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云迷茫的看着桌上的茶水。
“希望如此吧。我现在也没有别的念想了,只盼着能相敬如宾,我就满足了。”
魏拂晓不想再和梁碧云沉浸在这沉重的氛围里,便说道:“姐姐明天就要走了,我给姐姐准备的添妆,就今天提前送予姐姐吧。”
说完,她朝着屋外喊了一声:“流苏,去库房把我之前挑出来的那套翡翠缠枝莲纹头面取来。”
转头,魏拂晓看向梁碧云,说道:“这套头面我早就选好了,本就打算当作添妆礼送给姐姐。
既然姐姐的婚礼不在京都办,我就提前给姐姐吧。
愿姐姐日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与良人举案齐眉,岁岁常相伴,朝朝共欢颜。”
梁碧云听了,心中一阵感动,眼眶微微泛红。
两人又说了好些小姐妹之间的私房话,这时,长公主那边派人来请梁碧云了,说是梁丞相和梁夫人要离开了。
魏拂晓送梁碧云出门,两人又是一番依依惜别。
日子过的飞快,眨眼间就到了魏鸿煊结婚前一晚。
魏拂晓正打算上床睡觉,突然听到门口传来说话声,仔细一听才知道,一个是归月,另一个原来是长公主来了。
魏拂晓纳闷,这么晚了公主娘不早早睡觉,明天等着新媳妇进门,做个美美的婆婆,怎么跑到她院子来了。
她从屋里走出来,一脸疑惑地问道:“娘,您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忘了交代吗?”
长公主直接拉着魏拂晓就往屋里走,坐下后,嘴唇嗫嚅了两下,才挤出来一句话。
“囡囡啊,娘心里有点紧张。”
魏拂晓:“……”
魏拂晓听了,一时都不知道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好。
您娶的是儿媳妇,又不是您娶媳妇,您在紧张个什么呀?
再说了,您紧张不得找我爹嘛,找我这个还没及笄的女儿能有什么用。
不过,魏拂晓还是把长公主拉到软榻上坐下。
这会儿已经到了初秋,晚上天还是有点凉的,可别在新媳妇进门这两天,着凉得了风寒就不好了。
给长公主腿上围了个小被子,魏拂晓才问道:
“娘,能跟女儿说说,您在紧张什么吗?
明天您儿子娶媳妇,您马上就要当婆婆了,您是担心新媳妇进了门,生活习惯不一样,跟家里人处不来呀?
还是怕办婚礼的时候出岔子,让人家说闲话?”
长公主被魏拂晓这么一问,认真思索了一番才答道:“都不是,娘就是犯愁啊,没当过婆婆,压根儿不知道该怎么做。
当年本宫跟你爹成亲后就一直住在公主府,也就每年那些特殊节日,才去伯府住上几天,压根儿没跟正经婆婆相处过,更不晓得婆媳之间该怎么打交道。”
长公主说着,脸上还带上了几分委屈。
“娘今天进宫问了你外祖母,你外祖母倒好,说她就只有应对当时太后的经验,那太后又不是她正经婆婆,她也不知道婆媳相处该怎么办。”
接着,长公主又问魏拂晓:“囡囡啊,娘之前跟那些夫人聊天,好多人都说要给新媳妇立规矩。
可娘寻思着,立规矩就得早起请安,可娘这么多年都没给谁请过安,早起的事儿压根儿没干过。
要是让新媳妇看到娘这么懒,会不会在心里笑话娘啊?
还有人说要把儿媳妇当亲女儿疼,娘也想过,可又怕她蹬鼻子上脸。
你说娘要不要干脆把你哥分出去单过,这样就没这些当婆婆的烦心事了。”
魏拂晓听了,只觉得自己都要裂开了。
公主娘这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直接从根上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给杜绝了。
她扶着额头,无奈地说:“娘,您就该怎么过怎么过,您是长辈,大嫂也不是那种死守规矩的大家闺秀。
只要在外头咱们都守规矩,谁管咱们家里怎么生活呀。
再说,做儿媳妇的巴不得过得轻松点呢,您不让她早上来请安不就成了,犯不着把大哥分出去,不然让外人看了,还以为您不待见大嫂这个儿媳妇呢。
至于那些说把儿媳妇当亲女儿疼的,您听听就算了,没哪家婆婆能真做到。”
长公主却不相信魏拂晓这话。
“礼部尚书夫人和她儿媳关系就很好,跟亲母女似的。
要不是尚书夫人真心对儿媳妇好,儿媳妇就算配合婆婆演戏,眼睛里也不会那么真诚。
你娘我在宫里生活这么多年,人最基本的反应是真是假,还是分得清的。”
魏拂晓解释道:“娘,我没说您说的不对,只是女儿和儿媳肯定不一样。
女儿给您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要是儿媳妇整天早上不起床,儿子回来还得伺候她吃早饭,您肯定不乐意。
就算不当面说儿媳妇,背地里也得念叨。
但要是换成女儿,每天早上不起床,等着相公伺候吃早饭,您第一反应肯定是觉得女儿过的幸福。
这就是女儿和儿媳的最大区别。
同理,儿媳妇也很难把婆婆当亲娘。
这不是谁好不好的问题,人性就是这样。”
魏拂晓顿了顿,接着劝道:“至于和儿媳妇怎么相处。
娘,您放宽心,这长公主府是您的地盘,您就按自己的节奏来。
大嫂嫁进来,也是融入咱们这个家,她肯定也希望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
您就把心态放轻松,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该疼儿媳妇的时候疼,该有长辈威严的时候有威严,日子自然就顺顺当当的。
您就别再为这些事儿发愁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再说您每年在府里才会住多长时间,不是只要一有时间就和我爹满世界乱跑,去看风景去了。
您根本不用想那么多。”
长公主仔细一琢磨,觉得魏拂晓说得在理。
要不是前年梁家大小姐那档子事儿,让她放心不下女儿,再加上今年大儿子又要成婚,她早都跟驸马出去游山玩水了,哪里会一直这样留在京都这一亩三分地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