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晚,潇湘省政府办公楼17层,依旧灯火通明。
李一凡履新潇湘省省长刚满三天,一场不对外公开的小型闭门会议正在进行。会议规格不高,但其意义却非比寻常——这是新一届省政府“权力中枢”的第一次组阁实操,意味着潇湘即将进入新一轮权力结构重塑与政策机制重构期。
与会人员,包括副省长林浩民、陈松年,省委组织部部长许宏志、副部长李永中,省发改委主任张廷山,财政厅厅长周德兴,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立德,省委外事办主任陈明远,省纪委副书记张国威,农业厅厅长王国强。
每一个人,都处于这场重构浪潮的边界。
李一凡站在会议室主位,手中摊开一份文件,封面赫然写着五个大字:
《潇湘治理效能评估简报》
“这是省委办公厅与组织部联合评估的一份材料。”他说,目光扫过众人,“内容我已全部看完。我对整体评价四个字:不合格。”
全场一静。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谁不肯做事’,而是‘机制无法激励’,省里每年的专项资金支出上百亿,但问一句:绩效谁评估?干部谁考核?真正能把握财权、审批权、项目落地权的核心节点,在过去三年几乎失效。”
他目光落在张廷山身上:“发改委是中枢,我们要在你们委内设立一个‘产业推进协调办公室’,归你指挥,由我挂帅。这班子我给你人,你来提机制。”
张廷山立刻应道:“理解,我这边已有预案,若您允许,我明日送报。”
李一凡点头:“要快。”
接着,他看向财政厅厅长周德兴:“周厅长,过去三年专项资金支出回报率连60%都不到,我要求财政厅在七日内完成一份《绩效支出审查机制报告》,我亲自签发。”
“并且,我们会设立一个全新的‘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办’,挂财政厅,但人员由我单独抽调,直属省政府考核。你配合就行。”
周德兴眉头皱了下,随后还是点头:“我明白了。”
李一凡话锋一转,看向组织部部长许宏志:“组织部这边,我将推动建立‘响应力挂钩晋升机制’,干部的提拔将与三项核心指数挂钩:政策响应率、执行落实率、督查反馈率。”
“岳阳、衡州、邵东三市,先行试点。”
许宏志淡然一笑:“我们已草拟制度框架,一凡同志拍板,我组织部立即执行。”
李一凡又看向省委外事办主任陈明远:“陈主任,国际平台你们办那边动得太慢,我希望你们抽调一组‘国际产业事务联络组’,统筹省内凡星科技、长鑫存储、中微等项目的外资引入、海外认证和跨国通道。”
陈明远立刻表态:“这个我来牵头。”
他语调不快,却藏着分量。作为林家智囊人物,陈明远代表着“林系”的意志落点,在潇湘系统内虽属正厅,却在李一凡的团队中拥有远超其职级的谋略与话语权。
李一凡轻轻一笑:“很好,我们下一步改革的底层架构,今晚定。”
……
与此同时,四九城中南嗨,政务院副总林建国刚结束一场专题会议,回到办公室。
秘书送来一份简报,上面用醒目的字体标注:“潇湘省治理效率重构试点机制建议案。”
林建国翻开,只扫一眼,嘴角微挑:“这小子果然不慢。”
秘书低声提醒:“姜承远主任已正式签批国家发改委支持潇湘三项改革机制的配套资金与政策资源,第一期五十亿专项款已由财政部绿色通道放行,批文走得很快。”
林建国淡淡点头,语气中多了些欣慰:“承远接我的位置,是林家自己人,关键时候能顶。”
“潇湘,是我们押的棋。小凡如果把星城那一套在全省跑通,我们林家在体制内的话语权,将不仅是军政教育结合,而是制度输出能力。”
他走到窗前,望着京城夜色,低声一句:
“该我们推一次浪了。”
……
潇湘。
5月10日凌晨,省委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厅、外事办同时收到李一凡亲批红头文件,要求三日内完成干部挂职评估模型、财政绩效审查机制、改革试点推进小组构建、国际通道事务小组人员建议名单。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是省长履新后的首次行动,而是一次政务机制系统重塑。
—
而与此同时,星城市的权力班子也完成调整:
? 原市委副书记兼市长陈启明升任市委书记,接替李一凡;
? 原常务副市长李志远接任市委副书记、市长;
? 市委秘书长梁国涛升任常务副市长。
所有安排,不动声色却环环相扣。
人事,机制,财政,项目,中央支持——李一凡借省长履新之际,几乎在短短三日内完成了对潇湘“治理工具链”的全面换血。
这不是普通政务操作,这是权力系统结构性迁移。
—
夜深时分,李一凡坐在省政府17楼平台,看着远处星城灯火点点。
秘书陈晓峰轻声递来文件:“省外联办送来信函,姜主任将亲自率团参加下月潇湘—长三角招商机制推介会。大夏林副总办公室也打来电话,提醒你下一步要在干部评估体制上,提前做铺垫。”
李一凡没说话,只轻轻抽出一支烟,点燃。
风吹起他袖口,远处楼宇光影明灭。
他轻声道:“我不是来接班的,我是来动结构的。”
“这一步,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