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网游动漫 > 日常养生常识 > 第12章 《黄帝内经》药膳养生:以食为药,以膳养生的智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章 《黄帝内经》药膳养生:以食为药,以膳养生的智慧

秋日的晨光透过厨房的窗格,照在那锅冒着热气的四神汤上,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在砂锅里慢慢释放着药香。这是我母亲坚持了四十年的秋日惯例,她说这是从祖母那里传下来的养生智慧。\"秋天要健脾润肺,这些食材看似平常,却是最适合这个季节的宝贝。\"母亲今年七十八岁,却依然面色红润,步履轻健,邻居们都夸她比实际年龄年轻二十岁。

记得去年秋天,公司里的小王总是感觉疲倦乏力,午后常常犯困。我看他面色萎黄,舌苔薄白,便建议他试试《内经》中提到的山药薏米粥。他开始不以为然:\"一碗粥能有多大作用?\"但在我的劝说下,坚持食用了两周。后来他惊喜地告诉我,不仅精神好了很多,连多年的胃胀气也减轻了。\"真没想到寻常食材有这么好的效果,\"他说,\"现在我每天都自己煮粥吃。\"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道出了药膳养生的精髓。我的中医老师,今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用五谷杂粮搭配当季食材做药膳。他常说:\"药补不如食补,会吃的人少生病。\"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说到药膳,很多人觉得复杂,其实不然。去年秋天,邻居李阿姨因为秋燥咳嗽不止,我教她用雪梨、川贝、冰糖蒸着吃,每天早晚各一次。三天后,她的咳嗽就明显减轻了。现在每到秋天,她都会做这个简单的药膳,还推荐给了很多朋友。

药膳的要诀在于因人制宜。同样是气虚,有的人适合吃黄芪炖鸡,有的人则适合吃党参粥。我的表妹曾经盲目跟风吃阿胶,结果出现了上火的症状。后来中医告诉她,她属于阴虚体质,应该吃些银耳、百合之类的滋阴食材。调整之后,不适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四季药膳各有侧重。春天要疏肝健脾,适合吃些枸杞叶猪肝汤;夏天要清热解暑,可以喝绿豆薏米汤;秋天要润肺防燥,多吃梨膏、银耳羹;冬天要温补阳气,适合吃当归生姜羊肉汤。我母亲有个坚持了五十年的习惯:每个节气都会调整家里的药膳食谱。这个传统让我们全家人都很少去医院。

现代研究证实,很多传统药膳确有科学依据。比如《内经》推荐的薏米,现代研究发现其富含膳食纤维,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的山药,被证实对脾胃虚弱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我们单位食堂的厨师长老张,经常在菜单中加入药膳元素,比如茯苓饼、山药糕等,很受员工欢迎。

药膳的烹饪方法很有讲究。补益类的要文火慢炖,让药性充分释放;解表类的要快火轻煮,保持挥发油成分。我认识一位药膳大师,他炖汤时总要守着火候,说:\"差一分火候,药性就差十分。\"虽然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但精神矍铄,看上去就像六十出头。

值得注意的是,药膳养生贵在坚持。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体的调理需要时间。我朋友的父亲患有慢性胃炎,坚持吃山药粥半年后,胃病再没犯过。他说:\"现在每天不吃碗山药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药膳虽好,也要适量。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可能适得其反。曾经有位患者听说核桃补脑,就每天吃大半斤,结果出现了腹泻。所以我在推荐药膳时,都会特别说明用量和用法。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用药膳养生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慢下来,关注食材的选择,用心烹制,细细品味。每次炖药膳时,看着食材在锅中慢慢变化,满室飘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

最后要记住,药膳不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平和的心态,这些才是养生的根本。药膳就像是一位良师,帮助我们更好地调理身体,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日常的养护。

养生之道,贵在坚持,重在适度。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传统智慧,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来守护健康。读者朋友们,不妨从今天开始,尝试为自己做一道简单的药膳,用心感受食物带来的滋养。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体会到药膳养生的妙处。

如果您在实践中有任何体会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养生之路,我们结伴而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