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纸媒争相下场,民间对《谋杀》的讨论热情空前高涨。

谁要是聊天的时候,不说一句“人格谋杀”或者“社会性死亡”,便仿佛跟不上潮流,落伍的人,惹来同伴们的嘲笑。

说起来,这部短篇虽然讨论度高,但受欢迎的程度却不及胡为民的《甜蜜蜜》和《演员》。

究其原因,读者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可能会因群体差异、思想观念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呈现显着分化。

比如文学界都夸胡为民的这部《谋杀》写得好,大部分评论家聚焦于小说的现实评判性和写作技巧。可还有一部分评论家,认为短篇延续了“伤痕文学”的精神,甚至将其视为对人性异化的深刻揭露。

在市民群体中,一部分偏保守的群体对小说中宫女士的遭遇并不同情。

他们将宫女士的遭遇归咎于“不检点”。他们或许会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她要是真清白,谣言怎么会找上她?”

还有一部分读者看这部小说更是带着猎奇心理的,更关注“陪睡编剧”“勾引导演”等桃色情节,将其视为满足窥私欲的市井故事,而非社会批判。

好在,这一部分读者群体只占很小一部分,大多数读者对宫女士的遭遇普遍抱有同情心。

尤其是后来纺织厂女工潘小菊的抗争和寡妇小桃报警事件传播开后,不少女性读者得知后,也鼓起勇气,向家人或者厂领导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的事都得到解决。

时间近的还好说,犯事工人赔礼道歉,严重的甚至遭到开除。

可也有时间较远的,除了受害人,没有其他认证物证,只能不了了之。不过,她们也不是没有收获,经历了这件事,她们变勇敢了不说,还曝光了嫌犯,有效遏制了恶行的传播。

不少女同志感念小说给了她们力量,其中大部分人自发成为胡为民的书迷。

经过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小说《谋杀》的影响力已经不在局限于燕京。在热心读者的努力下,靠着手抄本,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向着全国蔓延开来。

不过手抄本到底没有印刷速度快和便捷,这种传播范围可能比较广,但速度还是很慢的。

……

就在小说发表三天后,胡为民居住的朗润园公寓有客人到访。

“谢导,没想到是您来了,我说今天一大早,窗户外的喜鹊怎么叫个不停。”

胡为民开门,见到是谢铁丽后,热情的将人迎进来,讨喜的更是话说得贼六,一点都不觉得烫嘴。

谢铁丽一大导演,又是电影圈的老前辈,让这么一位前辈私下里拜访胡为民,这事要是说出去,得惊掉不少人的下巴。

谢导本人也有些抹不开面,进门前就板着脸。不是他对胡为民有什么意见,还是那句话,他是老前辈。

他要是敞开门宴客,想巴结他的人能从他家排到东华门。

但是呢,谁让胡为民和龚雪受了委屈呢,还是他们北影厂没把事办好。

就凭胡为民把这事写成小说,他都不觉得这事能善了。甚至于,他都想好胡为民见到他会摆脸色。

这也是他一开始脸色不好的原因。

偏偏谢铁丽这回又猜错了,胡为民不仅没给他脸色,还热情招待了他。

不说像他徒子徒孙那样毕恭毕敬吧,但那待人接物还是让他感觉很舒服。

事情到了这一步,谢铁丽也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他惭愧道:“小胡啊,这次是我们对不起你和小龚同志,明明承诺了要尽快解决问题,结果没有做到,我们惭愧啊!”

“人查到了吗?”

惭愧不惭愧的,胡为民不关心,他就是想知道,北影厂这么些天下来,到底想通没有。

“人查到,厂里领导已经开会批评教育过了。”

“只是批评教育?”胡为民渐渐收起笑容,面容变得严肃起来,“我一个大老爷们被人误会了没事,大不了一笑了之。但人家是姑娘家,说封建点,事关清白,按照现代的说法,也关乎个人尊严和名誉!

这事可大可小,大了,谢导和领导们大约是了解了,小了说,人家姑娘受了那么大委屈,一点表示都没有,合适吗?”

谢铁丽已经汗流浃背了,他砸吧一下嘴,干巴巴道:“为民,我们北影厂肯定不会让你们白受委屈。可我们北影厂是单位,不是某个人的一言堂。

处理工人都是要上会讨论的,之前也开过会,但赞成处理那几个人的不多。

而且,这不是《甜蜜蜜》正在紧张筹备嘛,我们也是怕耽误到工作。”

“电影可以不拍。”胡为民淡淡道。

谢铁丽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什么?”

“我说,《甜蜜蜜》的筹备工作可以停下来了,剧本我不愿意给北影厂了。”

胡为民说得轻松,却如一记重击,差点没把谢铁丽砸晕过去。

谢铁丽连连摇头,他不同意:“不行,这怎么行,电影筹备都进行到最后阶段了,距离开拍也没多久,这时候怎么能停?”

“原着和剧本都是我写的,我觉得咱们不适合合作,怎么,北影厂还要强制我不成?我不还不信,咱们国家就没法律了。”胡为民冷笑道。

“小胡,你不要意气用事。”

“我这不是意气用事,我和雪姐都被人造黄谣了,结果你们连人都没处理,更没人道歉,对自己人包庇成这样,我很担心继续合作下去,面临的会不会是生命威胁。”

“不至于,真不至于啊!”

谢铁丽那个委屈啊,他们北影厂可是有着光荣传统的,可是在胡为民嘴里都成什么了。

“呵呵,反正我们没看到诚意。”

“小胡,要不这样,周末我们厂安排一桌,你和小龚同志都要参加,咱们把话说开,你看成吗?”

谢铁丽肯定不想一拍两散,他为了《甜蜜蜜》付出了不少心血,要是为了一两个人坏了大局,他如何能接受。

在他看来,首要工作就是取得胡为民和龚雪的谅解。人员即使一时半刻处理不了,也不妨碍她们道歉吧。

发生那么大的事,想靠时间拖延下去,拖延到当事人忘掉,她们怕是打错主意了。

胡为民也大致明白谢铁丽的想法,不就是想要修复双方关系,让他不要继续在报纸上爆料嘛。

他在心中思忖片刻就答应了下来,既然是想缓和双方关系,那就要看到对方的态度才行。

“谢导,你既然邀请我们去,这个面子肯定给你,但我们去了,别只是吃一顿饭,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北影厂的诚意。”

胡为民还是心软了。

主要是他不想龚雪和北影厂之间关系闹得太僵,说白了,龚雪是演员,北影厂资源不要太丰富。

要是能借着这次事件,多为她要几个女主角,龚雪肯定能起飞。

有了这话,谢铁丽放心了,他说:“肯定不会让你和小龚失望的。”

他豁下这么大脸来见胡为民,要是厂里还是犹犹豫豫,那这个和事佬他可就不干了,谁爱干谁去吧!

谢铁丽搞定了胡为民后,高高兴兴回到了北影厂。

汪厂长见到他后,连忙拽进办公室里,“老谢,怎么样,见着人没?”

“见着了,人家小胡心胸宽广,我过去也没给我摆脸色看,是个干大事的人。”谢铁丽感慨道。

汪厂长紧张道:“你和小胡谈了没有,究竟是个什么章程?”

“小胡对我们北影厂的办事效率很不满意。”谢铁丽摇摇头,接着神情严肃地说:“明明他和小龚是受害者,结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道歉也没有处理决定,小胡觉得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汪厂长懊恼道:“唉,快别说了,我都后悔死了,上面已经找我谈话了。”

“什么,那我们岂不是晚了一步?”

“不晚,最后处罚到什么地步,还要看小胡的反应再来决定。”

谢铁丽悚然一惊,食指指向上方,“小胡这是上达天听了?”

“具体情况我哪里敢打听,但能肯定的是,有大领导关注小胡。”

“十分关注!”

汪厂长怕谢铁丽不够重视,又补充了一句。

谢铁丽有些嫉妒了,“小胡才二十出头吧?”

两人相顾无言。

半晌,谢铁丽平复情绪后,才把请客吃饭的事情说了一下。

“应该的,咱们这回做差了,请客也只能弥补万一而已。”汪厂长闻言,松了口气。

谢铁丽道:“老汪,这不像你啊,我回来的路上,还担心你不同意呢。”

“作家的笔杆子谁敢得罪?我再不愿意,去的时候脸上都要挂着笑。”汪厂长摇摇头,接着又咬牙切齿道:“还是那几个小年轻给我惹的祸,咱们去的时候她们也要去!”

“厂里那些还活在过去的老顽固能同意?”

“不愿意又如何?我把小胡的那篇小说拍在他们脸上,看他们还有什么颜面再反对我的决定!”

这回汪厂长是下了决心,带着那几个闯祸精去负荆请罪。谁要是再反对,干脆从一线下来,等着退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