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的事情没那么容易调查清楚。
光是路途遥远,又难以安插人手进入敌人的内部。
就注定了这是一个耗时漫长的事情。
不过在大明内部的那些西方鼓吹者,调查起来倒是要容易得多。
调查出来的结果。
跟朱慈烺预料的差不多。
那些最开始给鼓吹西方的家伙,果然个个都很有钱。
有钱到他们大手大脚花出去的钱财,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综合收入。
因为大明朝廷全面放开了海禁,并且还鼓励大家出海经商。
所以现在出海的商人实在太多了。
无数的货物被运往了西欧,那就导致利润不断的下降。
根据情报部门统计的各种消息,现在前往西欧做生意的利润平均是在2~3倍左右。
最高的顶多也就是四五倍。
这还只是毛利润,还没有抛掉来回所花费的各种运营成本。
可是有些家伙,却像是每一次都挣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一样。
比如一个姓林的海商,他是在江南豪强都被灭掉或远走海外之后,侥幸没有受到波及的中小商人。
按照情报部门的调查,他原本的所有资产加起来,估计也就不到20万两银子左右。
那可是所有的资产,包括了他拥有的田地商铺和房产,还有海船以及库存的货物和作坊等等。
其中各种固定资产就占了绝大部分。
流动资金估计最多只有两三万两银子而已。
结果那家伙趁着这两年形势好,前后往西欧跑了三趟。
每一次过去都比上一次带的货物更多,赚回来的钱自然也会更多。
那么就按他3万两银子的流动资金来算。
第一趟去了回来让他赚了5倍,那也就十五万两银子。
之后第2次再来个5倍就是75万两,第3次再翻5倍,那也才370多万两银子。
结果那家伙花了多少银子你知道吗?
第1次回来之后就购买了不少海船,并且还是高价购买的。
因为造船的周期比较长,他想要快速扩大生意规模,那就只能高价买船。
那家伙光是买船的银子就超过了20万两。
随后他还拿出大笔的银子雇佣人手并采购货物,然后再次前往西欧做生意。
初步预计他的花费超过了40万两银子。
而在他第1次西行的时候,他的货物和船只数量这些都是有记录的。
总共才2万两银子左右的货物,来回一趟就变成了四五十万两银子?
这明显跟当时的行情不相符。
然后那个家伙第2次回来之后。
不但又高价购买了大量的海船,更是到处购置土地商铺和作坊等等。
加上他雇佣人手和进货的银子。
总花费超过了300万两银子。
到了他第3次回来之后。
并没有继续扩大生意规模,而是保持着差不多的态势。
林姓海商就把生意交给了他手下的人,他自己则开始四处散钱广交朋友。
那个家伙自己和他结交的朋友,就是鼓吹西方多么牛皮的群体之一。
这个事情明显就是有问题的。
而在问题的背后还有问题,那就是他的银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因为西欧地区的金矿银矿,本身是比较少的。
虽然自大海时代开启之后,红毛鬼们在海外掠夺了巨额的财富。
却也不足以让他们如此豪横。
因为那个姓林的海商只是其中之一,类似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
向来掠夺成性,根本不吃一丝亏的红毛鬼,有钱了他们也不会这么大方啊。
所以背后真正的金主究竟是谁?
朱慈烺越想越觉得是出现了未知的变数。
所以才让情报部门继续调查此事。
随后他就带着人悄悄的回了京城。
因为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他觉得有些事情真的要加快进度了。
否则怕是会来不及啊!
所以朱慈烺除了处理政务之外,只要有时间就会经常往研究所那边跑。
他不断的跟宋应星他们探索发动机和发动机。
朱慈烺仔细的回想相关的内容。
因为他在穿越之前是个文科生,并且对于具体的技术问题也不了解。
就只能回想其中的大概原理。
通过一番回忆和整理之后,他把双缸发动机的理论也搞了出来。
所谓的双缸发动机,是指有两个气缸的发动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单缸排列在一个机体上,并共用一根曲轴输出动力所组成。
双缸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同一种形式的动能,转化为另一种更有用的动能的机器。
——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朱慈烺他们研究知道的有时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比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
在把双缸发动机的理论基本搞出来之后。
宋应星先带着人进行理论认证。
确认这个事情可行之后,立刻就投入了研究制造之中。
朱慈烺相信只要能搞出了双缸发动机,那么就可以继续搞多缸发动机。
这将会让发动机的动力不断增强。
那么制造坦克和装甲车的进度就可以加快,甚至可以考虑造飞机的事情。
天武皇帝就是想加快科技进步的速度,从而可以更快地横扫一切敌人。
等到把敌人都给打趴下之后。
自然就能找到幕后黑手了。
反之,如果被对方超越了大明朝廷的科技水平,甚至直接带着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杀了过来。
那么想要找到幕后黑手就几乎不可能了。
还有就是沙皇俄国那边。
如果朱慈烺猜测的幕后黑手真的存在,那么对方多半也会暗中支持沙皇俄国。
如果对方有了技术水平相当,火力相差不大的武器装备。
那么沙皇俄国将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战斗民族的外号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那些家伙的战斗意志有多强大,在后世发生的战争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所以当意识到有变数出现的时候。
朱慈烺就对沙皇俄国重视起来了。
而对敌人的重视和尊重,就是要拼尽全力去将之打败。
而在遥远的莫斯科那边。
大明使团的人也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
以吴麟征为首的大明使团。
跟着伊利瓦莫洛夫斯基他们,千里迢迢的赶到了莫斯科。
结果却受到了阿列克谢一世?的冷遇。
情况跟沙俄的使团,第1次去大明的时候有点类似。
吴麟征他们没有得到阿列克谢一世?的接见。
阿列克谢一世?派了负责外交的大臣,每天就是拉着吴麟征他们喝酒。
而沙皇俄国的人酒量都很好。
吴麟征他们每天都被喝得醉醺醺的,想要谈正事根本就没机会。
每次他们想要谈正事的时候,对方总是端起酒杯来,说要先喝酒,等喝高兴了再说。
对方的人有没有喝高兴吴麟征他们不知道,反正他们每次都被喝醉了。
这种事情连续发生几次的话,那还勉强说得过去。
吴麟征他们到达莫斯科半个多月。
就直接醉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阿列克谢一世?和他手下的大臣,却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
如果他们真的不着急的话,为什么又要连续派出团去大明呢?
原本表示要为大明朝廷效力的伊利瓦莫洛夫斯基等人,这一路上都对吴麟征他们很恭敬。
可是在回到莫斯科之后没两天,那些家伙就立刻变了一副嘴脸。
吴麟征就是觉得这个事情不正常。
到了某天晚上的时候,吴麟征几个主要成员直接装醉。
等到应付走了沙俄的官员之后。
回到使团住处关在房间里。
吴麟征严肃的问道:“伊利瓦莫洛夫斯基他们,明显是已经转变了立场,阿列克谢一世?好像很有底气,这跟我们之前了解到的情况可不一样。
所以这肯定是出了其他的重大变故,各位觉得阿列克谢一世?的底气来自哪里?他为何又要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