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网游动漫 > 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 > 第1014章 街道办的晨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蒙蒙亮,胡同里的老槐树还浸在晨雾里,叶辰已经醒了。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混杂着远处早点摊飘来的油条香气,把新一天的气息悄悄送进屋里。他起身揉了揉眼睛,想起昨天答应秦淮茹,今天要去街道办一趟,帮着问问院里低保复核的事,还有小当学校要求的居住证明,得一并办了。

简单洗漱完,叶辰从柜子里翻出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领口处还留着几处洗不掉的油渍——那是前阵子帮院里张大爷修水管时蹭上的。他对着镜子理了理衣襟,又把昨天晚上写好的纸条塞进裤兜,上面记着需要问的事项:李婶家的困难补助申请进度、二单元老王的残疾证换证流程,还有自己那间老屋的租赁备案更新。这些都是院里邻居们托他顺带打听的,住一个院儿,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家里有难处,能搭把手就搭把手,这是叶辰一直以来的想法。

出门时,正撞见秦淮茹端着盆子往院里的水管处走。她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红绳在脑后扎成个利落的马尾,见了叶辰,脸上立刻漾起笑:“叶同志,这就去街道办啦?”

“嗯,早点去人少,能快点办完。”叶辰停下脚步,指了指自己的裤兜,“你让带的居住证明材料我都装着呢,小当的学籍号也记着了,错不了。”

“那就太谢谢你了。”秦淮茹往他手里塞了个还带着余温的白面馒头,“刚出锅的,路上垫垫肚子。我估摸着你一去就得大半天,街道办那地方,事儿多,排队都得半天。”

叶辰也没推辞,接过来咬了一大口,面香混着淡淡的碱味在嘴里散开:“谢了秦姐,正好饿了。对了,院里的事儿你多照看些,我中午要是回不来,让小当和槐花到我那儿拿钥匙,锅里温着昨天剩下的红烧肉。”

“放心吧,都记着呢。”秦淮茹挥挥手,看着他走出院门,才转身继续去打水。

胡同口的早点摊已经支起来了,王大爷正拿着长筷子翻炸油条,见叶辰走过,隔着蒸腾的热气喊:“小叶,来根油条不?刚炸好的,酥着呢!”

“不了王大爷,赶时间去街道办。”叶辰笑着摆摆手,脚下步子没停。阳光这会儿已经爬过胡同的墙头,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斜斜的光带,早起的孩子们穿着小褂子在路边追逐,把清脆的笑声撒了一路。

街道办在三条街外的一处老四合院里,红漆大门上挂着块木牌子,上面用黑漆写着“红星街道办事处”,边角处的漆皮已经有些剥落。叶辰走到门口时,见传达室的老张头正趴在桌上写着什么,鼻梁上的老花镜滑到了鼻尖。

“张叔,忙着呢?”叶辰凑过去打了声招呼。

老张头抬起头,把眼镜往上推了推,看清是他,咧嘴一笑:“是小叶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又替院里谁跑腿了?”

“可不是嘛,一堆事儿呢。”叶辰掏出烟盒,递过去一支,“您先忙着,我进去了?”

“去吧去吧,今天李主任在,她管民政那块,你要问的事儿找她准没错。”老张头摆摆手,又低下头去写他的登记表,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院子里种着几棵石榴树,这会儿枝桠光秃秃的,只留着几个干瘪的石榴挂在枝头。东西厢房都改成了办公室,门上贴着纸条:“民政科”“计生办”“综治办”。叶辰记得李主任在东厢房最里面的办公室,便径直走了过去。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一个尖利的女声拔高了调子:“我不管你们有什么规定!我儿子那工作就得你们给解决!他可是高中毕业,凭什么让他去扫大街?”

接着是个温和却坚定的女声:“王大姐,您消消气。街道办给安排工作,都是按政策来的。您儿子刚毕业,还没找到合适的,先在环卫所过渡一下,每月有工资,还能交社保,这不是挺好的吗?等有了合适的岗位,我们再帮着调,您看行吗?”

“我不管!反正我不答应!”尖利的女声又响起来,伴随着“哐当”一声,像是有人把椅子碰倒了。

叶辰在门口站了会儿,见里面没动静了,才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是那个温和的女声。

推开门,只见办公桌后坐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齐耳短发,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袖口挽着,露出半截胳膊,脸上带着点疲惫,却依旧挂着笑。她对面站着个穿着花衬衫的中年妇女,正一脸不忿地叉着腰,脚边还倒着一把木椅。

“李主任,我来办点事。”叶辰把手里的馒头往身后藏了藏,轻声说。

李主任抬头见是他,眼里露出点笑意:“是小叶啊,你先坐会儿,我这儿马上就好。”说完,她转向那个中年妇女,“王大姐,您看这样行不行?这事儿我跟环卫所的张所长再沟通一下,让您儿子先去做后勤,不用上街扫马路,您看行吗?”

花衬衫妇女脸色缓和了点,嘟囔道:“这还差不多。那我可等着了啊,要是办不好,我还来找你。”说完,她瞪了李主任一眼,转身一扭一扭地走了,出门时还差点撞到门框上。

李主任无奈地摇摇头,弯腰把倒在地上的椅子扶起来,对叶辰说:“让你见笑了。这王大姐也是不容易,丈夫走得早,就一个儿子,总想着让孩子能有个体面工作,心情我能理解。”

“谁家过日子都有难处。”叶辰在桌边的长凳上坐下,把裤兜里的纸条掏出来,“李主任,我今天来,是帮院里几户邻居问问事儿,还有我自己的一点事。”

“你说吧,我记着。”李主任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热水,杯子上印着的“劳动最光荣”字样已经有些模糊。

叶辰把纸条摊开,一项项说:“首先是李婶家的困难补助,她上礼拜交了申请,想问问什么时候能批下来。她儿子在厂里工伤,躺了大半年了,家里就靠她做点针线活糊口,确实不容易。”

李主任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个厚厚的文件夹,翻了几页,指着其中一行说:“李桂兰家是吧?材料我看过了,符合条件,昨天已经报上去了,估计下月初就能下来第一笔补助,到时候我让片儿警小周给送过去。”

“那太好了,我回去跟李婶说,让她放心。”叶辰赶紧在纸条上打了个勾。

“下一个是老王的残疾证,他说证快到期了,想换证,不知道要带什么材料。”

“残疾证换证得带原证、身份证,还有最近的体检报告,让他下周三过来找我,我带着他去区里的残联办,省得他自己跑冤枉路。”李主任拿出笔,在便签上写了几笔,递给叶辰,“让他按这个单子准备,别落下东西。”

叶辰接过来折好,放进兜里:“还有我那老屋,前阵子租给了一个外地来的师傅,想办个租赁备案,需要什么手续?”

“租赁备案啊,得你和租户的身份证、房产证,还有租赁合同,都复印一份就行。你抽空把材料拿来,我这儿就能办,当天就能弄好。”李主任说着,又想起什么,“对了,你那房子是老宅子,电路老化,上次片儿警巡查时提过一嘴,让租户注意用电安全,你也跟人家嘱咐一声。”

“哎,好,我记着了。”叶辰又打了个勾,抬头看见李主任面前的桌上堆着高高的文件,旁边还有个暖水瓶,里面的水似乎已经凉了,便起身说,“李主任,我去给您打点热水吧。”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李主任连忙摆手,可叶辰已经拿起暖水瓶往外走了。

院子里的水管旁,两个穿着蓝布衫的大妈正蹲在那儿择菜,见叶辰提着暖水瓶过来,其中一个笑着问:“小叶,又来帮邻居办事啊?你可真是个热心肠。”

“应该的,张大妈。”叶辰接了水,刚要往回走,就看见昨天在院里修自行车的赵大爷拄着拐杖进来了,手里还拿着个布包。

“赵大爷,您怎么来了?”叶辰赶紧过去扶他。

赵大爷喘着气,摆了摆手:“我来……来领过冬的煤票。去年的煤不够烧,今年想早点领了,省得冬天挨冻。”

“您先在这儿歇会儿,我帮您问问。”叶辰把暖水瓶递给旁边的大妈,转身进了李主任的办公室。

李主任正低头看着文件,见他进来,抬头问:“水打好了?”

“嗯,在外面呢。对了李主任,赵大爷来领煤票,他腿脚不方便,能不能优先给他办了?”

“没问题,煤票昨天刚到,我这就给他找。”李主任从柜子里拿出一沓票证,翻了翻,抽出一张递给叶辰,“这是赵大爷的,你给他吧,告诉他下礼拜就能去煤厂拉煤了。”

叶辰接过煤票,又想起什么:“对了,还有小当的居住证明,她学校要的,我把材料带来了。”他从包里掏出户口本和秦淮茹写的申请,递了过去。

李主任接过来看了看,拿起笔在证明上签了字,又盖上章,递回来说:“好了,这证明管用,让小当放心上学去吧。”

“谢谢您李主任,帮了大忙了。”叶辰把证明小心折好,心里松了口气。

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制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嗓门洪亮:“李主任,今天的卫生检查结果出来了,咱们街道得了第一名!”

李主任站起来,脸上露出笑容:“太好了!多亏了大家一起努力。”

“还不是您领导得好。”胖男人笑着说,眼睛瞥见叶辰,“这位是?”

“这是叶辰,院里的热心居民,常来帮邻居办事。”李主任介绍道。

“哦,小叶啊,听说过你,上次帮张大爷修水管,修得挺好。”胖男人拍了拍叶辰的肩膀,“以后有啥需要街道办帮忙的,尽管说。”

“谢谢王主任。”叶辰笑了笑,他知道这是街道办的王主任,管综合治理的,平时不太常见。

几个人正说着,传达室的老张头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个电话听筒:“李主任,电话,区里打来的,说让您马上过去一趟,商量年底慰问的事。”

“好,我这就去。”李主任拿起桌上的包,对叶辰说,“小叶,剩下的事我让小张帮你办,她在隔壁办公室,你找她就行。”

“哎,好,您忙您的。”叶辰连忙说。

李主任快步走了出去,王主任也跟着离开了,院子里又恢复了平静。叶辰走到隔壁办公室,找到小张,把剩下的事办完,又跟她核对了一遍,才放心地往外走。

出来时,已经快中午了。阳光透过石榴树的枝桠,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传达室的老张头正和一个送报纸的小伙子聊天,见叶辰出来,喊住他:“小叶,事儿都办完了?”

“嗯,都办完了,谢谢您张叔。”叶辰走过去,把剩下的半个馒头递给他,“刚秦姐给的,还热乎着呢。”

老张头也不客气,接过来咬了一口:“还是你们年轻人好,腿脚利索,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跑趟街道办都费劲。”

“您要是有啥事儿,也尽管跟我说,我帮您跑。”叶辰笑着说。

走出街道办的大门,胡同里比早上热闹多了。卖菜的小贩推着三轮车吆喝着,孩子们拿着糖画在街上跑,几个老太太坐在墙根下晒太阳,手里纳着鞋底,嘴里聊着家常。叶辰走在人群里,手里攥着办好的证明和各种单据,心里觉得踏实。

路过早点摊时,王大爷又喊他:“小叶,事儿办完了?中午在这儿吃点?给你炸套煎饼果子。”

“不了王大爷,得赶紧回去,院里还等着信呢。”叶辰挥挥手,脚步轻快地往回走。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叶辰想起李主任疲惫却依旧温和的笑脸,想起赵大爷拿到煤票时感激的眼神,想起秦淮茹早上递给他馒头时的模样,心里忽然觉得,这一趟跑得值。生活里的事,就像街道办院子里的石榴树,看似平平常常,却总能在不经意间,结出温暖的果实。

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小当和槐花正蹲在那儿看蚂蚁搬家,见叶辰回来,立刻蹦蹦跳跳地迎上来:“叶叔叔,我的证明拿到了吗?”

叶辰举起手里的纸,笑着说:“拿到了,咱们小当可以安安心心上学啦。”

小当欢呼一声,拉着槐花的手转起圈来。叶辰看着她们的笑脸,觉得这秋日的阳光,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