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的人,除了一些单位需要值班以外,绝大部分的工厂都放了假,但是农村可不一样。
如果是往年,到了过年一家人也会为了过年忙活。
但是贾家村可不一样,他们的集体食堂还在,大家伙还是一起吃饭。
村里各家的粮食都上交了,家里也没有粮食。
就是有粮食,他们也没有工具做饭,在大炼钢的时候,家里的锅啊,刀啊,都上交了,想做饭也没家伙事。
所以贾家村的年夜饭还是在集体食堂吃。
既然不用做年夜饭了,队长和支书一合计,那就接着干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就把人全部都开到河边,接着挖河道,现在地里又没有什么活,挖河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贾张氏上午干完活,才刚回到家里躺下,还想着今天大年三十,还能不让休息半天吗。
还没等她睡着,就被喊了起来,去挖河。
贾张氏骂骂咧咧的从炕上起来。
她也不想去,关键是在农村,你不干活,真不给饭吃,贾张氏从家里带的那点东西早就被她吃的干净,所以为了吃饭,她在不乐意,也得去干活。
现在的贾张氏后悔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肠子都快悔青了。
为什么自己要破坏傻柱相亲,没有饭盒就没有饭盒呗,最起码在城里不用干活,还能吃的饱,哪能像现在这样,一顿两个窝头,别说吃饱了,不饿死都是烧高香了。
这会贾张氏就想着她儿子贾东旭这两天放假能过来看她,在给他送点好吃的,最好是能带她回京城,接着去过城里人的生活。
要不说母子连心呢,贾东旭在家的时候,也在想着他老娘呢。
贾东旭对秦淮茹说道:“淮茹,家里还有多少粮食,我准备明天下乡去看看我妈,这老长时间了,也不知道她在老家怎么样。”
秦淮茹当然不乐意贾张氏回来。
可以这么说,贾张氏被撵回乡下的这十来天,可是秦淮茹过的最痛快的日子。
每天没人管她,也没人蹉跎她,家里少了贾张氏,粮食也够吃的。
每天只要做好家务,照顾好孩子就可以了。
这才是秦淮茹想象的城里人生活,之前有贾张氏在,那过的是什么日子。
现在贾张氏被撵回乡下了,每天晚上秦淮茹和贾东旭活动,都能放的开了,一点也不像以前这么憋屈,生怕弄出点什么动静,被贾张氏听见。
所以贾东旭这几天也是痛并快乐着,一直都是因为家里小,住不下,贾张氏住在外间,他哥秦淮茹的夫妻生活都很不如意。
现在每天晚上只要把孩子哄睡着,剩下的时间都是他俩的,所以最近贾东旭每天都是扶着腰起床。
所以贾东旭也不太想让贾张氏回来。
但是贾张氏毕竟是他妈,这过年了送点东西还是应该的。
秦淮茹每天做饭,当然知道家里还有多少粮食,“东旭,家里的粮食还有一点,不过老家不是还有大食堂吗,妈在老家吃饭应该不是问题。”
在秦淮茹的认知里,集体食堂就是可以随便吃,不仅可以吃饱,而且吃的还好。
贾东旭多少比秦淮茹知道的多点,所以并没有像秦淮茹这么乐观。
“现在的集体食堂也不是随便吃了,也是定量,而且不干活,就没饭吃。
估计妈在老家,吃的也不好,还得干活,况且她身体还不好。
明天我带点粮食回老家看看。”
秦淮茹有心阻拦,但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今天是大年三十,她也不想因为这些事和贾东旭起争执,而且她还得维护好她贤惠媳妇的人设。
贾张氏跟着村里的人干活,累的半死,终于到了放工的时间。
干活的时候拖拖拉拉,但是吃饭的时候,贾张氏可比谁都积极,往往都是第一个到食堂。
贾张氏对于今天得年夜饭可是期待好几天了,在怎么说这也是过年,食堂不得摆起席面来。
当贾张氏到食堂的时候,想象中的饭菜飘香并没有出现,食堂还是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今天到底是过年,伙食还是有点区别的,平日就两个窝头,一碗开水,其他的就没有了。
今天多少有两个窝头,还有一个二合面的馒头,再加上一碗没多少油水的白菜汤。
贾张氏拿着窝头馒头,端着白菜汤,问道:“没了。”
打饭的妇女眼皮也不抬,“咋了,嫌多是不是。”说完就要把贾张氏的碗给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