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兰白天将小虎送去上学,基本就没事干了。
勤快人是闲不下来的,她干脆出门去捡瓶子和纸板,以前她在老家干过这活,现在算是重操旧业。
城里的瓶子比乡下多,但没想到的是,捡个瓶子要被人说闲话。
周围的人在背后议论,说她儿子儿媳都不好,肯定是没给钱,才逼得老人得去捡破烂!
儿媳于是有了意见:“妈,大家都说得难听,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我们怎么苦了你,你说,每个月钱是不是都有交你手里?你怎么还去捡那些,卖不了俩钱不说,还害得我们被戳脊梁骨。你要是太闲,就把家里收拾干净一些不好吗?”
陈香兰心说:家里够干净了啊,每次拖地的水都清得能照见人影,何必天天拖,浪费水?隔几天擦一回也成啊。
她没有把这些话说出来,笑着回:“捡瓶子是卖不了几个钱,好歹能给小虎买个小玩具,还有铅笔本子什么的,积攒多了还能割二斤五花肉包饺子,你可别瞧不上这点零碎钱,乡下过日子,不就靠这点‘针尖儿’攒成‘箩筐’么!”
儿媳撇撇嘴,显然还是不乐意婆婆去做这些。
儿子也开口了,语气生硬:“真想赚钱就找个正经活,捡破烂的名声可不好。”
小虎也说:“奶奶,别去捡了,好几个同学都知道了,笑话我有个捡破烂的奶奶!好丢脸。”
陈香兰僵在原地,活了大半辈子,她只认准一个理儿:人勤快就好,不管种地、卖包子还是捡瓶子,只要不偷不抢,靠自己双手吃饭,就是正儿八经的劳动人民,该光荣、该被夸。
可现在,自己捡瓶子这事怎么就成了家里人眼里“丢脸”的事?
儿媳又开口了,这次语气更差:“那些纸箱堆在阳台,老鼠都来做窝了,好好的房子,弄成这样……”话没说完翻了好几个白眼。
陈香兰没说什么,只是在心里想:“这房子终究是儿子和儿媳的,不是她的,由不得她想怎样就怎样,哎,怎么自己这个妈倒成了外人一样?”
她郁郁开口回:“知道了。”回房间去。
第二天,送完小虎回家待着,闲不住,把房间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儿媳一回来,不高兴了:“妈,我不是说了我的衣柜和梳妆台别动我的吗。”
陈香兰像被老师点名的小孩似的嗫嚅:“……看着乱就顺手收了收。”
儿媳没搭话,筷子往桌上一放,眼皮往丈夫那边一抬——眼神里明晃晃写着“看看你妈”。
儿子夹在中间,筷子在菜盘里转了两圈:“先吃饭吧,菜都凉了。”
餐桌上传来瓷碗相碰的轻响,儿媳又念了几句,突然道:“妈,你看小虎现在上学了,放学时候我可以去接,你要是在这里呆着无聊,就回乡下去,乡下清净,你也一直说着想回去的。”
陈香兰之前确实总盼着回乡下,可是,“自己想走”和“被人请走”,到底是两码事。
看婆婆没开口,儿媳又说了:“这里太小了,小虎年纪大了得分房睡了……”
陈香兰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她让出房间呢。
她心里很不舒服,但儿媳都这样说了,难道还能厚着继续待下去。
孩子大了,不需要她了,也罢,回去就回去吧。
于是尽管非常不快,陈香兰还是道:“成,明早俺就收拾东西回老家。”说完这句话,望向儿子。
儿子埋头扒饭,脊背弓成和丈夫年轻时一样的弧度,连个眼神都没分给自己,继续认真往嘴里扒拉米饭。
对于母亲明天要离开这事,他死水般的无动于衷。
陈香兰不由得怀疑,这其实都是小夫妻俩商量好的。
肯定是的,他们都容不下她了,希望她赶紧走,正如当初希望她赶紧来一样。
那时候需要她帮忙带孩子,笑脸相迎,现在孩子大了,不需要了,就冷着脸下“逐客令”了……
她的心一酸,偷偷抹了把泪,没有胃口再吃,索性放下饭碗就去房间里收拾行李。
行李收拾得很快,自己的东西本就不多,没几分钟就打包完了。
小虎跑了过来,仰着小脸问:“奶奶要去哪?”
陈香兰不敢看孙子,怕舍不得他忍不住要哭,低着头回:“奶奶回乡下去。”
“我也要去!”小虎立马道,被妈妈一把捞进怀里:“走,妈妈带你买新画本去。”
“我还要买糖。”
“行,给你买。”说着话手牵手离开了,小虎的声音还飘在楼道里:“奶奶回老家去干什么——”
脚步声渐渐消失,屋里安静下来,静得比平时多了几分冷清。
陈香兰坐在床边发了会儿呆,忽然想起该跟对门的林妈妈告个别。
她踩着拖鞋跨过门槛,抬手敲了敲门,屋里静悄悄的,没人应。
又拧了拧门把,发现上了锁——大概是还没回家吧。
她慢慢走回屋里,往沙发上一坐,忽然觉得空荡荡的屋子渗着股凉气。
儿子刚好从卫生间出来,走到她身边坐下。
陈香兰心里刚暖了暖,却听见儿子开口:“妈,有五百借我不?”
她怔了怔:“要这么多钱干啥?”
“你也知道买这房子时借了老舅不少,”儿子叹一口气,“他最近催得紧,欠好几年了,再拖着怕是要翻脸。”
她盯着儿子,忽然觉得眼前这人有点陌生——哪还是小时候拽着她衣角说“妈,长大我赚了钱都给你”的男孩?
“妈没钱,明天就要回乡下了。你……还有啥要说的?”
儿子眉头皱起来:“不借就算了,我找大姐去。”说完站起身,拖鞋在地板上拖出刺耳的响。
她望着儿子背影,忽然想起包子铺那个要不到包子就要砸摊的男人——一样的理直气壮,一样的“给惯了就该给”。
门外这时传来小虎的笑声,她做贼一样赶紧起身回自己房间,关了门。
不一会听到客厅传来儿媳的抱怨:“跟你妈借五百都借不到,她攒那么多钱留着干啥?”
儿子的声音闷闷的:“我再想想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