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539章 不换思想就换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城市委常委会议室,夜色渐深,但会议还在持续。

投影屏上滚动着一行行数据,从“制度适配率”到“干部执行等级”,从“商户退出平台绑定比例”到“本地订单履约率变化趋势”,一条条清晰展现出制度落地后的连锁反应。

梁国涛率先发言:“书记,自制度扩区以来,星城市作为全省母本试点城市,目前被抽调协助其他城市制度推进的干部人数已超过46人,涉及发改、商务、政务、市场监管四个系统。很多条线已经出现人员紧张的情况。”

李一凡点了点头,看向组织部长何国庆:“人跟得上吗?”

“我们已经梳理了一份‘制度适配型干部人选库’,共计327人,全部来自近两年参与星城市政务治理、数据平台、平台治理条线的实际骨干干部,其中73人具备跨地市执行能力。”何国庆打开一份文件,“我们建议将其中首批41人,作为‘跨市制度推进干部’统一派驻全省试点城市。”

“全额调动?还是保留星城市身份?”

“建议以借调制执行,同时设立‘执行力考评机制’,凡是在派驻地三个月内推进完成落地指标的,直接列为下一轮提拔重点对象。”

“好。”李一凡点头,“这就不是简单的干部调度,是在搭一套‘制度型政务干部结构’。”

“这套结构,一定要和原有的地方系统错开,不能变成地方旧人掌握新制度。”

“谁是真执行,谁是真搪塞——到时候制度会给我们答案。”

——

与此同时,潇湘省委组织部启动全省层级的“干部执行力专项抽查机制”。

第一轮名单中,楚中、邵元、荣川三地的分管副市长、商务局长、市场监管局长悉数被列入“适配能力重点观测名单”。

其中楚中市的商务局局长,被现场抽查发现仍使用平台提供的“模板合同”进行商户谈判,未执行星城市合同模板、未上报退出条款,直接被通报。

第二天一早,该局长即被免职处理,调任市粮食储备管理中心副主任,实为闲职。

而接替他的人,正是来自星城市市场监管局、此前在东城区推进“商户信用中台”上线的技术型副处级干部——林知行。

他的到任,不仅是干部流动,更是制度力量的实际下沉。

——

潇湘省委常委会议中,李一凡站在主桌汇报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市启动平台治理试点,8市完成初步制度对接,7市建立商户信用数据模块,5市设立本地骑手社保政策配套方案。”

“制度不是抽象的治理手段,而是通过平台这一切口,把干部执行力和民生场景连接起来。干部要能从合同条款中看到政治能力,从履约率变化中读出组织动向。”

他的汇报,引来省长李尚民频频点头。

赵建国则直接作出批示:

“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应协同平台治理执行小组,在半年内完成‘制度适配型干部结构’建议方案,试行‘制度干部专项通道’,探索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这句话,意味深长。

制度不仅重塑平台格局,还要重塑干部成长通道。

这是一场更深层次的权力再分配。

——

而在星城市,李一凡的另一张牌,也正在静静铺陈。

市政务办与凡星投资已联合筹建“新型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由中南大学经济学院、星城市大数据局、凡星风控模型实验室三方共建,着手将平台治理、商户数据信用、骑手社保模型固化为“数字规则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将成为未来平台企业入驻潇湘,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参考标准。

同时,市委组织部还设立“制度实践锻炼基地”,凡是在此参与平台治理三个月以上的干部,自动获得“政务结构适配能力认证”,作为今后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换句话说,李一凡正在为“制度型政务干部”铺设标准。

不再只是开会讲话、写材料、跑项目的人才能提拔,而是能真正在治理结构中动起来、跑起来的人,才能上得去。

——

五月初,潇湘省委办公厅发布一份简报,其中一段格外引人注目:

“平台治理不仅是一次市场调控改革,更是干部治理思维的重构。制度搭得住,干部跟得上,城市才能跑得快。”

这句话,与李一凡前不久的一次闭门讲话如出一辙:

“干部跑得快,企业才能跑得快;企业跑得快,产业才能跑得快;产业跑得快,城市就能快一步进化。”

这是李一凡的“新城市逻辑”。

在他心中,平台经济不过是切口,干部结构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

而在更远处,邻省豫南已经派出调研组,悄然进入星城市,试图了解平台治理制度的适配与执行路径。

调研组临走前,只留下了一句总结:

“潇湘,不只是试点,而是已经变成样板。”

李一凡看着这份调研总结,只是淡淡一笑。

他知道,下一场战斗,不会只在潇湘。

但在此之前,他还要再做一件事——打通平台、产业与财政之间的利益路径,让这套制度真正“养得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