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接过信,仔细查看,发现确实出自辛评之手。
信里写的东西,跟辛毗所说的一样,都是劝他投降的话。
而辛毗之前已经明确表示拒绝了辛评的劝降。
单凭这封信,并不能判断出辛毗是否真心效忠。
袁绍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就把信交给了逢纪处理。
逢纪看了一会儿,突然眼神一凝,指着信上的几处涂抹痕迹问辛毗:“辛毗,你要是心里没鬼,为什么要在这封信上涂掉几段?”
“难道这里面藏着见不得人的阴谋,怕主上看出来?”
一听这话,辛毗心里猛地一沉。
确实,那封信上有几处被涂改了。
他先前看过时,也觉得有点奇怪。
按照哥哥辛评的文采,不应该是这种低级错误才对。
况且这么重要的劝降信,就算不小心写错了,重新写一遍才合理,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改一下就寄过来呢?
这也太不正式了吧!
当时他也没多想,以为或许是哥哥时间紧张,匆忙间写了错字。
没想到这几处不起眼的小地方,现在却成了逢纪指控他的理由!
一时间,辛毗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逢元图说的没错啊,辛毗,你说这几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涂掉它?”
看到这一幕,袁绍果然心生怀疑,高声质问道。
辛毗无从辩解,只能无奈地回答:“这信我收到时就有这些涂抹痕迹,真不是我干的!”
话音刚落,逢纪脸上带着讥讽的笑容,冷冷地说:“辛毗,你以为我们跟你一样天真吗?就这样轻易被骗过去了?”
“如果这是真的招降书,那肯定是刘备指使的。”
“这么重要的一封信,辛评竟然会出错?然后随便涂一涂就发给你?”
辛毗哑口无言,冷汗瞬间浸湿了额头。
逢纪收起笑容,严厉地逼问道:“辛毗,别再找借口了!”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受了辛评影响,私下加入了大耳贼?”
“辛评写的那封信,表面看似招降,其实隐藏着大耳贼给你的指示,让你做内奸背叛主上?”
“事已至此,你还不坦白交代?”
逢纪抓住这个机会,趁势而为,直接揭穿了一切,公然指责辛毗背叛。
袁绍神色微变,狠狠瞪了逢纪一眼。
他是对辛毗有所怀疑,也对那封修改过的信充满了质疑,但还没想直接撕破脸皮,明确表示对辛毗的不信任。
没想到逢纪自行决定,没等他同意就捅破了窗户纸,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现在的逢纪可是他最倚重的谋士,他别无选择,只能站在逢纪这边。
考虑了一下之后。
袁绍面色一变,严厉地质问道:“辛仲治,我对你不薄,一直把你当亲信看待!”
“你为什么跟你哥一样,背叛我投靠刘备那个大耳贼?”
这些话等于彻底翻脸了。
辛毗身子猛然一颤,惊讶地看向袁绍,心里满是委屈和寒意。
他完全没有料到,袁绍竟然会如此疑心他!
仅凭一封信,再加上逢纪的推波助澜,就公然质疑他的忠诚!
“扑通!”
辛毗跪在地上,悲伤地说:“主公,虽然我哥哥投降了刘备,但我对你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这封信,定是蒋华强的挑拨之计,故意利用我哥来离间我们之间的关系。”
“还请主公明察!”
辛毗深深磕了个头,眼中泛着委屈的泪光。
“挑拨”这两个字让袁绍心头一震,似乎醒悟了几分。
逢纪见状,急忙说道:“主公不可被他蒙蔽。”
“人人都说对主公忠心耿耿,可那辛评为何贪生怕死,投降了刘备?”
“他哥哥能降,他也可能会降!”
“请主公立刻将他下狱严审,看他还敢不敢抵赖!”
辛毗愤怒地指着逢纪斥责道:“好一个逢元图,我们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同为臣子!”
“你却以私废公,故意借题发挥,想要置我于死地!”
“你到底有何居心?”
逢纪被怼得一时语塞。
他太心急了,只怕袁绍一时心软,放过这件事。
所以急忙建议袁绍把辛毗抓起来。
这种急切反而让人怀疑他确实想趁机除掉对手。
袁绍何等聪明,怎么可能看不出逢纪的意图。
“辛毗,你当真对孤忠心耿耿,并无二心?”
袁绍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
辛毗连忙叩首道:“我对主上的忠心,天地可鉴。”
袁绍沉默了一会儿,挥挥手说:“我只是随口问问,不必太过惊慌,起身吧。”
辛毗暗自松了一口气,再三称赞了袁绍英明后才站起身来。
逢纪大失所望。
原本想着借此机会彻底扳倒辛毗,却不料袁绍竟然没有追究到底。
别说把辛毗关起来,连怀疑之意似乎都消失了。
“行了,不用多想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袁绍摆摆手,话语中甚至还有几分安慰之意。
辛毗如释重负,匆忙告退离去。
“主公啊!”
“证据确凿,辛毗明明已经投靠了刘备,那信上涂抹的部分肯定是刘备给他的指示!”
“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
逢纪迫不及待地质问起来。
袁绍瞪了他一眼,不悦地反问:“什么叫证据确凿?”
“你就想让我凭着一封可疑的信,把心腹谋臣抓起来拷打吗?”
“其他大臣会怎么想?”
逢纪顿时哑口无言。
“你想致辛毗于死地,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袁绍眼中有几分讽刺,点破了逢纪的心思。
逢纪吓了一跳,连忙拱手辩解说:“主公明鉴,臣自然是出于忠心,才直言进谏。”
“臣绝对无私,天地可鉴啊。”
袁绍不过是敲打一下逢纪而已,顺势安抚道:“我只是随便说说罢了,你的忠心我是知道的。”
“只是我的难处,你也该体谅一下。”
逢纪松了一口气,又说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只凭一封可疑书信就拿下辛毗,难免会引起人心惶惶。”
“主公考虑周全,臣思考不周。”
“只是臣担心,若不对辛毗采取措施,万一他真的投靠了刘备,岂不是早晚成为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