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眢!!!”黑七爷惊呼道。
“内藏眢!!!”唐青惊讶道。
“内藏眢!!!”泉哥也惊讶道。
“古先生,内藏眢是什么?”李二尴尬的摸着头问道。
【同问,内藏眢是什么?】
【这个内藏眢,我以前好像在哪里看过,一时想不起来。】
【同问……!】
【+1】
【+1】
古先生有点鄙视李二,“李二,你说粉丝们不知道就算了。
你一个盗墓贼,居然不知道内藏眢的意思。
你这盗墓贼是怎么当的?”
李二脚在地上踹,显得特别尴尬。
他脸有没有红就看不出来,络腮胡子都把脸给遮了。
“我都是跟着黑七爷混。”
古先生摇了摇头,他觉得李二有点不学无术的感觉。
“内藏眢在很多盗墓的小说中出现过。
它是指古墓穴中有一处泉眼,水流持续涌出,但永不溢出或干涸,形似“棺材涌”。
它的泉眼“源自于天,若水之波”。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口大水井,经过将近千年,依然是满井,没有一点干涸的迹象。”
“内藏眢在风水学中被称为“器储之象”。
它象征着藏风聚气,可以福荫子孙,增加子孙气运。”
唐青提醒道:“古先生,按照内藏眢的说法。
棺材应该在大水井里才对。
现在棺材怎么在上面?”
“我也疑惑啊!”古先生如实说道。
“难道是明朝的余子俊和贝立,他们让人把他拉上去的?”
唐青不禁问道:“古先生,余子俊和贝立为什么要那样做?”
古先生一会看一下上面的棺材,一会看一下地上的大水井。
“我也很疑惑。
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秘密,但是现在我们不得而知。”
“按照现在这个情况推算,棺材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在水中。
这也应该是李醇风特意设计的,福荫子孙。”
“可是我还有一点疑惑,既然李醇风要福荫子孙。
那他为什么在棺材上聚魂封尸,阴阳锁棺?
现在还用龙脉泉水滋养。”
“这样滋养尸变会更快,对后代子孙简直是灭绝性的灾难。”
古先生说着又看了一眼李二,“可是李二家人活的好好的。”
“我现在怀疑上面棺材里面,根本就没有装人。
李醇风根本就不在那口棺材里面。
那口棺材是做给盗墓贼看的。”
【我去,这李醇风算的也太精了,连续布两次假棺。】
【李醇风不愧为推算预言大师,后世发生的事都被他算到了。】
【龙脉之首的泉水滋养,李醇风都看不上,居然拿来布局。
李醇风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风水都被放弃了。】
【那我就想问,李醇风到底被埋在了哪里?】
古先生也想问,李醇风到底埋在了哪里。
如果他实在是找不到,他就只有运用《推算术》,推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至于现在,还没到运用《推算术》的地步。
主要是每次运用《推算术》,古先生都感觉很疲惫。
而且他见识了李醇风被天罚反噬,他害怕天罚反噬也降临到他的身上。
所以,古先生现在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是不会使用《推算术》。
“古先生,我的老祖真的不在那口棺材里面?”李二懵懵的问道。
主要是反转太快,简直是三级反转,给李二的冲击有点大。
古先生打趣道:“按现在的情况来说。
如果你老祖在那口棺材里面,那就不会有你的一家人。”
“可是你一家人好好的,那棺材里面就不会有你老祖,懂了嘛?”
李二憨憨的点了点头,“懂了。”
“李二,这里面的东西,没有我的允许不许乱碰。”古先生再次警告道。
“按照你老祖布的局,我想这古墓里肯定不简单。
说不定随便弄错一点,都会死人的。”
“古先生放心,我不会乱来的。”李二高兴的说道。
可能是知道李醇风没在那口棺材里面,李二的心情突然变好了。
何止李二心情变好,千里之外的李家人也都欢欣雀跃。
毕竟谁都希望老祖埋葬在好的地方,福荫后代子孙。
而不希望老祖还给后代子孙带来灾难。
由于空间太大,古先生施展一次《守墓术》和《净墓术》,空间里还有一半没亮。
古先生倒想看看,另一半里有什么?
他再次施展《守墓术》和《净墓术》。
“古先生快看,好多钟!!!”李二在一旁叫道。
“我能看见。”古先生掏了掏耳朵说道。
“你离我远点,别在我耳朵边一惊一乍的。”
古先生现在觉得,这李二是越来越让人讨厌。
【这李二被古先生嫌弃了。】
【这种一惊一乍的人,谁也受不了。】
【怎么这么多钟?而且还这么大。
古墓里这么多钟有什么作用?】
【我数了一下,总共23口钟。
我记得古先生说的是24口钟,还有一口钟去哪里了?】
古先生也疑惑啊!
不是说好的24口紫金钟,怎么现在才23口,还有一口钟啦?
李醇风的古墓,让古先生有太多疑惑了。
“古先生,另外一口金钟,不会被人搬走了吧?”李二在一旁问道。
“搬走?”古先生提高声音道。
“李二,你知道一口紫金钟有多重嘛?
据流传下来的野史记载,每一口紫金钟重达2000斤。
不是简单几个人就能把它搬走的。
更别说搬离这座古墓,需要的人就更多。”
李二挠了挠头又问道:“古先生,那会不会余子俊和贝立带兵搬走的?”
古先生摇了摇头,“余子俊和贝立带来的士兵,在外面已经死的差不多。
我想他们是没有那个能力,搬走一口重2000斤的紫金钟。”
“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余子俊回去的时候,带着一口紫金钟回去。
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搬过紫金钟。”
“至于现场为什么少一口紫金钟,我们只有看其它地方有没有。
或许李醇风把最后一口紫金钟藏起来了。”
【一口紫金钟重达2000斤,那确实够重。
而且还要从几个洞口吊上去,也确实太困难。】
【难道是历史记载有误,其实只有23口紫金钟。】
【历史记载肯定没错,因为不管是正规史记,还是历史野史。
上面记载的都是24口紫金钟。
那就说明24口紫金钟是真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