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国内的陈哲,一直都待在上海,全身心地跟进军舰的维修进度。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 1946 年 3 月底,就在他专注于战舰线路改装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重庆的命令。
这个命令让陈哲心中不禁一紧,他不知道这次被叫去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
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回到住处的陈哲面色凝重地让王慧安帮忙迅速收拾好行李。
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仿佛时间紧迫,不容耽搁。
陈哲心里很清楚,这次回重庆并非轻松之事,而是去接受批评和问责的。
他不禁感到压力倍增,但同时也明白这是无法逃避的责任。
为了确保行程的安全,陈哲深思后决定选择乘坐水上飞机前往重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开一些潜在的风险,还能更快速地抵达目的地。
而另外的两架水上飞机,陈哲则将它们停放在了香港。
这样的安排并非随意,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通过将这三架飞机转移到怡丽洋行名下新成立的东亚航空公司名下,陈哲巧妙地避免了它们被人觊觎或惦记的可能性。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了重庆的机场。
陈哲深吸一口气,迈出机舱,感受着重庆的气息。
下了飞机的他他并没有直接前往军政部,而是决定带着随行的人员先去大姨那里。
他心里明白,只要有大姨在,就没有人敢轻易对他动手。
大姨一直以来都对他关爱备至,这次也肯定不会例外。
大姨见到陈哲后,满脸忧虑,赶忙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焦急地询问事情的经过。
陈哲看着大姨关切的神情,心中一阵感动,他安慰大姨道:“大姨,您别担心,我明天先去开会看看是什么事,他们不敢拿我怎么样的。等我回家后,咱们再一起商量对策。”
大姨听了陈哲的话,稍稍放心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嘱咐道:“好,那你一定要小心啊,有什么情况及时跟家里说。”陈哲点点头,表示自己会注意的。
第二天,陈哲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军政部的会议室。
当他推开门的那一刻,一股紧张的气氛如同一股寒流般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定了定神,环顾四周,只见会议室里坐着的人,他不管认不认识,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仿佛要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他内心的想法。
这让陈哲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
会议开始后,军政部的大佬们毫不客气地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质问。
陈哲这才知道,原来军政部之前下达的命令是让他率领部队前往东北,执行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然而,陈哲却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将部队运到了上海,并且在那里停滞不前,完全没有按照上级的指示行动。
这一举动显然违背了上级的命令,也让军政部的大佬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陈哲试图解释自己的决定,但他的理由并没有得到大佬们的认可。
更糟糕的是,陈哲占据南沙群岛的事情竟然也被特战第 1 师里军统安插的人员捅了出来。
这无疑给原本就违抗军令的事火上浇油,让他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面对大佬们的指责和质问,陈哲感到十分无奈和委屈。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行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部队和完成任务,但现在看来,他的做法却引起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大佬们并没有对他过多地刁难,只是简单地告诉他先回去休息两天,等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陈哲如蒙大赦般回到家中,心中虽然仍有些忐忑不安,但至少暂时摆脱了那紧张的氛围。
他将整件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姨,希望能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建议和帮助。
大姨听完陈哲的叙述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她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可能会被有心之人做文章,绝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拨通了老蒋的电话。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了老蒋的声音,大姨也不绕圈子,直截了当地问道:“介石,军政部让陈哲来重庆开会,期间受到了问责,关于陈哲的事情,你过问一下,看看到底打算怎么处理?”
老蒋显然没有料到大姨会如此直接,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他终于开口说道:“这样吧,让陈哲来行营见我,我们当面详谈。”
大姨听后,语气坚定地说:“不行就卸职退役吧!”
她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老蒋不能给陈哲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那么她宁愿让陈哲离开军队,也不愿看到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老蒋显然有些为难,但在大姨的一再坚持下,他最终还是再三保证会妥善安排好陈哲的事情。
得到老蒋的承诺后,大姨这才放心地送陈哲前往行营,并特意带上了 100 根金条,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