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说是金小眼儿了,我都气的直想上去踹这个败家娘们几脚。

杨老大没亲自过来,而是寄了一封信,那肯定是遇到什么事儿脱不开身,或者是需要我们过去帮忙。

结果这败家娘们居然收了信给忘了,在抽屉里放了两个多月。

要是真因为这一封信耽误了大事儿,那损失可就大了!

“嬲你娘啊!”二叔也气的骂了一句,赶紧从金小眼儿手里接过信,打开看了看。

信已经被金小眼儿拆开看过了一遍,上面用红色钢笔字密密麻麻的写了大半篇,看上去说的事儿还挺多。

二叔也是看了好几分钟才看完。

当看完信后,二叔的脸色铁青,攥着信纸的拳头骨节发白,我心里也有了预感,杨老大寄来的这封信,事儿很大!

孙反帝也是一副迫不及待的赶紧问道:“姜老板,信里说了啥?”

二叔猛出了一口气,语气阴沉道:“这封信不是杨老大写的,是杨老二写的,他们现在……应该是凶多吉少了!”

“啊?”

“啊!”

虽然我已经提前预感到,信里面应该有大事儿,但听说杨家兄弟和老胡可能在景德镇凶多吉少了,还是惊讶的如当头一棒。

接着二叔又细说了信中的全部内容。

在我们走后,钟红蝉确实没有完全相信我们,又在他们当地找了一个团队,让杨老大和老胡带路,重新下了一次干越王墓。

杨老二因为手臂受伤,并且伤口还感染了,在医院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所以就没跟着一起去。

杨老大临走时跟杨老二留了话,因为我们之前只字未提悬空墓、天车和鲁班船的事儿,所以杨老大这次跟着钟红蝉新找的团队重新下去,也不准备把这些说出来,就打算用一艘充气皮划艇,带着他们在地下暗河顺着水流随便溜一圈,假装什么都没找到,应付一下就行了。

之所以要用这种办法应付,是因为钟红蝉找的团队都是很厉害的盗墓高手,如果带他们看到悬棺,说不定会爬上去看到天车,和悬空墓坍塌的根基,从而想到陪葬品全部都掉落到了下面的暗河,再下去打捞,那就干脆连悬棺都不告诉他们。

结果杨老大和老胡带着那个团队下去之后,失联五天都没见人回来!而他们下去时,身上就只备了两天的食物。

备了两天的食物,却在地下暗河失联了五天!

杨老二心里着急,钟红蝉同样也急,就又出高价从道上找了一个专业团队,这次让杨老二带路下去找人。

那时杨老二高烧才刚退,带路下去救他大哥,那肯定是义不容辞。

杨老二在临出发之前,就给我们写了这一封信。

让我们见到信之后去景德镇的珠山区中山南路745号,那是他们租的房子,钥匙放在了门头左边的一块活动砖缝里。

如果我们过去看到钥匙还在,就代表他也没回来,大概率也是出事了!

只有我们对干越王墓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杨老二拜托我们,要是他也出了事,赶紧帮忙回景德镇救人!

可这封信都已经写了两个多月了,要是人出事,现在都生蛆了……

“嬲你娘啊!”二叔说完话,又怒骂着把信撕碎,点了根烟猛吸了几大口。

金小眼儿媳妇看我们四个人脸色都非常难看,她心里也知道这封信的重要性,蹲在地上捂着脸,抽泣着不敢吱声,甚至大气儿都不敢多喘。

“姜老板,怎么搞?”孙反帝看着二叔问道。

二叔大口的抽着烟,烟熏的他不得不眯着眼睛,表情阴沉道:“回!肯定回去!”

接着二叔又扭头看着金小眼儿说道:“老金,现在赶快去准备家伙,四套潜水设备,多备点便携氧气瓶,水管、绳子、急救药……还有雷管……”

“再弄几把枪防身!明天早上就回景德镇!”

金小眼儿点了点头,拿上大哥大赶紧出去准备装备,临走时还不忘再臭骂刘艳艳一句。

二叔说的这个回去,不是奔着救人去的,我们也想救人,但这都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如果杨家兄弟和老胡真的一直失联没回来,那肯定是凶多吉少,折里面了。

我们这趟回去,目的是那副沉入暗河的棺椁。

杨老大和杨老二两趟全部失联,就说明暗河里的那副棺椁应该还在!

次日清晨,天灰蒙蒙刚亮,我们四个人开着面包车,拉着满满当当一车的工具装备,就火速赶往了景德镇。

去景德镇的路上,我们也对杨老大的失联原因进行了分析。

杨老大和老胡第二次带路下去,没有把鲁班船的事儿说出来,想的是坐皮划艇带人顺着暗河的水流随便溜达一圈,应付一下,实在找不到,肯定也就回去了。

但是杨老大低估了暗河的危险性,怀玉山下面的暗河不仅大,而且河道复杂又曲折多弯。

一旦在暗河里迷失方向,再想原路出来可就难了。

这也是当时造墓工匠设计鲁班船自动驾驶,往返运送造墓材料的主要原因之一。

杨老二的失联,应该也是类似。

我们一路上车开的很快,中途除了加油、撒尿和中午在国道边吃了顿饭之外,几乎就没有停。

到了下午三点多就赶到了景德镇,没有直奔怀玉山,而是先去杨老二给我们在信中留的地址看了看。

杨家兄弟和老胡住的地方是一片出租房,这里以前是景德镇一个国企窑厂的员工宿舍,后来窑厂倒闭,就改成了出租房。

我们按照地址找到了745号,发现门是开着的,还有一个穿开裆裤的小男孩儿在门口撅着屁股一边撒尿,一边玩泥巴。

地址是对的,怎么门是开着的?

是杨家兄弟回来了?

也不排除有猫腻!

我们带着疑惑还有几分谨慎,站在门口朝屋里看了看,屋里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正坐在半自动拉坯机前捏坯体,周围的木架上还摆放了很多塑造好的花瓶坯体。

在当时的景德镇,很多窑厂的工人家属都会把一些手工活拿到家里去做,既能照顾老小,还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你们找谁?”那妇女看我们站在门口歪着头往屋看,停下了手上的活儿问我们。

二叔看这妇女十分朴素,也就放下了戒备,说是来找个朋友,给的地址是这儿……

结果话都还没说完,那妇女就说,自己也是刚租了这个房子没多久,上一个租户两个月前就不见人了,因为这是月租房,房租到期不见人,房东就把房子转租出去了。

听了这话,二叔又抬头看了看左边的门头,墙上确实有一块活动的砖头,抽出砖头朝里一看,里面静静的放着一把钥匙。

基本上和我们想的一样,杨老二下去找人,也没有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