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一早便准备好了,时辰一到,昨日一行人立刻又出发前往了考场。
今日考场外的人数并没有昨日正试缩减了考生而减少,反而更加多了。
因为不管是这次院试的考生以及家属还是别的百姓们,大家都好奇这次进入复试的考生们到底都是谁?长相具体是什么样儿的?
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昨日正试出案第一名的陈延,几乎在场所有人都无比好奇第一名的长相。
陈延等人依旧是到提前相约定好的目的地,一来,就见到已经到了的董明等人身边围满了不少人。
他们正在和几个陌生人交谈着什么,双方都笑容满面的,气氛很是和谐。
见陈延来了,大家纷纷告别说话的人,和陈延打招呼。
“延哥儿。”
“小先生。”
陈延笑眯眯的过去,拜见了几位同窗好友的家长,而后便自顾自的和董明、纪溢之等人聊了起来。
陈老三也去和董明、赵百川的爹聊起天来。
“陈兄,今日看着精神很好啊!”
“是啊,昨日喝了那么多酒,今儿个依旧精神抖擞啊!”
“哈哈哈,那点酒对在下来说,小意思,哈哈,小意思!”陈老三笑容满面的回应着两人的话。
他才不会和他们说,昨日回去,他直接躺在床上睡到了天黑才醒过来。
幸好儿子给他喝了醒酒汤,不然睡得更沉。
陈延虽然在聊天,但是也听到了自家爹死鸭子嘴硬的话,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无奈。
要说男人哪里最硬,当然是嘴最硬了。
他爹尤其是。
冯归也不过来和众人寒暄什么,他已经自顾自的去了昨日的小摊贩那里坐着去了。
这又有遮阳棚子又有桌椅,旁边还有人伺候,这小日子不要太美好啊!
陈铁柱不满冯老头这般悠闲,自己也挨着过去坐着休息了。
见冯归看过来,他冷哼一声,“看什么看?你能坐我不能坐啊!”
啧!
这,他还没说什么呢,怎么就这么暴脾气。
冯归刚起床没多大会儿,没心情与老固执斗嘴,只慢悠悠的伸手示意,“请坐。”
声音懒洋洋的,活像是没长骨头一般。
陈铁柱看得眉头夹得死紧。
这哪里有一个教书先生的沉稳大气!?
内心腹诽个不停,陈铁柱倒是没有说出来,目光只看着延哥儿和自家三儿与别人聊天。
“不是,第一名陈延到底是谁啊?有谁知道吗?好想知道到底是谁啊?没想到竟然能够将我家少爷挤下去,真是了不得啊!哎?兄台,你知道陈延是谁吗?”
巧了不是,被路人询问的正巧就是晏熙。
但晏熙可不打算告诉他,他淡笑着说道,“不止兄台好奇,在下也好奇这第一名究竟长什么样呢?”
“啊?是吧,这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比我家少爷名次还靠前,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你知道我家少爷多少名吗?是第三名哦,厉害吧!”小厮一脸的得意和傲然。
听到这话,晏熙不乐意了。
什么叫名不见经传?
他反问道,“你家少爷叫什么名字?”
“庞若,我家少爷叫庞若!很熟悉吧,我跟你……”
晏熙直接打断这小厮侃侃而谈的话,“这么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你也好意思拿出来说,听都没听说过!”话落,不理会小厮目瞪口呆的表情,他直接抬步走了,身影冷傲的一批。
“你什么意思?我家少爷还名不见经传,是你孤陋寡闻吧!?气死我了!呸!”
这边,纪溢之拐了拐陈延的肩膀,打趣道,“小先生,你家这小厮倒是护主得很。”
还挺有个性的。
陈延笑笑没说话。
但嘴角明显扬起,说明心情不错。
“入场时辰快到了,儿子,你们赶紧的过去排队吧。”陈老三过来提醒着。
闻言,陈延几个拿着考篮准备出发了。
“儿子,爹在外边等你。”陈老三别的什么都没说,只说了这句话。
说多了,他怕给孩子压力。
这边,陈铁柱也过来了,他嘤嘤嘱咐道,“延哥儿,你进去后饿了要记得吃些东西啊。”
别的话,陈铁柱也没有再说,主要也是怕给了压力,倒是失了正常发挥。
陈延一一点头,就连冯归也难得的过来说了一句,“达到预期,就送给你一个礼物。”
闻言,陈延笑了。
“先生说话算话,到时候我可以自己选一样吗?”
冯先生手里好东西可不少,比如,孤本,又比如名家字画,还比如,古董花瓶,这些他都感兴趣。
“财迷样儿,自然,任由你选一样。”冯归看着眼前小子那明显的笑容,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早就知道,这小子在打他安歇宝贝的主意。
“嘿嘿,下晌见,先生。”
说罢,陈延和自家老爹和爷爷告了别,朝门口排队的地方走去。
董明等人也都接受了家中的嘱咐,现在正排着队等候入场呢。
对于儿子和冯老的话,陈老三心中疑惑不已,与同样满脸问号的亲爹面面相觑。
……
院试第二场考试复试通常不需要重新排号舍,但依旧需要重新唱保。
陈延等人经过唱保等一系列流程总算是成功入场。
来到自己昨日的号舍,陈延开始将油布搭上,固定住。
不管下不下雨吧,给弄好确实比较安心一些。
很快,复试的试卷发放下来了。
陈延照旧看了看题目。
复试考《四书》文一篇,策问一道,五言八韵诗一首。
陈延看了看,嗯,和以前的复试考得是一样的。
《四书》文和五言八韵诗不说,都是大同小异。
只是,这次考的策问的题目也算是算术题了。
看来这科举改革真的要将算数一道的比重增加了。
策问的题目是:某地盐引每引定价二百五十贯,盐商购引后,每引盐可获利一百贯。盐引需以银兑换,市间银钱比价为一两银换一贯二百五十文。若某盐商欲购四十引,需银几何?扣除成本后实际获利折合铜钱多少贯?(结果保留整数)
这对陈延来说很简单了。
他先是做了他认为最简单不过的策问,其次做《四书》文,最后再做五言八韵诗。
他思考了一番,开始下笔。
依旧用草纸先写下答案,后面再挪到考卷上。
陈延先用自己现代的算法将答案算出来,而后再用现在科举考试的方式重新写一遍。
“今欲购盐引四十引,每引定价二百五十贯,一贯为千文。以筹算之法,当以四十乘二百五十,得一万,复以万乘千,遂得铜钱千万文。又知市间银钱之兑,一两银易钱一千二百五十文。欲将铜钱折银……”
……
考场内,众考生看到策问题的时候,除开对算数一道有些兴趣的,其余人心中不知已经咒骂了多少遍出题者。
尤其是那些偏好文学类,不喜算数的考生,现在只觉得自己头都大了。
纪溢之这样对算数一道略有研究的人,这会儿也觉得有些难度了。
这道题目难度属于中等偏上。
从运算复杂度来看,它涉及多步乘除运算,如盐引总价计算、银钱换算等,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筹算方法,具备扎实的计算功底 ,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但思考一会儿,对于他来说,勉强还能做。
而董明和赵百川两人看到策问题目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傻了。
这想到今儿个复试应该又会有算术题,两人还暗自高兴了一会儿。
现在嘛,这个题目未免有些难度了。
两人苦着脸皱眉深思。
被难倒的人不算少,但绝大部分还算是游刃有余,毕竟到底是从众多考生中拼杀出来的。
……
从太阳初升到日落西斜。
陈延满意的看着书案上写得整整齐齐的字迹。
接着又检查了两遍,确认没什么问题后,才懒懒的趴着等待考试结束。
……
期间等待的时间是漫长而无聊的,陈延东看看西看看,见大家都在奋笔疾书,便也小心的不发出别的噪音来打扰旁人。
不知过了多久,陈延终于听到了那声天籁之音。
“考试已毕,待收完考卷,诸生便有序离场,三日后于府衙门前观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