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烽火淞沪 > 第276章 家属到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已过一周,在这漫长的等待后,一支由 5 艘货轮组成的庞大船队,终于缓缓地驶入了海防港。

陈哲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

他迫不及待地亲自赶往港口,去迎接这支承载着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船队。

为了让这次迎接更加有序,陈哲提前拿到了家属名单,并将那些家属要来的官兵们提前安排到了港口。

这样一来,当船只靠岸时,官兵们就能第一时间与自己的亲人相见。

终于,船只稳稳地停靠在了码头上。

陈哲远远地就看到了官兵们整齐地排列在码头边,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喜悦。

而在船只的甲板上,家属们也纷纷走下船来,与亲人团聚。

陈哲注意到,其中有一半的家属将会被送往永乐岛。

这些人都是在永乐岛的那个旅的亲人,他们将在那里与自己的家人共同生活。

为了妥善安置这批家属,陈哲特意将他们安排在了海防港的空营区内。

虽然这里的条件相对简陋,但至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临时的栖息之所,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对于那些有亲人在越南的官兵,陈哲则让他们自行接回家属。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家属的安全,又让官兵们能够与家人共度一段难得的时光。

最后,陈哲决定给官兵们放 10 天的假,让他们能有充足的时间与久别的家人团聚。

在这 10 天里,官兵们可以尽情地享受亲情的温暖,弥补长时间分离所带来的遗憾。

随船而来的华丰银行的工作人员被送往军营进行存款业务的办理,在船队返回时这些银行的工作人员会返回香港,陈哲本着存取自由的原则没有强制官兵存款。

陈哲并没有在家属的事上耽搁太久,他紧接着前往码头,去查看那些被打捞上来的船只。

经过一番努力,工程船已经成功修复,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然而,那条轻型驱逐舰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它依旧处于维修阶段,而且情况不容乐观。

在这条船的前主炮甲板处,有一个洞,,那是被炸弹炸出的痕迹。

这个大洞使得维修工作无法继续在此处进行,但幸运的是,该这条船其他部位受损不严重。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两条轻型护卫舰也遭遇了困境。

它们现在被困在了码头的淤泥之中,负责打捞的官兵们和日军俘虏们齐心协力,在海边打下了上千根木桩,并填下了数千个沙包,将这两条船紧紧地围了起来。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船的两侧填入了大量的石块,以确保船只能够获得平衡。

经过一番努力,海水终于被抽干,这为后续的维修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俘虏们展现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正在船只两侧搭建木架子,以便对船身的破洞进行修补。

这个修补过程相当复杂,需要耐心和精确的操作。

不过,这些日本海军俘虏显然具备相当的实力,他们熟练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

值得庆幸的是,这两条船沉没的位置恰好就在码头附近,部分舰体仍然露出水面,这给打捞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尽管如此,要使这两条船重新漂浮在水面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修整。

陈哲计划将这两条船拖到上海造船厂进行维修,但考虑到修复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就先在这里用免费的劳动力先修着,半年内恐怕是无法完成修复工作了。

面对这一情况,陈哲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船队返航的时候,将那条轻型驱逐舰先拖往上海进行维修。

尽管维修成本颇高,但由于他无法购买到战舰,只能选择花费大量资金来修复这些受损的舰艇。

日本战俘只能初步对两条护卫舰进行简单维修,以节约成本。

在陈哲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美国人的军舰来过越南,并运走了两次日军战俘。

如今,留在越南的战俘数量已经减少到了两万多人。

陈哲安排了自由轮停靠在港口,负责装载木材。

而他自己则率领着其他 4 艘船只,驶向了南沙群岛。

这些船只上装载着大量的石块以及用麻袋盛装的泥土。

陈哲对于南沙群岛的开发计划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

近期内,陈哲并不打算再向南沙群岛运送物资了。

他的目标是在南沙群岛已经施工的岛屿上建造相应的居住设施。

一旦这些工作完成,他将会暂时停止对南沙群岛的进一步开发。

经过 3 天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永署岛附近。

他让船员们将石块纷纷投入永署岛一侧的海里。

随着石块的不断坠落,原本平静的海面溅起了朵朵水花。

一条船的石块丢完,另外一条船上,见丢到海里石块已经在浅水区填出一块区域,陈哲又指挥着船上的人将上千包装有泥土的麻袋丢在那些露出水面的石块上。

这次他们将岛屿一侧扩大了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至少有泥土的地方可以试着种些蔬菜。

张小亮向陈哲详细地汇报了近期的工作进展情况。

他告诉陈哲,施工队伍已经在几个大岛上顺利完成了水泥房屋和哨所的修建工作。

这些房屋和哨所不仅为守岛官兵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也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陈哲对施工队伍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下令将 12 门 92 步兵炮卸载到岛上。

这些火炮将成为守岛部队的重要武器装备,增强他们的防御能力。

此外,陈哲还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他决定留下工兵营和突击营中有家属前来的官兵,让他们一起守岛。

这些官兵加上家属,总共约有360人。他们将成为这座岛屿的第一批守护者,肩负起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

而其他人员,包括那500名日军战俘,则将乘坐船只返回海防港。

同时,海防1连和4条炮艇将继续留在岛上,与守岛部队共同守护这片海域。

为了保障守岛部队的生活需求,陈哲特意留下了 20 条渔船。

这些渔船将成为守岛部队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生活物资来源。

在张小亮的带领下,守岛部队将分到几个有修建房屋和基础设施的岛上,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陈哲站在南沙群岛的岸边,海风轻拂着他的脸庞,他看着张小亮。

“张小亮,你们将在这里扎根下来。”陈哲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格外坚定,“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给我发报,我会派水上飞机过来支援你们。岛上缺水,所以你们要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并尝试自己种植一些蔬菜,这样可以解决部分食物问题。”

陈哲指了指远处的海域,继续说道:“我这次给你们带来的渔网都是捕鱼利器,海里的鱼类资源丰富,你们不会缺少食物。同时,你们还要与永乐岛的张铁部保持密切联系,互相支援。”

他扫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对张小亮说:“你们还需要自己修建一些必要的设施,建筑材料和木材以及 50 吨钢管都已经卸在太平岛上了,你们用渔船自己转运。并且,永署岛有淡水井,这是个宝贵的资源,一定要合理利用。”

陈哲留下 10 部背负式步话机和两部电台以及 200 个手电交给张小亮,他对张小亮说道:“这些通讯设备很重要,你要确保每隔 7 天向师部汇报一次情况。”

张小亮清点了设备,郑重地点点头,“请师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扎根在这里,建设好这片土地。我们会努力把码头修建得更好,让大船能够安全停靠。”

陈哲微笑着拍了拍张小亮的肩膀,“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

然后,他转身与其他人一起登上了返回海防港的船只,留下张小亮和他的团队在南沙群岛开始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一条货船缓缓驶离港口,独自前往永乐岛,船上载着永乐岛官兵的家属们,他们将与在永乐岛的亲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