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195章 陈楚罢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睢河之上,硝烟弥漫,战船的残骸漂浮在河面上,随着水流缓缓移动。两岸的土地早已被鲜血浸透,无数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泥泞中,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青龙军团的营地中,林冲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望着对岸的北陈白袍军团营地,眉头紧锁。他一身银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手中的丈八蛇矛倚在身旁。曾经,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武艺,定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可如今面对这样的对峙局面,他却感到无比的无力。

“将军,又一轮试探性进攻失败了。”副将匆匆赶来,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

林冲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黯淡。这些日子以来,这样的消息他已经听了太多。青龙军团尝试过多次北渡睢河,却每次都被白袍军团打得丢盔弃甲。

白袍军团的将士们似乎对睢河北岸的地形了如指掌,设下重重埋伏,让青龙军团吃尽了苦头。

而在睢河南岸,情况也并不乐观。尽管白袍军团过了睢河以南后屡屡受挫,但南楚各氏族私兵为了争夺地盘,也是各怀心思。

有些氏族私兵表面上听从青龙军团调遣,实则在背后搞小动作,抢夺资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些原本属于北陈的乡镇,在战火的洗礼下,要么被这些贪婪的私兵占领,要么在威逼利诱下易帜投降。

与此同时,在另一条战线上,秦琼率领的龙襄军团与陈霸先的部队也陷入了胶着。秦琼和陈霸先皆是先天境高手,两人在战场上的对决堪称惊心动魄。陈

霸先作为大陈国主,亲自率军出征,士气高昂,在一定程度上让大陈处于攻势。秦琼虽然武艺高强,指挥有方,但面对陈霸先的猛烈进攻,也只能勉强维持局面,双方你来我往,难分胜负。

南楚朝堂之上,气氛异常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结了一般。众臣们面色凝重,沉默不语,整个大殿内只有虞子期那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在回荡。

虞子期站在大殿中央,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满朝文武,最后落在了首相秦真和五军都督府项庄的身上。

“首相大人,督主,”虞子期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如今北线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我军陈兵近十万,却迟迟无法打开局面。长此以往,不仅粮草、军械的消耗巨大,而且对我南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拖累。”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与北陈罢兵言和。以现在双方实际控制线为界,先稳定北线局势。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避免无谓的消耗,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和军备。”

虞子期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在场的许多大臣都不禁点头表示赞同。

“而后,”虞子期接着说道,“我南楚可以将开拓的精力用在向西和东南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目前势力分散,而且资源丰富,正是我们攻略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战略空窗期,让其他势力抢先一步,那么对于我朝的发展将会是极大的危害。”

他的话语如同警钟一般,在大殿内敲响,让众臣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犹如炸开了锅一般,顿时议论声四起,喧闹异常。有的大臣义愤填膺,认为与敌言和乃是示弱之举,如此一来,南楚必将在天下人面前颜面尽失,这等屈辱之事,断断不可行,故而坚决反对;而有的大臣则深知当前局势之严峻,如继续僵持不下,恐对南楚更为不利,故对虞子期的提议深表赞同。

此时,南楚政务院首相秦真与五军都督府督主项庄二人,分坐于上首左右官椅之上。只见二人面色各异,阴晴不定。尤其是项庄,其脸色更是阴沉至极,犹如那暴风雨前的乌云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要知道,前线战火延绵,久久未能打开局面,这其中主要责任,自然落在了身为五军督主的项庄身上。然而,面对如此不利的战局,他也是有苦难言。毕竟,战事不顺并非他一人之过,诸多因素交织,实非人力所能左右。

而秦真与项庄二人,对于北线战事的困境,自然是心知肚明。然而,他们作为南楚的三巨头之二,心中都有各自的顾虑。若真的与敌议和,恐怕会对自身的威望产生不小的影响。毕竟,在这朝堂之上,威望可是至关重要的。

“虞大人,你可曾想过,北陈会同意议和吗?陈霸先野心勃勃之辈,岂会轻易罢手?要知道我们可占领了北陈23县之地。”秦真开口问道。

虞子期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首相大人,如今北陈同样深陷战争泥潭。白袍军团在睢河以南难以立足,我青龙军 团在北岸也寸步难行;另外龙襄军团对阵陈霸先的近卫军团亦是如此,双方都无可奈何的前提下,对于北陈来说,议和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臣愿亲自前往北陈,与陈霸先谈判,争取达成停火协议。”

秦真沉思良久,与项庄对视了一眼,见项庄点头,最终也是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虞大人了。但务必记住,不可有损我南楚尊严,若北陈提出过分要求,坚决不予答应。”

虞子期领命后,即刻准备出发前往北陈。他挑选了一支精锐的护卫队,携带议和文书,踏上了前往北陈的道路。一路上,虞子期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心中感慨万千。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有痛苦和灾难,他更加坚定了议和的决心。

当虞子期一行到达北陈边境时,被北陈士兵拦住。虞子期表明来意后,士兵们将他的情况上报。不久后,虞子期被带到了陈霸先的面前。

陈霸先坐在大帐之中,眼神锐利地看着虞子期,冷笑道:“南楚这是打不下去了,才想起议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虞子期不卑不亢地说道:“陈国主,如今战事胶着,对双方都无益处。继续打下去,只会让更多的百姓生灵涂炭,两国的国力也会被进一步消耗。以当前实控线为基础,达成三年停火协议,于两国而言,都是休养生息的好机会。”

陈霸先的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他心里非常明白,尽管北陈在战场上暂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要想真正彻底地击败南楚,那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南楚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而且,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国内的经济已经遭受了不小的冲击。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这让陈霸先感到十分头疼,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国内的局势将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就在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停火协议的建议。陈霸先不禁沉思起来,如果能够达成停火协议,对于北陈来说,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当前的困境。

然而,他也明白,任何协议都不可能是无条件的。南楚肯定会提出一些要求,那么,“三年停火,南楚能给北陈什么好处呢?”陈霸先终于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疑虑和担忧。

虞子期早有准备,说道:“国主,停火期间,两国可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南楚盛产丝绸、茶叶,北陈的马匹、食盐也闻名天下,贸易往来可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此外,双方还可在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共同进步。”

陈霸先听后,心中一动。贸易和交流确实对北陈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但他仍不甘心就这样与南楚议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朕答应。南楚必须割让睢河南岸部分战略要地,否则免谈。”

虞子期脸色一沉,说道:“陛下,以当前实控线为基础议和,是公平合理的。若割让土地,不仅有损我南楚尊严,也难以向霸王和国内百姓交代。况且,即使北陈得到了那些土地,到时霸王震怒率两楚大军攻陈,不知大陈如何应对,如此只会徒增矛盾,引发更大战火。”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谈判陷入了僵局。虞子期知道,陈霸先这是在故意刁难,想要在议和中获取更多利益。但他也不能轻易让步,否则这次议和就失去了意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虞子期与陈霸先多次谈判,双方都在各自的底线边缘试探。虞子期一方面坚持以实控线为基础,另一方面也适当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增加贸易的优惠政策,承诺在文化交流上给予北陈更多支持。

陈霸先在权衡利弊后,终于松口。他明白,继续僵持下去,对北陈也没有好处。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以当前实控线为基础,南楚和北陈达成三年停火协议。

停火期间,两国开放边境贸易,加强文化、技术交流;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越过实控线挑起事端,若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有权采取军事行动。

协议达成后,虞子期带着好消息回到南楚。南楚众臣得知后,亦是松了一口气。项庄立刻下令将这个消息报送北楚彭城霸王项羽。

在睢河两岸,停战的消息传来,青龙军团和白袍军团的将士们都松了一口气。这些日子以来,他们早已厌倦了战争,渴望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双方开始按照协议,各自后撤一定距离,建立缓冲地带。

林冲站在睢河南岸,看着对岸的白袍军团营地,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敌人,如今因为一纸协议,暂时放下了仇恨。他希望这三年的停火期能够真正带来和平,让百姓们不再受战火的折磨。

而在龙襄军团的营地,秦琼也收到了停战的消息。他望着东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能够长久。

随着停火协议的生效,南楚开始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向西和东南方向。朝堂上,大臣们开始制定新的发展计划,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商业。在边境地区,两国的贸易逐渐繁荣起来,商人们往来不绝,带来了不同的商品和文化。

睢河之上,波光粼粼,船只如织,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曾经的战船对峙、硝烟弥漫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商船的穿梭和商贩的叫卖声。

两岸的百姓们也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重新耕种土地,重建家园。田间地头,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和平的曙光终于照亮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暗流。

南楚的各氏族私兵在停战期间,并没有停止扩充势力的脚步。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大肆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磨刀霍霍,妄图在未来的局势变化中占据有利地位。

与此同时,北陈的一些好战派大臣对这份停火协议也心存不满。他们认为陈霸先放弃了收复领土的大好机会,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这些人在暗地里密谋策划,企图破坏和平,重新挑起战争。

而在南楚的朝堂上,虞子期虽然成功地推动了议和,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主战派大臣。这些人对他的决策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他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虞子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坚信和平才是百姓们真正需要的,他决心坚守自己的立场,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这些大臣在秦真和项庄面前不断进谗言,企图削弱虞子期众议院议长的地位。虞子期深知,和平之路充满坎坷,他必须小心应对各方势力的挑战,才能守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北陈,陈霸先也面临着内部的压力。好战派的不断煽动,让他不得不时刻警惕,防止有人破坏停火协议。他开始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同时也在暗中观察南楚的动向,以防南楚在停火期间突然发难。

三年的停火期,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南楚和北陈的命运,将在这三年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平的曙光能否一直照耀下去?各方势力又将在暗中展开怎样的博弈?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等待着时间去揭晓答案。但无论如何,这一刻的和平,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双方百姓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