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全民皆兵的草原民族和高原民族,只会越来越发展壮大。
目前为止,距离他们变得能歌善舞,还差着一千多年的时光。
虽说朝廷彻底剿灭了东突厥,但那毕竟只是草原民族的一支而已。
草原民族来无影去无踪,他们没有固定的地盘,只要给他们一段时间休养生息,称得上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禄东赞擅自去跟突厥人接触,显然已经触及到了李世民的底线。
他建立西域都护府,也就是大唐官方所称的安西都护府,纯粹就是为了防备吐蕃和突厥!
朝堂上下从来没有真正把西域的那些小国家放在眼中,唯一所求的,也不过是让他们承认大唐帝国宗主国的地位,给李世民奉上一个天可汗的名头。
只要他们年年纳贡,定期来到长安城朝拜,大唐帝国心甘情愿给他们一个安宁的发展空间。
可如今吐蕃人和突厥人,多半已经连起手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两个强大民族一旦联手,西域的那些小国家就是送到他们嘴边的一盘菜而已。
甚至都用不着出兵,只需要派人去吓唬他们一下,西域那些小国家就会像鹌鹑一样,趴在地上哆哆嗦嗦,听从他们的号令。
大唐毕竟距离他们太远了,在鞭长莫及的影响之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吐蕃人和突厥人就会把西域经营成铁桶一片!
这是大唐帝国绝对不想看到的局面!
如果放任他们发展下去,必定会养成心腹大患!
突厥人不敢招惹大唐,吐蕃人更没有跟大唐叫板的资本,可一旦他们将整个西域都统一起来,就等同于拥有了和大唐帝国叫板的底气!
“立刻拿出一个章程来,朕不想看到他们将西域攥在手心!”
李世民掷地有声的说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
还有什么办法?
刚才唐俭说的清清楚楚,出兵呗!
只要打服了其中一个,剩下一个自然也就会龟缩起来。
对于大唐来说,还是攻打突厥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吐蕃那穷山恶水的,中原将士一进入高原就会浑身虚脱无力,想打都没法打!
不过听皇帝的意思,他似乎还有些别的想法...
兵部尚书是六部之中轮换次数最多的一个职位,同时,也是担任人数最多的一个职位。
朝中的诸多老帅,就连远在江南的侯君集,身上都挂着一个兵部尚书的头衔。
光从人数上看,大唐起码有十五六位兵部尚书!
早年间,由杜如晦那种文官来担任兵部尚书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帅们轮流任职。
这么做,可以平衡他们手里的军权。
今天尉迟敬德当兵部尚书,那么他的资源,自然就会向着右武卫多倾斜一些,因为尉迟敬德本就是右武卫大将军!
明天换成了段志玄,他麾下的玄甲军,都能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轮番让大将军们担任兵部尚书,这是李世民特意开辟出来的制度。
现在的兵部尚书,正是同时担任左领军大将军的程咬金!
一听到吐蕃人跟突厥人接触,程咬金才是最兴奋的那一个!
因为是代表着,在他担任实权兵部尚书期间,终于有仗打了!
“陛下,老臣愿意亲率左领军一万两千人,前往西域攻打突厥,这一次一定要把他们打服,打到他们彻底不敢有反抗的念头!”
其他人一句话没说,就连李世民都没有回答程咬金这没脑子的话。
攻打突厥?
虽然相比于攻打吐蕃来说,要简单得多,但那也是需要成本的!
上一次的东突厥之战,几乎付出了大唐帝国全部的经历,全国子民节衣缩食,连朝廷都出现了好几年的财政赤字,才支撑起了这场浩大的战争。
一万两千人出征,负责补给线的人,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二十倍!
也就是说,想要支撑这一万两千人的远征,起码要有二十多万的人负责供给物资!
如今大唐正在休养生息的阶段,虽然条件要比贞观二三年的时候强了太多,但是平白无故的掀起一场国战,也不是那么轻易下决定的。
见没人说话,程咬金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他才是将门之中最精明的人,敏锐的察觉到,自己好像有些过于冒失了。
魏征淡淡的说道:“知节先不要着急,这种事情,未必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既然咱们的国策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就是时候让国策发挥一下威力!”
“有时候解决矛盾的方法,并不一定要发动战争,老臣从柳叶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用别的方式来钝刀子剌肉,能让那些异族人更疼!”
这番话,显然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
如果他真有意发动战争,根本就用不着把这么多人叫来。
光是把房玄龄和程咬金两个人叫过来就足够了。
“朕想说的章程,就是这个道理!”
“用茶叶生意来羁糜吐蕃,用羊毛生意来羁糜草原,既然已经定为了我大唐的国策,那就要付诸于实践!”
“魏卿说的没错,一刀子捅过去,未必能让他们值得教训,钝刀子剌肉,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千刀万剐的苦楚,也就能让他们再也兴不起对大唐的反抗之心!”
“所以说,你们兵部的职责并不是发动战争,而是要保护好通商的渠道!”
“如果商队出现了损失,就会导致我大唐的国策丧失威力!”
程咬金的心,一下子掉了下来。
合着不光捞不到仗打,还要去给那些生意人当保镖...
魏征的脸上出现了几分笑意。
“老臣以为,这两件国策既然是驸马爷提出来的,那么就理应由他来牵头才是,不过考虑到长公主殿下怀有身孕,不宜将驸马爷请回长安,那么就需要派遣一位官员,前往江南,与驸马爷一同主持大局!”
“老臣毛遂自荐,希望陛下应允!”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魏征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如此的积极。
李世民点了点头。
“就依你的意思,今日便启程前往江南,与柳叶共商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