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朋扫了一眼地图,的确,根据地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一倍,以南山为界,荒草沟为连接线,北面的红色与南面的红色连成一片,西面是嘉江,嘉江以东的大片区域都是红色了。
这是打破六路围攻后部队迅速进军的结果。
南面是一大片蓝色,有的是浅蓝色,标志着刘省长的非嫡系部队,有的是深蓝色, 那是标志刘省长的嫡系部队驻扎的地方。
很明显,刘省长嫡系部队的数量远大于非嫡系部队数量,而且是穿插于非嫡系部队阵营中。广朋从俘虏口中得知,这是他们在监视非嫡系部队,并且督促他们在战场上尽力杀伐,而不是说什么嫡系部队在进剿中起到了中坚作用。
刚刚取得胜利,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大家看 ,非嫡系的蜀军部队力量最弱,按照我军先打弱敌的一贯原则 ,首先拿下刘厚残余部队 ,就可以打开缺口,然后向两边进攻,就可以把根据地彻底恢复。”
“我赞成先打弱敌,但是不赞成先打刘厚残部,应该从地形最好的这里入手,由骑兵再次出击 ,直接向蓉城方向进军,迫敌回援,这样对根据地的封锁也就打开了。”
“我还是赞成先打刘厚,这样子孤军南下风险太大,南线平原大地上蜀军力量星罗棋布,搞不好会陷入蜀军力量的重围。”
“南下是最省力的方式,因为这个卡口的敌人最弱,而且地形有利于我军骑兵展开,可以牵动敌人撤离,四两拨千斤。”
“我反对孤军南下,也是赞成先打刘厚残部,因为他最弱,而且周围也都是蜀军非嫡系部队,根本对我军部队形不成威胁,而且即使他们敢于增援,也很快成为我们桌上的饭。”
“对,这是彻底歼灭刘厚所部的最好机会。表面上说是残部,其实还是刘省长调过去的部队占大头,他就是一个象征性的头目,周围的非嫡系根本不会增援他。”
……
会场上逐渐形成了先打弱敌,尤其是手下败将刘厚所部,然后再择机左右横扫的方案与共识,而且开始为如何调派兵力,如何牵制敌人开始讨论。
郭主持在一边听着大家的看法,一边不停的点头,不时的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那边,常执委和余总指挥也在倾听着大家的方案,同样频频点头。
眼看就要形成共识,一直不做声的广朋突然站了起来,走到地图前,拿起竹棍指着地图说:
“我认为,这一次应该首先打刘省长的嫡系部队。”
这话一出,郭主持一下子停止了记录,抬起头看着广朋。
“是这样的,刘厚所部看似弱敌,其实他却是常凯深亲自指定的一部劲旅,虽然人员组成上是刘省长部队划进去的,但是装备却是东林军的,战斗力并不弱而且有地形优势,不好打。”
“对啊,他是常凯深在蜀军中间插上的钉子,可以直接与常凯深联系,这是蜀军其他部队不具备的。”常执委率先说。
“对啊,看似手下败将的弱敌,其实却是强敌,遭到攻击的话,常凯深会亲自下令周边所有部队直接支援,不仅很难全歼, 搞不好会陷入重围。”余总指挥也说。
“对啊,刚才怎么就忽略了这个呢?那么 ,广朋副军长, 你说说你的看法 。”率先提出先打刘厚,并且认定他是弱敌的那一位军长说。
“是啊, 广朋说说你的看法吧。”余总指挥也说。
“大家看,刘省长的部队是强大不假,而且现在刘省长的部队分散在非嫡系部队中间,起到了监军的作用,其实也就是大家都非常讨厌他的部队 。大家说是不是?”
“那是当然,就是明摆着来欺负非嫡系部队的嘛,谁喜欢他们啊。”
“所以,其实,这些部队才是真正的弱敌。”
大家一下子笑开了,一下子都对广朋的话不以为然。
“为啥说他是弱敌呢 ,那就是一个强弱转化的问题。”
“怎么转化啊,全是盎格系的武器装备,转化不成弱敌啊。”大家的议论还是对武器装备的方面进行。
广朋不为所动,继续他的分析:
“如果我们首先打击刘厚,蜀军其他部队会按照常凯深的命令增援,他就是转化成强敌了 是不是啊?”
“对,的确如此,这是肯定的。”
“同样,我们痛击装备更好,而且耀武扬威的刘省长嫡系部队,夹杂在非嫡系群里监视欺负他们的刘省长嫡系,会得到这些非嫡系部队的全力增援吗?”
“不会,即使他们出动也是象征性,不是真心和全力的。”
“对。而且,刘省长部队是分散在非嫡系部队群里的,彼此距离都遥远,而且要通过非嫡系部队驻地,要增援也很难,所以 虽然这些部队装备好于非嫡系,但是被他们自己玩成弱敌了。”
“哈哈,还真是这样。你看,刘厚的旁边也是这样,左边是嫡系,右边是非嫡系,打刘厚的话,他们都会拼命增援,如果我们去打右边嫡系的话, 没人增援哪。”
“这就是一个强敌弱敌转化的问题,难怪广朋打仗总是出乎预料,而且胜利的很轻松,你这个强弱转化就是一个出奇制胜啊。”
“其实也是大家的讨论启发了我,我又没有什么文化,哪里有这些大道理。”
常执委看了广朋一眼,对于他的文化与非文化有些感触;
“广朋副军长的话,再次让我们学到了谦虚谨慎,他把他的见解归功于大家的讨论,了不起啊。另外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文化与非文化,不仅仅在于认字的多少,字写的漂亮不漂亮,军事斗争也是一种文化,克敌制胜就是文化的一种,大家以后也要注意掌握好这一点,别再拿会不会写一篇洋洋洒洒的好文章与否,当成有没有文化的唯一标志了。那也太极端了。”
“对,做好打胜仗这篇文章,就是军人特有的文化。当然,如果能够同时写出洋洋洒洒的好文章,就是锦上添花了,更好。”郭主持的话,也算是给有没有文化定了性。
“说一下你的方案吧,具体兵力调配方面,也可以说说。”
“那就是总部首长的本事了,我只是谈谈我的分析。”广朋放下竹棍,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嗯,那么,大家讨论一下广朋的这个强弱转化吧,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都可以说一下。
“广朋已经分析的很透了,我们对这一点没有反对意见。”还是第一个提出打刘厚的那位率先说。
看起来,他是一个直爽的人,对广朋的分析心悦诚服了 。
“我们也没有意见,就按广朋的分析结论赶紧制定作战方案,赶紧乘胜追击吧。”
“对啊,虽然广朋副军长是出奇制胜,可是也要兵贵神速才好。”牟执委也说。
“既然这样,我先提出一条,那就是这一次反击,广朋副军长所在部队进入第二梯队,因为他们上一次打的太苦了。同意不同意。”常执委与郭主持余总指挥商议后率先宣布转这个决定。
“没有问题,我们坚决同意 。”还是那位军长说。
“是啊,他们需要休息补充,这一次也该我们先上了,别总是让广朋他们给我们收拾残局。”军人的话语非常直率。
“何军长和广朋副军长,你们就在后方好好转化俘虏,补充给养物资,做全军的总预备队吧。”
何军长与广朋副军长交流了一下,道:
“谢谢首长们的关心,我们心领来。这一次攻破包围圈作战,任务重,路途远,范围广,作战对象复杂,如果安排我们进军,也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休整,我们一直都是三三制作战,这一次打破六路围攻,其实只动用了三分之二兵力,还有三分之一始终没有上前线,总部首长也可以安排他们出去锻炼一下 。”
“什么,打的那么惨烈,而且一举打破六路围攻,竟然才只用了三分之二兵力,你们的部署也太玄妙,太惊奇了。”成军长说。
“这是正常的,突破丰阳关的时候,我就在前线指挥,广朋当时是团长,他的部队整个也只是动用了三分之二的。后来不是作为文件下发了吗?有没有看?”常执委说。
“看是看了,感觉不敢相信,也不敢随便用,因为没有兵力可用,我们自己都恨不得上阵,有时间让广朋给我们讲一下吧。”
“你们还是总部早就任命的指挥员,就连用兵也还是停留在白熊国那个人海战术上,我看你们是白在战场上指挥多年了,干什么吃的?”郭主持突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
“还动不动拿自己是天子门生,白熊国派来的钦差大臣自居,瞧不起当地干部,怎么就连一个预备队原理都学不会,还在这里风言风语的,胡闹!”
郭主持的态度突然严厉起来,接着说:
“战场才是检验将军的标准,别的都没有用,那些白熊国的教材,在九州战场上有用的话, 那就是结合九州实际才行,明白了吗?”
他的语气这才变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