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工艺流程都已经教给了三位先生,甚至配方工艺李辰也写了张单子给了他们。
李辰相信,以这三位先生的聪明智慧还有科研精神,只要自己开启一个思路,他们就会疯狂研究下去,只要中间过程中,自己再适时稍加点拨,他们一定能研究出更先进的东西来。
这也让他不禁感慨,人才,无论是什么时代,都是最重要的!
别的不说,让他省了多少事儿啊。
要不然,他自己一身是铁能打几颗钉?
并且,有了望远镜之后,也能充分运用到军事上,观察敌情、排兵布阵、远程打击、斩首行动,那简直就是辅助性的神兵利器!
不过,当务之急,李辰是想让他们再造出几个出来,然后,优先用到投石机上作为最原始的观瞄系统,辅助校正、远程打击!
当然,过程中,李辰还得让他们紧急培训出一批学员来,包括各类操作手、观瞄员,作为原始的炮兵兵种,用于进行远程打击。
对于炮兵这个兵种,李辰绝对不是当成辅助兵种的,而是当做一个主要兵种来培养。
甚至在日后,不排除是与骑兵同等重要的位置。
做为后世的军事大家人物,真正血雨腥风中杀过来的佣兵之王,他当然清楚炮兵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
可以说,后世的热战,一场战争打下来,大部分阵亡的军人都是死于炮火。
就算是放在现在,投石机的威力虽然无法与现代火炮相比,但只要运用好了,无论是杀伤威力还是杀伤效率,都远超过兵卒对砍,短时间内造成的杀伤甚至不亚于骑兵。
所以,李辰还是准备大力发展各类投石机包括远程打击部队,以后肯定会大放异彩。
回去的路上,无意中他倒是看见,正有几个人举着火把,拿着小本子蹲在地里,边看着麦子,边记录着什么。
走到近前才发现,居然是陈博一群人。
此刻,陈博也看见他了,登时就站了起来,带着那几个人兴奋地跑了过来,边跑边挥手道,“好大哥,你干啥去啊?”
他明明已经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了,却依旧管李辰一口一个“好大哥”地叫着,也让李辰颇有些无语。
不过他倒也理解,这种具有某方面专长的痴人,一旦认准了一门,那可是啥也不顾的,这也从侧证明了对他的认可。
“你在这里干什么呢?”
李辰问道。
“我们在看麦子的长势呢,就要看看那肥下去之后,能有啥成效。”
陈博嘿嘿一笑道。
“哦?那看到了吗?”
李辰来了兴趣。
“当然看到啦,喏喏,这是我们特意留下的一块地里没有施肥的麦穗,这是严格按照你的要求施肥的麦地。
天哪,瞅瞅,瞅瞅,这穗子比没施肥的穗子大上一圈儿啊,这复合肥,简直太有效果了。”
陈博拿着两株明显不一样大小的麦穗叫了起来。
李辰望过去,也松了口气,果然,施了复合肥的麦穗就是不一样。
“你预计,每亩能增产多少斤?”
李辰掂了掂了两颗麦穗,转头问道。
“单从现在看,至少是每亩四十斤,这简直相当于过去产量的一小半了。
我们从麦穗的大小、穗粒的颗数几个方面做过严格的测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陈博一提及专业领域,两眼放光,口齿流利,头脑清晰,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满口乱骂一根筋的家伙了。
“要是灌浆期再来一遍肥呢?会不会产量再增?”
李辰微微一笑问道。
“这个,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我们没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也不好判断。”
陈博挠了挠脑袋道。
“放心,一定会的。到秋收的时候,咱们看产量。”
李辰笑道。
“好大哥,你啥时候再教教我们几个呗?我们现在就想着跟你研究农学呢?”
陈博嘿嘿一笑,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没问题,等闲下来的时候,我找你几个好好地探讨一下。
不过呢,在此之前,你们最好从麦子收获后如何提升研磨效率和出粉率入手,研究一下新型的磨麦工具。”
李辰微笑道。
“这个我倒是没细想过,不过,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手推磨嘛,而官家的大粮仓,倒是有用到水磨的……”
陈博作为农学博士,当然对这方面了解极为深入,侃侃而谈。
“我觉得,还是太落后了,出粉率太低、含杂率太高、效率低下、浪费太多。”
李辰摇了摇头。
“那,那还能咋改进?”陈博瞪大了眼睛问道。
旁边几个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象山学院的学生,还有两个对农学也感兴趣的新村的少年,都看着李辰,眼神如饥似渴。
“第一,升级水力磨坊,利用水力,改进叶片设计,扩大水轮,并进行多级传动,并设计连排磨!
第二,改良石磨结构,用更硬的花岗岩制作磨盘,不要再用传统的石灰岩了,精细打磨至镜面状态。同时进行磨齿优化,改成人字形交叉纹路。并在磨盘间设置木楔调节装置,根据小麦湿度,动态调整缝隙,减少重复研磨损耗。
第三,……”
李辰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一群人登时都听直了眼,旁边几个人拿着纸墨,不停地一通记。
陈博没动手,但他脑子特别好使,李辰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保证半个字都不会忘。
“如果真能实现我说的这些,老陈,我相信一台水磨至少每天能磨三千斤以上,是普通手磨的十五倍。
面粉的产出率可以达到八成,不再是以前的六成。
损耗率能降到一成以下,不再是以前的三成。”
“降损耗、提产出……两相结合,我的天,要真能实现的话,那,那至少还能在每百斤面粉的基础上再多出来至少二十多斤哪!这产出,可实在太惊人了!”
陈博震惊地道。
“去研究吧,等你差不多有成果了,来找我,咱们再一起改进。
对了,有时间也去匠作营,跟喻浩他们几位先生再碰下头儿,看看他们能不能帮你解决一下农具制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李辰笑道。
“好,好,好!”
陈博激动地点头道。
如果真的成功了,那,那得提升多高的产量啊?
那时候,就算人口再多一倍,怕是也能吃饱饭了吧?
他满眼都是小星星。
而李辰考虑的也是这个问题。
粮食,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无论哪个朝代,都必须极度重视。
他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提升产量。
骑着马,李辰回去了木儿村。
回去后,吃过了饭,又去匠作营等地方转了一圈儿,见各大工坊都是灯火通明,加班加点赶制不休。
宋时轮带着所有合作社的高层,天天在开会研究各种具体事务,务必要配合李辰打好打胜这一仗。
整个玉龙河新村,如一台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
李辰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
然后,他狠狠地收拾了小婢妻一通。
在隔了两间屋子外的杂物厢房里,苏苏侧耳倾听,便听见“啪啪”地闷响声不绝于耳,好像李辰在抽着小婢妻大耳光的感觉,而且抽得那般密集。
小婢妻好像是在捂着嘴,发出了压抑不住的凄楚惨叫声,这也让苏苏心下一紧。
李辰居然,真的开始收拾婉儿额云了?
听起来,好像很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