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止付自安心里畅快,一众圣人也是如此。
尤其圣君对付自安的种种表现十分满意,心情好的不能再好。心里也是打定主意,今天要把自在门和付自安的事情定完,定全。之后就闭关到年节为止。
圣君心里也是有负担啊,妖族动作频频。万默渊到底有些什么能耐,谁都不知道。唯有修行,能让他的心安定下来。因为修行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如果有道祖那种通天彻地的本事,那么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于是乎,圣君主动开口询问:“诸位在想想,还有什么没有考虑到、没安排好的,提出来一并确定了吧。付自安,你也想一想,还有什么遗漏。”
这时陈常侍接话道:“这次他在山巅退妖有功,应该奖赏的。”
圣君点头道:“嗯,的确,那就再定些犒赏。”
这个功劳也是可大可小的。要往大了算,那可是妖族太子。击败妖族都可以算战功,奖励自然就可以往位衔上靠。但这毕竟有点虚,陈常侍之前也说了,要让顾暮云自由,付自安要用别的条件换。
付自安不问条件是什么,只想让师父不再受那委屈。如今,免税、修行资源,首座长老身份,还有师父的自由都已经敲定了。付自安自问,没什么不满意的了。他也感觉到,陈常侍所说的“代价”应该就是这位衔一事。
圣君说定些犒赏,就算是给这件事定了个调。估计就又是什么珍宝、丝绢之类的俗物。但付自安心里也拿捏着分寸,不再多问犒赏具体是什么,只是拘礼一谢。
陈常侍也是满意的点头,便说自己去拟个单子,后面给圣君看。
然后,山长想了想又说道:“那最后就该是官职一事了,现在他只是个暂代的坊正,倒是有些太小了点。”
闻言圣君一愣:“嗯?坊正之事令人代之即可,付自安还是潜心修行好了。”
山长笑了:“圣君有所不知,付自安深谙政商之道。若不任官,乃是国朝的重大损失啊。”
山长其实不是很喜欢明确的发表什么观点。很多时候他都喜欢把事情说的模棱两可。按付自安的标准来算,那就是个“谜语人”。
然而,这样的山长要是真的开口说了什么,所言之物的分量,便是没有人敢忽视的。
按圣君的理解,付自安就该当个不出世的修士,什么都别管。一直修到登临大道就最好。可山长说他应该有个官职,否则国朝损失很大。圣君一下子都开始纠结起来了。
对于付自安自己而言。若是真的想当个什么散淡人,那就憋在齐山北在山里当个散修。喂马劈柴,自己种粮食蔬菜。
抬头看看宝光璀璨的朝堂,又回头看看冠冕堂皇的官员。若问付自安的本心,他并不喜欢跟这些老狐狸在这里较劲。
但是付自安又觉得,这世界是他们的,但也是我们的,而且迟早是我们的。这国朝不能任由他们糟蹋。
朝堂上的武官站在靠近殿门的左侧梁柱后面,看不见人影。那可不是什么好位置。一整个嶂州,唯一一个立在这大殿上的人,就是付自安自己。
不是付自安喜欢与他们相斗,是有人给付自安铺了路、撑着天。现在,他有这个能力和机会了,又怎甘缩在后面?
付自安不服,付自安想争,所以他开口表态:“山长过誉了。倒是国朝有用的上我自在门的地方,自当效劳。”
圣君思忖片刻,又轻叹一声问道:“哎,我是担心影响你的修行。”
付自安解释道:“禀圣君,其实也不会影响我修行的。自在法修行有异,并非需要常常引气。而且自在法追求自在顺心,不太拘泥于修行方式。等我需要闭关悟道的时候,再告假即可。”
自在法本来是付自安的秘密。但有了道祖的认可,那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往生轮回法」此等邪异法门都流传了一万年了,一个「自在法」当然也没什么难接受。
对于自在法山长了解的也不多,但他知道此法是逍遥子所创。一说是道祖的弟弟,众圣人也就明白道祖为何如此爱护了。
付自安说自己的修行法有异,这是无敌的。因为这玄天之下现在只有他知道自在法是怎么回事。也没人会问,这不是众人应该窥探的事。
所以付自安这么说了,圣君也就松口了:“那便依你。如何都好,不要耽误修行就行。那……什么官职合适呢?现在何职空缺?”
实际上,哪怕是玄天国朝,官也是抢着当的。有资质潜心修行的修士,其实只是极少数。有太多修士都是修行的差不多了,觉得自己入不了圣,登不了大道了。便想着谋个官,好给家族、后人谋取点什么。
还有更多的修士,在山门里也得不到重视,修行资源缺口很大,便也想谋个官身。俸禄有限但总比没有好,有了权力还能自己想办法。
所以求了官身,没有等到官职的人一大堆,哪有什么空缺。
一个首座长老,当州刺史是最合适的。但付自安的山门在嶂州,刺史是顾暮云。在要安排他当刺史,那问题就回到最初的地方了,自在门该在何处立山门?
所以官职还真不好定。这个时候倒是有人站出来奏报,他说:“付自安还年轻,官职品级不宜太高,应该以听学为主。”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付自安可能会不高兴。但开口的是「皓星学士」龙应图,付自安便无话可说。
仔细一想,龙老爷子这么说,也不是打压自己,甚至是回护。
官职品级不高,以后有了功绩可以升官,也就可以换个职位。如果现在被高架一个虚衔,那后面想改还成了贬斥,有些麻烦。
而且这朝堂上,整个国朝各大势力的利益在里面交错着。付自安没人领路,把自己陷进去可就麻烦了。付自安自己是自在门首座,个人利益受不了多少损害。可他后面的嶂州、龙魂军等等,就难免受牵连了。
所以,龙老爷子也是提醒付自安,应该多听、多看、少做,千万不要贪大。
付自安最讨人喜欢的地方就是知好歹、知进退。当即向龙老爷子行礼然后道:“龙学士是我的先生,我愿听先生的安排。”
这小子实在是太乖巧、太聪明。让龙老爷子都是忍不住的嘴角翘了起来。
玄天国朝的玄天大试,那是选拔修士的,并非选拔官员的科举。国朝也没有科举,任官其实是察举制。官员任命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官员、山门、或是长老的推荐。
所以龙老爷子走到前面,非常正式的说道:“那我推举自在门首座长老,少上造付自安任「左拾遗」。此职自赤余年来,空缺了数百年了。今时启用,我以为适当其时。”
闻言,陈常侍稍微一愣,然后当即附和道:“龙学士说的有理,我也复议。”
接着高相国也说道:“我也复议。”
龙老爷子提的这个拾遗官,可不是“捡破烂”或是“捡漏”的意思。所谓拾遗补阙,实际上的主要职责是“供奉讽谏”,是为谏官?。
负责向圣君提供建议,纠正圣君的错误。
当然不是当众“打脸”圣君。本质上是说,拾遗官可以通过奏折、或者是直接到天上宫要求面见圣君,与圣君进行直接的沟通。
如此,这个官职的实际权力,那就不是纠错圣君了,而是纠错所有的人,给所有不对提意见。诸如:这个人做得不对啊,圣君您应该管的,不管会如何如何。
这个官职十分的独特,它的品级不高,才从七品。按理说,都不能上朝堂。得在玄政殿外面听国朝会。但实际上,拾遗官有资格上朝,还穿绿色法衣,跟那些殿执使站一起。也和殿执使一样,享有见官不礼之特权。
这个官职,像殿执使,也像常侍。是谏官,但是又可以变相行使御史言官的职能。因为只负责提建议,不掌管实务,还被认为是官员中的清流官。但根本上,又能向圣君谏言用人。
品级小,但权力大。虽然得罪人,但是又不怕得罪人。
这官职好几百年没有任命了,便是因为它有点复杂,不好定义便没有合适的人来担任。何况,现在的圣君都不爱处理政务,要谏官也确实是没有用的。
其实拾遗补阙的职能,依然存在于国朝会。只不过是没有人认拾遗这个官职而已。比如陈常侍、高相国,他们就在履行这些职权。
也因此,龙老爷子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这两个人便赶紧表示同意。也是表明自己没有独揽拾遗补阙之权的意思。
他们两人都没意见,这事也就顺利的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