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胡一刀就是胡为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二章 胡一刀就是胡为民?

龚雪坐上回沪上的火车没几天,胡为民也收到了何成伟的催稿电报。

对于《黄飞鸿》的爆火,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因为早在七十年代末,武侠小说,尤其是港台作家的武侠小说便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

至于谁是第一个正式进入国内市场的武侠小说,其实是有公论的。

不是金庸小说,而是梁羽生的小说。

历史上,明年也就是1981年,《南风》杂志连载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这是港台武侠小说第一次公开在内地亮相,同年,《武林》杂志短暂连载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被叫停了。

金庸小说在整个80年代都属于盗版文学,没有出版社搞这个。

直到90年代初,金庸授权给三联书店,才出了一套正版的小说全集。

表面上是版权问题,实际上是立场问题。金庸是知名右派,在《明报》写了不少反动文章,之所以90年代初解禁,是因为他辞掉了明报社长一职。

那梁羽生为什么行呢?

梁羽生是左派,与大陆关系一直很好……梁羽生和金庸最早都在香港《大公报》任职,两人共用一张办公桌。

现如今,改开之后第一部公开亮相的武侠小说不会是金梁任何一人,而是他胡为民……哦不,是胡一刀。

说起来,他写武侠小说用笔名而不是真名,也是有苦衷的。

这个年代,武侠小说仍被官方归类为“封建糟粕”,他要是用胡为民的大名写武侠小说,恐怕会舆论哗然。

他还要加入作协,还想拿奖,自然不想那么快和主流决裂。

因此,批上“胡一刀”的马甲,也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至于会不会掉马,其实并不重要。

只要他现在不公开承认,官方也会当做不知道,他还是那个深受官方喜爱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

以后他加入作协,拿奖也不会有障碍。

等再过一些年,舆论宽松,他坦白马甲也不会有麻烦。

现在,他唯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拿这部作品影响北影厂的决策。

事关龚雪能否加入北影厂,留在燕京,他不得不慎重。

对此,他的把握还是挺足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少林寺》已经开拍了。

这部武侠或者说是功夫电影的影响力有多强,无需多言。

《少林寺》是官方支持拍摄的电影,电影厂好处拿了一大堆,他就不信北影厂一点都不羡慕。

只要他们有想法,就不会对《黄飞鸿》无动于衷。

论故事性《黄飞鸿》强于《少林寺》,论爱国情怀,《黄飞鸿》也比《少林寺》强,只要北影厂的决策者眼睛不瞎,不难发现这部作品拍成电影的优势。

至于何成伟的催稿,他当做没看见。

开玩笑,他现在超级忙得好不好。

每天要看史籍,还要忙《芳华》的收尾,之后还要写《大秦帝国》,哪里还有时间写《黄飞鸿》第二部。

再者,《黄飞鸿》第一部足足五万多字,足够《故事会》连载一年了。

他摩挲着下巴,想着自己该找谁聊一聊《黄飞鸿》的改编问题。

……

实际上,不用胡为民提醒,北影厂已经有人注意到《黄飞鸿》的改编价值。那个人就是江怀岩……

江怀岩最近总爱往厂里的图书室跑。

这天午休,他又捧着最新一期《故事会》看得入神,连茶缸里的高沫凉了都没察觉。

“老江,看什么呢,这么入迷?”汪厂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江怀岩猛地合上杂志,封面\"故事会\"三个字正好对着汪厂长:“您瞧瞧这本杂志!里面正在连载一部叫《黄飞鸿》的小说,上周厂里年轻人都在讨论,我一看——好家伙!就这开头,不比《少林寺》的剧本带劲?”

《少林寺》在国内拍摄,剧本内容差不多在行内已经传开了。

以江怀岩在北影厂的地位,知道也不稀奇。

汪厂长接过杂志,随手翻到折角的那页。

几千字阅读起来要不了多少时间,很快,他的眉毛渐渐扬了起来:“这描写...确实有画面感。”

“岂止啊!”江怀岩激动地拍大腿,“我托人打听了,《故事会》因为这小说销量翻了好几倍!广州那边连卖凉茶的都在讲‘宝芝林’的故事!”

“《故事会》的受众很多?”

“嗯,这份杂志越办越好,据说上一期销量接近百万。”

“百万册?”

汪厂长有被惊到,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期有《黄飞鸿》这部大热作品,销量肯定还能提升不少。”

“老江,你是什么想法,说说吧。”

“厂长,您也看了这部小说,觉得怎么样?”

汪厂长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这部作品将武侠与历史反思结合得很好,通过黄飞鸿的视角,展现清末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的迷茫与挣扎,更是提出“中国如何自强”的宏大命题。

奈何字数太少,剧情也只是起了个头,无法通过后续内容,完整的评价整部作品。”

江怀岩道:“厂长,厂里不是想试水商业片吗?您难道不觉得《黄飞鸿》很适合拍成商业片?”

“咱们厂的商业片试水之作不是定了《神秘的大佛》吗?”汪厂长皱眉。

江怀岩道:“厂长,您看过《神秘的大佛》的剧本,您认为比得上《黄飞鸿》吗?”

汪厂长皱眉,沉默不语。

“如果没有《黄飞鸿》这部小说在,《神秘的大佛》还是有其可取之处。但……唉,既生瑜何生亮啊!”

江怀岩说话留了一半,汪厂长却明白其中的意思。

是啊,相比眼前只有个开头的《黄飞鸿》,大佛差得太多。

只看开头的紧张感,时代感和紧凑的节奏,就不是大佛可以比的。

还别说,汪厂长也被他说动了。

“改编也不是不行,不过,咱们要先找到这个胡一刀和他聊一聊。”

汪厂长敲了敲桌子,总算是松口了。

“我这就联系!”

江怀岩神情振奋。

他办公室里有电话,当即照着杂志上留的电话号码,拨打过去。

几声“滴”后,电话接通。

江怀岩也不耽搁,直接问道:“你好,请问是故事会编辑部吗?”

“这里是北影厂,我是北影厂文学部的组长江怀岩,我们厂看了《黄飞鸿》后,想要改编成电影,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联系作家胡一刀先生。”

“没有电话,只有通讯地址?好,我记一下。”

“燕大图书室……胡……为民,胡为民?”

江怀岩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眼睛瞪圆,声音也提高了几个分贝。

“好的,好的,谢谢!”

江怀岩挂断电话后,脸上依旧挂着不可思议之色。

汪厂长连忙询问:“老江,你刚才说胡为民,胡一刀难道和他有关?”

“厂长,胡一刀就是胡为民。他写《黄飞鸿》没有用真名,而是用了笔名。”江怀岩神色古怪的回答道。

汪厂长惊讶道:“这小子还会写武侠小说?”

惊讶过后,汪厂长大喜:“老江,这是好事啊。我们和胡为民合作愉快,如果谈《黄飞鸿》的改编,要比陌生人容易许多!”

“熟人是好办事,不过这次可能不一样。”

江怀岩点点头,又摇摇头。

“什么意思,难道你听到什么消息?”

“胡为民和总政的龚雪关系不错。”

“嗯?”汪厂长眉头微皱,不满道:“老江,你知道什么就说出来,不要给我打哑谜!”

江怀岩无奈道:“好吧,我只说我听到的。”

“咳咳,我听王导和谢导偶然间提起,胡为民和龚雪同志之间似乎在处对象。”

“那又怎么……”汪厂长开始还不以为意,但很快回过味来,“龚雪不是燕京人?”

江怀岩点点头,“龚雪同志是沪上人。”

“我明白了,你是说,胡为民有可能拿《黄飞鸿》的改编权当筹码,让我们申请将龚雪留在北影厂?”

“嗯,可能性非常大。”

“这……”汪厂长迟疑了。

如果胡为民只要稿酬,什么都好说,哪怕钱多一点,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调一个演员进厂,没那么简单啊!

当初他调刘小庆进厂的时候,可就闹得沸沸扬扬。

关键是刘小庆有演技,当时已经红了,可龚雪呢?

她没有成绩,这让他如何说服厂里的人?

难办啊!

他将忧虑说了出来,然后问:“老江,你有什么办法吗?”

“没办法。”江怀岩摇摇头,不等汪厂长犯难,他继续道:“但我们可以先听一听胡为民的看法。”

“也行,老江,你和胡为民同志关系不错,那就请你代表我们厂和他先谈一谈。”

汪厂长又叮嘱道:“切记,只是谈一谈,不要有任何允诺,明白吗?”

“明白。”

江怀岩也是老同志了,哪里不明白其中的道道。

他和汪厂长的想法一样,就是先谈一谈,听听对方的意见,然后回来再商量。

“那你去吧,能成最好,如果不行,买卖不成,仁义在嘛。”

两人达成共识后,江怀岩也开始为见胡为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