陷入沉默。

日子过得很快,老式挂钟每天不紧不慢地走着,花开了又落,四季更迭,当校园里开始飘起毕业季的骊歌,秋叶才惊觉自己已迈入大二下学期。

而那个总骑着单车等她上学的身影,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成功应聘进一家设计公司。

江书淮一开始干劲满满,可越做越不开心:客户非要把好好的设计改成花里胡哨的样子,老板也总挑刺,说他的创意不实用;很多他觉得不错的创意,全被否决了。

天天熬夜改方案,对着电脑屏幕到凌晨,做的却全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江书淮不愿意这样继续下去,最后一咬牙,决定自己开工作室。

本以为妈妈会反对,没想到她特别痛快:“行,有想法就去做,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还年轻,未来多的是各种可能。”

江奶奶更是全力支持,直接翻出压箱底的存折,把里面存的养老钱都取了出来:“拿去用!不够的话,奶奶还有一对玉镯可以拿去卖了换钱。”

江书淮胸腔里腾起一团滚烫的暖意。他挺直脊背,暗暗攥紧拳头 ——一定要闯出一片天,绝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爱。

秋叶听说这事后很激动,就好像是自己要开工作室了一样。

她陪着江书淮到处找地方,俩人几乎跑遍了大街小巷,看了一间又一间房子,最后发现一栋破破烂烂的两层小楼。

墙皮掉得七零八落,好在屋里还算干净,位置也还不错,离秋叶的大学骑车只要十分钟,步行去热闹的百货大楼也就一刻钟,买东西、吃饭都方便。

最重要的是,房租便宜,江书淮当场就拍板:“就这儿了!省下的租金够多买一台电脑!”

秋叶也觉得不错,“二楼住人,一楼当工作室,很合适!”

房子租下来后,俩人一起动手收拾——刷墙、铺地板,从旧货市场淘来便宜家具,又买了几盆绿萝摆上。

忙到第三天晚上,地板上还堆着没收拾的涂料桶,秋叶咬着面包,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工作室想好叫什么名字了吗?”

江书淮擦了擦手上的墙灰,指着窗外路灯说:“叫‘微光’怎么样?好的设计,就像给人心里照进点亮光。”

秋叶眼睛一亮:“嗯,不错,不过我突然想到一个更好的,‘巷屿’!像藏在老街里的小岛,专做特别的设计。”

“嗯,这个不错。”江书淮拿笔记下,“那就这个!‘巷屿工作室’!”

两人举着面包碰了下,在满地狼藉里,敲定了未来的招牌。

工作室开业那天特别低调,没有横幅,没有气球,也没有热闹的庆祝仪式。

江书淮只邀请了秋叶、大学时的两个老师,还有几位熟悉的设计前辈。

几个人围坐在新布置好的工作室里,喝着茶,讨论着设计,就算把开业仪式办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