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李丽质手中撑着一把油纸伞,遮住这惹人厌烦的绵绵细雨。
看着莫问孤零零的靠在墓碑上,心头不受控制的一疼。
已经在李承乾那里知晓了事情的真相,对于这个总是想着自己承担责任的夫君心疼不已。
脚步放轻,慢慢走到莫问身边。
却看见他面色潮红,似乎是喝醉了一样,双目都有些迷离。
看向地上,残留的酒水还散发着诱人的酒香。
“阿翁,放心吧,丽质会好好的。”眼角微微泛红,李丽质轻声说道:“我也会照顾好兕子她们的。”
又跟李渊说了两句话,最终转头看向醉意朦胧的莫问。
脚步挪动,来到他的身边,轻轻俯下身来,凑到他耳边轻声说道:“小郎君,我们回家吧。”
莫问有些迷离的心神终于被这一声呼唤惊醒,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那倾国倾城的容颜,还有她满是心疼的眼神。
“丽质?”
不确定的询问一句,莫问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
“嗯,是我,我们该回家了,不然阿翁都会赶人了。”
李丽质温柔的笑了笑,抬手架起他的胳膊,想要让他借助自己的身体站稳。
莫问本就不多的醉意逐渐清醒,看着她有些吃力的样子,有些心疼的想让自己站稳,好让她省力一些,却最终还是因为醉意而站立不稳。
轻轻依靠在她柔软的肩膀上,莫问迷离的双目之中带着一丝歉意,“对不起,我又欺瞒了你们。”
李丽质微微抬眸,对上他略带内疚的眼神,忍不住抬起手抚摸上他白皙的脸庞,“对,你又欺瞒了我们,明明是阿翁不让你说,却为了我们不去责怪阿翁,主动揽下这个事情。”
说着话,手上的力道猛的一变。
“哎呦,疼~”
莫问感觉脸上钝痛让自己的醉意彻底清醒,忍不住求饶,“丽质饶命,都是为夫的错。”
李丽质看着他讨好的模样,忍不住轻哼一声,“让你不长记性,除了一张嘴会哄骗人,哪里都是惹人生气的。”
捏着他脸颊的手加重了些力道,“这次让你长记性,不许再瞒着我们任何事情,知道了吗?”
嘴上说着不饶人的话,一双诱人的美眸却逐渐泛红。
莫问笑眯眯的把脸上的小手握住,将人环抱入怀,“是是是,夫人教训的是,为夫记住了。”
“哼,就你会耍嘴皮子。”李丽质扭头轻哼,发泄一下还有些不满的情绪。
看着她责怪中还带着心疼的眼神,我见犹怜的模样着实让人想口上花花两句。
轻轻俯下身凑到她白皙的面容旁,低声说道:“夫人此言差矣,为夫可不止会耍嘴皮子,其他的招数也是颇为精通啊,不然为何求饶的都是你们?”
“你...”
李丽质一张俏脸瞬间爆红,抬手在他的胸口就是一拳,娇羞满满的嗔怪道:“坏人,不理你了。”
一拳捶了过去,小美人转身就跑,留下莫问偷笑不止。
看着人转眼就跑开,莫问扭回头看向这硕大的献陵,嘴角微微勾起,“好了,等下次再来看你,我还得去哄人开心呢。”
说完之后,朝着李丽质逃离的方向追了过去,“丽质等等我啊...”
~~~~~~
贞观十五年,六月中。
李世民下旨重开科举,虽然遭到以五姓七望等大世家的反对,但李世民最终还是将政策下发。
科举的重开,让许多寒窗学子有了新的出路。
自贞观二年时,李世民得到印刷术以及造纸术以后,明里暗里的大肆推广,大力举办私塾。
经过这许多年的时光,已经到了该摊牌的时候了。
世家大族虽然反对,但抵不过李世民的决心,以及民间无数百姓的期望。
于是,在隋朝时便存在的科举经历了改革。
隋朝时,本是朝廷官员互相举荐入朝的学子都是经历简单的流程,一些笔试题目,诗词歌赋。
经过李世民的改革,借用每年举办的箭术大赛的模式,先由各地方官员筛选,进行一轮笔试。
再由州县官员举荐,参加第二轮的考核。
在经历这两轮以后,由地方官员负责前往长安的花销。
为了避免徇私舞弊,若是举荐的学子没有真才实学,直接剥夺其科举的权利,举荐官员同样受罚。
若是最终录取,举荐人则可受到嘉奖。
到了长安以后,需要参加两轮笔试。
第一轮比诗词歌赋,就看平日里是否刻苦。
第二轮则是写下对于国政的一些见解,题目每年更替,只会在科考当日拿出考卷,避免泄露题目。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平,莫问提议进行糊名,李世民采纳。
贞观十六年。
在这一年,莫问向李世民提议,科举应当再次改革。
增加各种科目,比如法律,历史,哲学,数术,机关术,务农术等等科目。
又提议既然文可以科举,那武也是可以有的。
于是武科举也在李世民的批准下开创。
贞观十六年末。
第一批经过严格筛选的科举制度受益者诞生。
贞观十七年。
莫问在朝堂上提议,以晋王李治与吐蕃公主为桥梁,为促进两国邦交,亲自带着李治前往吐蕃求亲。
松赞干布虽然心有不甘,却在面对旁边薛礼手中方天画戟冷冰冰的寒光,再想想吐蕃境内常年驻扎的两万大唐军士,最终决定答应。
于是,李世民丝毫不吝啬钱财,也是为了弥补对李治的一些亏欠,大量的财物以及奢侈品作为聘礼送到了吐蕃。
因为莫问的阻拦,许多直接或间接可以发展国力的东西被留了下来,比如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农作用具,以及各种暂时不能流传过去的书籍。
已经十六岁的李治笑嘻嘻的跟随着,心满意足的以婿礼跟松赞干布告别。
贞观十七年中。
晋王与吐蕃公主大婚,朝堂上下各有议论。
贞观十八年。
在这一年中,薛延陀派遣使者求亲。
李世民婉言拒绝,并且言语之中略带威胁,指责其在最近几年中颇有野心,朝贡也变得敷衍了事的意思。
薛延陀使者无奈返回。
贞观十八年中,李世民力排众议,以渊盖苏文弑君篡位吊民伐罪为名,决定讨伐高句丽。
朝中大小重臣纷纷劝阻,却最终无人能阻拦他出兵的决心。
就连魏征出面都被他一甩袖子晾在一边。
加上不少武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定下出征的事情。
于是,李世民御驾亲征,留下太子李承乾监国,蜀王李恪以及魏王李泰,还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重臣辅佐处理朝政。
大唐为了一举拿下高句丽,阵容可以说是豪华至极。
天可汗李世民御驾亲征,大唐军神李靖统帅十五万大军,麾下精兵良将无数。
其中,莫问这个闲人跟随,薛礼以及二代们同样随军。
军中,一个名叫孙烈的少年郎崭露头角,这个名字吸引了莫问的注意。
原来是当初自己救下的孙老丈的小孙儿,前两年孙老丈病逝,孙烈就直接投了军营,从一个小杂工做起。
他也努力,以自己跟着爷爷做弓的手艺安稳下来,更是短短的时间成了正式的府兵。
借着这次出征,他都已经是什长了。
莫问借用自己没有亲卫的理由,把他从前线部队调回,让他跟着薛礼一起,对于安全也算一个保障。
希望将来他自己在军中有更好的发展。
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却因天降雪灾而不能寸进。
最终,莫问开口劝阻李世民,可以等下次出兵,避免因雪灾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李世民虽然心中急切,却最终接受了这个提议。
贞观十九年。
莫问以为吐蕃文化发展为由,向吐蕃送了许多“删减”后的书籍,又将科举落地的人选拔出一些,许诺前往吐蕃教学便有朝廷的编外官职。
以此为契机,将需要两三代人才有成效的同化缩短了一截。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只要继续将大唐的文化传播过去,事情的进展就会有较大的回响。
贞观二十二年。
李世民年轻时不惜命的打仗方式终于是见到了恶果。
虽然莫问在这些年里各种调养,但终于在这一年查出他元气损伤,不再适宜高强度的劳累。
贞观二十三年初。
李世民在长孙无垢以及莫问的各种劝阻下,主动退位。
太子李承乾登基。
贞观二十三年末。
庞大的献陵被打理的干干净净。
墓碑前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十几坛酒。
莫问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儿子女儿们围在一起,炫耀似的站在碑前。
“来,我跟你们外祖说说话。”揉了揉大儿子莫忧的脑袋,“忧儿带着弟弟妹妹们先去玩吧。”
已经快十二岁的莫忧跟莫问有着八分像,在他记忆里的外祖已经长眠在这里九年了,模糊的记忆已经让他忘了这个外祖的模样,但他时常笑呵呵抱着自己的情景还残留在脑海中。
“外祖,忧儿就先去玩了。”
莫忧伸手捏起地上的一个酒杯,将杯中酒水洒落在地,笑呵呵的拉着弟弟妹妹们跑开。
看着他们走远,莫问一屁股坐下。
“不知不觉,我都三十岁了,时间真的好快啊。”
自言自语的抓起一个酒坛,桃花酿的淡淡酒香扑鼻而来。
“高明今年登基了,明礼那家伙明年也要就藩,青雀也在跟着孝恭堂伯学习处理宗正卿的事务,稚奴跟吐蕃公主也都有了孩子,元婴也好的很,你都不用担心。”
说着话,轻轻喝了一口桃花酿,略带甜味的酒水让人忍不住眼睛一亮。
又给李渊倒了一杯洒在地上,好似两人在推杯换盏。
“至于丽质她们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忧儿他们也慢慢长大了,别说,那小子长得跟我越来越像,往长安大街上一站,都能迷倒一群小女娘。”
“还有...”
“......”
不远处,正趁着今日天气好想过来跟李渊说说话的李世民看到这一幕。
手中拎着一壶酒,大步走了过来。
莫问听到他的脚步声,扭头就看见他已经略显老迈的身影。
“不在宫里待着,跑出来作甚?”
“朕来看阿耶还得你同意了?你管得也太宽了吧?”李世民一瞪眼,怨念满满的说道。
“就因为你那句甜食吃多了不好,观音婢下了死命令,绝不许朕多吃一口,你知道这么多年朕都过得什么日子吗?”
莫问眉头微蹙,也是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嫌弃的说道:“母后不也是为了你身体着想嘛,你有火气别对着我发,有本事把母后打一顿,没本事就忍着。”
“你...”李世民气的瞪眼,最终一屁股坐下,随手打开自己手里的酒坛,昂头喝了一口,不无嫌弃的说道:“说的好像你有本事一样。”
莫问一撇嘴,“咱爷俩谁也别嫌弃谁,反正我是没本事把丽质她们打一顿。”
翁婿二人互相斗嘴,转眼莫问手里的桃花酿就已经空了。
李世民打了个酒嗝,脸上泛着微醺的红晕。
“贤婿,你那里还有没有多余的空房啊?”
“啊?”莫问一脸便秘,“父皇不会想搬过来住吧?”
“哎呀,朕就是想外孙儿嘛,放心,就只需要一间房。”李世民毫无形象的一把揽住莫问的脖颈,“朕不是在跟你商量,是在通知。”
莫问一撮牙花子,好像一口气吃了十几只苍蝇一样,最终只能轻叹一声,“来吧来吧,反正就多几张嘴。”
“哎呀,多谢贤婿。”李世民得意的拍了拍莫问的肩膀,惹得他一阵白眼。
“真是的,不会等哪天高明也主动退下来,又拿着什么理由跑到我这里住下吧?”
嘴上抱怨一句,莫问只能无力的接受自己的命运。
“我说你们,怎么聊起来没完了?”
就在翁婿俩互相嫌弃的时候,一道轻柔的嗓音打断了他们的互动。
长孙无垢站立一旁,扶起微醉的李世民,“不是说过来看看阿耶阿娘的?”
李世民嘿嘿一笑,“这不是正跟阿耶饮酒嘛。”
莫问缓缓起身,对着长孙无垢行了一礼,“小婿见过母后。”
“免了,又没有外人在。”长孙无垢满意的点点头,“丽质她们在那边等着呢,走吧,等下次再来跟阿耶阿娘说说话吧。”
“母后说的是。”对于长孙无垢的话,莫问向来不反对,将残留的酒水全部倒在地上,看着这硕大的献陵。
“老爷子,我下次再来看你。”
说完,朝着不远处等着自己的妻儿挥挥手。
大步走了过去,顿时就围上来一群儿女。
儿子女儿们围在一起,一口一个“阿耶”。
看着他们的模样,莫问感觉心中一阵甘甜,抬头看向旁边的三位美艳夫人,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夫人们,该回家了。”
牵起她们的手,在自己儿子女儿的哄笑声中,也在逐渐泛红的夕阳下,奔着前方走去。
这片天空下,这里的身影被昏黄的日光越拉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