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的问题各种各样。
大队长和刘伯坐在拖拉机上,被热情的村民们团团围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闹非凡。
聊了几句,大队长提高音量,大声说道:“先别在这儿围着了,明天村里开个会,选几个人出来让小隋知青教大家开拖拉机。
谁学得好、技术过硬,以后就是咱村的拖拉机手。”
听到这里,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尤其是那些年轻小伙子,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大队长接着又说:“等选出了拖拉机手,再把人送到县里去专门学修车。
以后咱村的拖拉机要是有个小毛病,不用再大费周章地往外送,自己在家就能修,你们可得好好学。”
大队长这话一出,对于村里的年轻小伙子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嗷嗷叫着欢呼起来。
大队长看着这群热情高涨的年轻人,笑着摆了摆手:“行了行了,都先散了吧,先把拖拉机开回村,大伙到村里随便看、随便摸,让大伙好好稀罕稀罕。”
人群慢慢散开,大家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隋心这才把拖拉机开回村大队部门口的空地上。
停好车,跟大队长还有刘伯打了招呼,隋心立马拿着宋丽娟给她准备的东西,回了自己的小院。
村民们这会儿还都在后面呢,这要是让村民把她和拖拉机堵一起,一时半会儿的,她绝对走不了。
村里最终选出了五个人跟着隋心学开拖拉机。
用大队长的话说大队长,多培养几个人,有备无患。
万一哪天拖拉机手有事耽搁了,随时都能有人顶上,不耽误村里的事儿。
隋心觉得这都无所谓,教一个人是教,教一群人也是教,开拖拉机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活儿,不出几天大家肯定都能学会。
事实正如隋心所料,仅仅过了一天,就有两个人已经学会驾驶拖拉机。
从村里开到县里,再从县里开回来,基本上怎么开就掌握了。
大队长在省城的时候,就特意拜托边厂长弄来了几桶柴油,就是为了回来让村里人学车用。
看到有人这么快就学会了,大队长心里乐开了花,他就说他们村里人只是没有机会,绝对不是笨人嘛。
隋心只教了他们五天,这几人的操作就都没有问题了。
但最终,村里还是选择了最开始学会的那两个人作为正式的拖拉机手,因为他们操作最为熟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
人选确定下来之后,隋心的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这时候下了第一场小雪,她开始过上了“猫冬”的日子。
除了村里分钱分粮这样的大事,之后她就很少出来了 。
都是李秀珠着几个好友,或者村里相熟的婶子们来找她,大多数时间,她都待在自己的空间里,和宝子玩儿,或者做些普通人身体能承受的各种药。
那两个拖拉机手在定下来的第二天,就被大队长送去县里学习修车技术去了。
直到来年开春,村里开始上工,隋心才再次出现在村民们的视野中。
隋心在乡下按部就班地生活了三年,这三年间,辣椒酱的生意从未间断。
从第二年起,她便与村子开始了二八分账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不仅让隋心有了稳定的收益,也为村子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村子里的经济状况明显越来越好。
每年冬天,村里农事少的时候,隋心都会回到省城。
她在省城一直待到春节过后才返回村子。
在这段时间里,大队长便委托隋心在省城帮忙接收村里发给各个厂子的农副产品。
等到来年过完春节准备回村时,隋心再把货款一并带回去。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村里在省城接收货物的难题,隋心也能多和家里人团聚。
宋丽娟吃了隋心偷偷喂的药之后,渐渐地好转了,又变成了以前那个爽朗大气的宋丽娟。
隋泽安身体也渐渐好转,虽然算不上强壮,但也达到了正常人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辣椒酱作坊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辣椒酱,还增添了小酱菜、下饭菜等多种产品。
到了1977年,高考消息传来的时候,村里的这个小作坊已然发展成了一个小厂子。
厂里的工作岗位为村里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知青们在第二年开始,在春种秋收那几天最忙的时候,一起跟着下地干活。
等到农活忙完了,全都出去忙着帮厂子找销售渠道。
就连村里的农副产品,他们每年也都能卖给各大工厂不少。
对于高考这件事,知青们倒是比较看得开,他们心态很佛系。
觉得考上大学能回城自然是好事,考不上继续留在村里也不错,起码在村里有工作。
上谷村里几个读过高中的年轻人,也都在厂子里有职位,工作稳定,收入也还可以,并不是那么想参加高考。
大队长得知后,忍不住发了脾气。
“你们还有没有点出息?去考个大学,说不定能有更好的前途。
咱们这个地方太小,你们总要走出去开阔一下眼界吧。
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你们怎么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你们的。
等你们有了本事,和村子还能互帮互助,让咱们全村的生活都好起来。
都这么窝在这个小村子里,咱们厂子早晚得走下坡路。”
被大队长训了之后,他们几个才开始好好复习,准备考试。
最终,知青里有三人考上了大学,其中就有隋心。
村民中有一个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全村都欢田喜地的为他庆祝。
而那些没考上的人也没有太过沮丧,因为他们清楚,即便回到城里,家里可能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工作还没有着落。
与其回去过的不舒心,还不如安心在上谷村扎根,在村子里发展。
隋心这次没有报考京都的大学。
每个世界她都去京师读大学,她也觉得有些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