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埃苏丹结束了德黑兰之行后,马不停蹄的飞往莫斯科。

对于埃苏丹的到访,莫斯科方面兴趣不大。

他们给埃苏丹的规格很低。

在莫斯科的角度看待土耳其被库尔德爆打,实际上是有快意的。

土耳其自古以来就是莫斯科的敌人,无论是在战略角度还是在宗教、文化、历史等角度,双方都是水火不容的。

在战略的角度,双方都是吃欧洲这块肥肉的,这是直接竞争对手。

欧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就是在奥斯曼和俄国之间摇摆的。

这中间的战略格局和当今世界的格局也有相似之处。

至于双方在宗教、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矛盾,那就更多了。

他们双方的矛盾,甚至超过了东亚某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种长期的矛盾积累,让莫斯科政府内部很多人都认为,双方必然有一方的彻底衰落,另一方才能崛起。

他们认为红色帝国的崛起,就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陨落。

莫斯科政府把切割土耳其当做一种战略机遇。

不过,抱有这个理念的人在莫斯科政府内部并不是主流。

也可以说莫斯科政府纵容这些人,就是一种唱红白脸的策略。

总体上来说,莫斯科政府对于埃苏丹的到访,就是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

这种态度虽然让埃苏丹很不满,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他现在就是一种求人的态度,也不会要求太多。

对于埃苏丹来说,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库尔德空军给土耳其的压力太大了,他需要在莫斯科获得真正可以对抗库尔德空军的本钱。

土耳其对于防空网络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

但这个建设也确实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上手的。

中东地区的国家菜鸡互啄习惯了,并没有太高烈度的战争需求。

库尔德武装猛然的把战争推向了体系作战,让土耳其非常不适应。

战争的需求,逼迫土耳其必须尽快解决防空网的有无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土耳其也很无奈。

欧洲是可以解决中程防空的问题,但远程防空就需要爱国者进入土耳其了。

但爱国者导弹并不能满足土耳其需求。

北约防空网的建设思路,更多的是为了反导而不是防空,并不适合以弱打强,这是一种只能适应低烈度战斗的防空网络。

爱国者总数不过160套,一年产量也就2套。

在导弹方面,爱国者防空导弹一年产量也只有600发,根本支撑不起大规模交战的消耗。

退一步讲,哪怕爱国者导弹的生产线可以增加,就是爱国者的成本,也足以摧毁土耳其脆弱的经济。

而且,土耳其在解决防空网有和无的问题时,还需要解决防空网络的武器兼容性问题。

在购买了伊朗的仿制版霍克导弹后,在兼容性上,也就是断绝了爱国者进入土耳其。

德黑兰的仿制版霍克兼容的是俄制武器的数据。

土耳其在不情愿,也得购买S300系列作为仿制版霍克的搭配组合。

所以,土耳其看似选择很多,实际上只有走俄式防空这一条路而已。

土耳其原本打算购买先进的s400防空系统。

但由于保有量和交货期问题,土耳其只能先采购12套s300防空系统应急。

这些防空系统可以组成3个防空营。

埃苏丹打算用这三个营的s300搭配霍克仿制版中程防空导弹营,先把土耳其防空网络给搭建起来。

但这些防空营想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

不过,土耳其选择俄式防空后,获得的隐形好处也是非常多的。

他可以获得德黑兰和莫斯科的善意。

毕竟,土耳其购买这些防空装备,等于把发战争财的机会,拱手送给了德黑兰和莫斯科。

这对于被制裁的德黑兰也好,还是深陷于乌克兰的莫斯科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财源。

埃苏丹想在战场外部发力,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削弱库尔德人的战争潜力。

他想通过利益绑定的方式,锁定德黑兰和莫斯科。

埃苏丹自问,以土耳其的经济体量,肯定能更好的满足库尔德人的金主爸爸。

付出的真金白银,远比过路费更诱人。

埃苏丹在这波操作中要求的不多。

他希望库尔德人金主爸爸看到,维持双方平衡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让土耳其人可以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

但这些都是基于正常的势力之间的合纵连横。

埃苏丹是万万想不到,库尔德人的金主爸爸是路明。

他自以为高明的政治操作,实际上都是白费功夫。

塔布卡空军基地。

路明悠闲的泡着红茶,安排着系统的生产任务。

现在系统拥有4个生产基地。每天可以补充2400名克隆人。

他对这几个基地生产的人员进行更详细的区分。

基尼村基地生产的克隆人主要用于对外国的渗透任务,这里面也包括对于下级势力的渗透,比如渗透代尔祖尔省的南部部落武装。

塔布卡基地和盖亚拉基地的克隆人,主要用于补充占领地二线部队和警察部队,这也算是预备役生产。

这些二线预备役部队,可以随时转入一线部队作战。

这次库尔德武装进行整编,就是抽调了大量的二线部队进入一线部队。

这种二线预备役部队转一线部队的模式有非常大的好处。

刚生产的克隆人士兵只有一级,他们虽然经历了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但他们本质上还是新生儿。

进入二线部队后,可以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种灌输的技能逐渐融会贯通。

一级的士兵在二线部队服役积累日常经验后,普遍都可以升级到二级。

二级士兵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强的战斗力。

这就比直接生产后粗暴的扔到一线部队填线要强太多了。

以前路明是战争压力太大,克隆人战损率太高,没办法进行精细操作。

但现在基地的生产量明显游刃有余,也没有战争入不敷出的压力。

所以,路明未来都准备按照这个模式补充新部队。

至于马拉蒂亚基地,目前还在一线,这个基地生产的克隆人就直接用于补充库尔德武装的战斗消耗。

路明把4个基地的人员生产区分后,可以清晰的规划各种人员的调配工作。

在内政方面,路明麾下势力拿下了伊拉克北部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造,伊拉克北部油田的输油管道终于和塔布卡基地联网。

这些油田的产出,通过北部地区的密集输油管道汇聚到塔布卡基地。

这些油田最终都变成了路明的现金奶牛。

对于路明鲸吞伊拉克北部油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很不满。

尤其是华国企业损失惨重。

对于各方势力的损失,路明用成品油的出口,单独补偿了华国企业的损失。

对于路明来说,维护好和华国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这不光是路明是华人的原因,更多是利益的考量。

华国是新崛起的国家,在海外利益方面,并没有多少传统势力范围。

路明的崛起,肯定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

这会挤占太多国家的核心利益了。

自古以来最难的,就是让人把吃到嘴里的吐出来。

所以,路明麾下的势力崛起,必然伴随着战争和流血。

只有华国,是唯一的一个既有实力也不会有多少利益受损的国家。

而且,华国对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重新切蛋糕也是相当感兴趣。

华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待遇。

在这点上,双方是有共同利益的。

在战略上,双方是天然的盟友。

路明和华国可以在太多的方面携手共进,共同制定新的切蛋糕的方案。

所以,路明也就补偿和照顾华国企业,剩下的欧美俄企业,都是他盘中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