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西麓春雪初融,漳水挟冰凌奔涌于壶口峡谷。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初,定杨可汗刘武周得突厥处罗可汗五千铁骑助阵,攻破楼烦、拿下介休,更是占据李唐龙兴之地晋阳,其锋镝直指潞州。
潞州为唐代行政区划,其治所在上党县(今山西省长治市主城区)。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西麓,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典型的高原地貌,古称“上党”“潞安”,素有“与天为党”之称。
以唐代长安城(今陕西西安)为坐标中心,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位于东北方向。两地连线约呈45度东北偏东走向,中间横亘中条山、王屋山、太岳山等山脉,黄河自南侧流过,《元和郡县图志》载\"自长安东都至潞州凡一千二百三十里\",折算约664公里,因需绕行蒲津渡、经河东(运城)、北上翻越太行径道。
潞州作为长安东北门户,控制着滏口陉(太行八陉之一)与河东走廊。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经此收复两京;五代时朱温与李克用在此地反复争夺,足见其\"失潞州则河东危,河东危则关中震\"的锁钥地位。明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评:\"潞州山川高险,绝天为党,诚自古必争之地也。\"
当年春二月,潞州城头\"唐\"字大纛在料峭寒风中猎猎作响,这座控扼滏口陉的古上党郡治,此刻成为屏护河东的最后坚垒。刘武周要攻打潞州,首先要攻克潞州西南方向的长子县和东南部的壶关县,以绝后顾之忧。
长子县隶属于古潞州,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西南侧,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西南方向,两地相距约40公里。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上古时期,尧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县名“长子”便由此而来。
数千年的岁月中,这里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例如传承至今的长子鼓书,这一以方言说唱为特色的民间艺术,凭借婉转的唱腔与生动的表演形式,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而坐落于慈林山的法兴寺,则以宋代建筑圆觉殿和寺内彩塑闻名,其飞檐斗拱的恢弘气势与彩塑人物的细腻神韵,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巅峰成就,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与游客前来瞻仰。
此外,当地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慈林山以森林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成为周边市民的休闲胜地,山中的法兴寺更将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寺内宋代舍利塔的独特造型与清幽环境,让游客在感受佛教艺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山水之趣。从丹朱封地的古老传说到现代产业的蓬勃生机,长子县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态,书写着传统与创新交织的崭新篇章。
今日的壶关县,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境东南端,东与河南省林州市、辉县市接壤,西与长治市郊区、长治县相邻,北与平顺县相连。
在旅游业是今日壶关县的重要产业,太行山大峡谷堪称其旅游招牌,八泉峡、红豆峡等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古老的民俗文化传承至今,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仍活跃在当地。此外,除太行山大峡谷系列景区外,壶关县还有古村落等人文旅游资源。这些古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和探寻历史文化。
二月甲辰(初七),刘武周帐下猛将寻相率两千精骑,马蹄裹毡,夜渡结冰的浊漳水,悄悄逼近长子县。
浊漳水是海河支流漳卫南运河水系的重要支流,浊漳河主要流经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晋城市等地,其流域范围涉及多个县区。浊漳河有南、北、西三大源流。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发源于长子县石哲镇慈八寺村,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源镇安高岭。通常以南源为正源,三源汇合后始称浊漳河。
长子县尉崔元逊正登城巡夜,忽见对岸林间惊起寒鸦,急命擂鼓示警。奈何春雪消融致城墙湿滑结冰,云梯钩锁竟借冰凌之力攀附而上,丑时三刻西门告破。
此战\"血融积雪,赤漫街衢\",崔元逊持祖传陌刀连斩七骑,终被流矢贯喉而亡。
第二日午时,壶关守军见西北狼烟蔽日,太行山南麓的壶关城沐浴在毒辣的日光下,城头戍卒倚着滚烫的垛口,望着东北方向绵延的山脊线,百余里外的长子县城昨夜燃起的烽火,将天边云霞染成了铁锈色。
\"报!西北三峰台狼烟骤起!\"了望塔上的嘶吼撕破正午寂静。守将张万岁(归唐后更名为张士贵)疾步登上西城墙,但见浊漳河谷方向三道狼烟如黑龙纠缠升腾,顷刻间遮蔽了半边苍穹。他握剑的手背青筋暴起,昨日斥候密报在耳畔炸响:\"刘武周前锋寻相已破长子!\"
忽有闷雷自西北滚来,地平线上烟尘蔽天。数百溃兵仓皇奔至关下,残破的\"唐\"字旗裹着尸骸拖出血路。
\"张将军!寻相轻骑绕道断我粮道!\"当先校尉肩插狼牙箭,将染血的潞州行军司马印高举过头,继续说道\"王刺史战殁前命我等死守壶关!\"
副将崔善为张万岁急道:\"溃兵衣甲确是我潞州府兵制式!\"
张万岁却盯着城下溃兵甲缝间新鲜的血迹冷笑:\"开瓮城侧门,放二十人卸甲入关。\"
话音未落,关外林间忽惊起漫天寒鸦,西北山道传来金铁交鸣之声。二十\"溃兵\"甫入瓮城,突然暴起夺刃。为首者撕开血衣,露出内衬的夏军赤色战袍:\"寻相将军已破羊肠坂!\"
几乎同时,关外尘雾中冲出三千具装铁骑,马槊上挑着的赫然是唐军斥候首级。
张万岁拔剑斩断攀城飞索,却见关内粮仓方向黑烟冲天,入关死士竟随身携带火鹞子(注:古代燃烧弹)。
\"将军!西门吊桥锁链被熔断!\"当崔善为的惊呼传来时,寻相的本阵大纛已出现在山道转角。
这员夏军悍将竟亲自立于楼车之上,手中长戟指向关楼:\"张万岁!且看这是何物?\"
其身后士卒高擎的,正是从长子县府库夺来的八牛弩设计图。
暮色降临时,壶关水门在投石机的持续轰击下轰然崩塌。张万岁率残部退守烽燧台,望着关墙上渐次升起的夏军赤旗,一剑劈断唐王所赐的鎏金剑鞘:\"今日之失,他日必以寻相颈血洗之!\"
暗夜中,他带着数十亲卫缒城而下,朝东南方向的黎城疾驰而去,怀中的壶关布防图被鲜血浸透。
二十里外的浊漳河畔,寻相抚摸着缴获的唐军床弩,对副将笑道:\"李世民以为壶关天险可阻我大军,却不知我真正的杀招!\"
他抬手指向东南,那里隐约可见滏口陉的轮廓。夏军铁骑的马蹄声,正与太行山风共鸣,朝着河东大地席卷而去。
潞州刺史郭子武攥着两份染血的塘报,指尖几乎掐进绢帛,长子县沦陷、壶关失守的战报接踵而至。
城楼上的风灯在寒风中摇曳,将\"唐\"字大旗的影子投射在他苍白的脸上。斥候急报:刘武周麾下猛将寻相已率两万精锐抵近壶口陉,距潞州城不足百里。
\"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郭子武将求援文书交给亲信时,城下已隐约传来胡笳之声。这位出身关陇贵族的中年刺史清楚,潞州城虽有三丈城墙、十二座敌楼,但守军不足五千,粮草仅支半月。更致命的是,城中豪族暗流涌动,太原王氏的宅邸深夜常有信鸽出入。
七日后的黎明,一队玄甲骑兵踏破潞州东门积雪。当先将领身披明光铠,马鞍旁悬着鎏金铁鞭,正是朝廷特遣的河东道行军总管王行敏前来支援。
王行敏\"骁勇善战,常为先锋\",此刻他高举圣旨,声若洪钟:\"奉诏!潞州军民悉听节度!\"
城头戍卒望见其身后\"并州铁骑\"的幡旗,顿时欢呼雷动。
王行敏入城第一夜便做惊人之举。他当众斩杀三名通敌粮商,将首级悬于市旗,又开仓放粮稳定民心。暗地里,他命工匠连夜改制三百架伏远弩,将射程增至二百步;更在浊漳河冰面凿出蜂窝状孔洞,只待夏军骑兵过河时冰层崩裂。
腊月初八,寻相大军压境。王行敏亲率八百死士夜袭敌营,其\"持双刃破栅,所向披靡\"。此战焚毁夏军粮车二百乘,更夺得刘武周与突厥往来的蜡丸密信。
黎明时分,当寻相主力逼近城垣时,却见潞州城头赫然竖起十架改进型八牛弩,特制铁翎箭带着刺耳尖啸洞穿三里外的楼车。
围城第十七日,王行敏得副将报告:\"今日斩获夏军斥候六人,从其靴底搜得绘有王氏宅院密道之帛图。\"
当夜,王行敏佯装中计派兵入密道,实则在地道中灌入烟硝,焚杀三百伏兵。次日,王氏全族七十余口被缚于西市,血染白雪。
然天不佑唐。潞州刺史郭子武欲仿效汉耿恭十三将士之故事,亲点三百死士欲复攻壶关。行军总管王行敏持节斥责道:\"公欲效匹夫之勇,置圣上社稷于何地!\"遂强锁城门,飞书河东请援。
第二日,巡骑截获蜡丸密信,信中写有\"上党粟尽,可传檄而定\"八字。王行敏夤夜召诸将于谯楼,掷密信于火盆厉声道:\"郭使君欲使吾辈皆为胡虏刀下鬼耶?\"
虽无实据,王行敏仍以\"通敌乱军\"罪名斩郭子武于朱雀门下。后世评此案:\"唐初法峻,然行敏之疑实启自突厥反间。\"
刘武周得细作密报王行敏斩杀刺史郭子武,唐军内讧,立即遣别将率步骑五千,沿浊漳河谷道南下,意图切断唐军河东与河北联系。
面对敌军星夜来攻。王行敏令士卒以冻土筑冰墙于城外,命士卒\"增修雉堞,积擂木炮石\",又熔铜钟铸百斤蒺藜撒布要道,随后遣轻骑三百伏于长子县故关,断敌粮道。
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十一日午时,刘武周所部五千余众进抵潞州城西五里处安营扎寨。刺史王行敏得斥候急报,当机立断,决定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是夜三更时分,王行敏亲率八百精甲,依\"彼众我寡,利在夜战\"之兵法要诀,悄然出城。
唐军将士衔枚疾进,直扑敌营。王行敏身先士卒,手持双刃率先突入敌阵,阵斩敌军骁将一名。唐军乘势纵火焚毁敌军粮草辎重,火光冲天之际,敌军阵脚大乱,溃退三十余里。
此役虽规模有限,却充分展现了唐初\"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战术思想。王行敏在潞州的胜利,与同年四月李世民在柏壁之战中大破宋金刚的军事行动形成东西呼应之势,共同瓦解了刘武周集团的南下战略。
战后,唐高祖特赐王行敏杂彩百段以彰其功,并进一步强化了潞州防务。《读史方舆纪要》对此战的战略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保潞州则河东安,河东安则关陇固\"。作为地方守将,王行敏以果敢用兵、忠勇卫国而名垂青史,其事迹载入《忠义传》,不仅体现了唐代对守土之臣的褒扬传统,更彰显了唐初将领临危不惧、敢战善战的军事风范。此战的成功,为随后李世民展开全面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唐王朝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
然而,唐朝朝廷却对郭子武被杀案不置可否。贞观四年(630年),其子郭孝恪平定焉耆,时唐太宗亲制诏书:\"昔尔父蒙尘上党,今尔雪耻西域,父子忠烈,照耀唐室。\"特追赠郭子武为镇军大将军,以亲王礼改葬于太行山麓。
清儒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客观指出:\"唐高祖赏罚或有偏颇,然武德年间战守之策,实为太宗统一奠基。\"
潞州战役虽暂阻刘武周南下,然河东精锐折损近半,长安门户顿开。潞州之战后\"河东稍安,世民得专力柏壁\"。直至柏壁之战秦王李世民断宋金刚粮道,方逆转全局。
潞州之守如弈劫争,一着缓急系天下大势,千年风霜难掩当年金戈铁马之声。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