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五十个州由于加入的时间和情况不同,其各州对于公投的法律条款也不同。
大多数州在独立的法律流程上,不但需要公投结果,也应具备不少于三十八个州的认可。
但有些州却不需要。
德州公投造成了绝大多数州的心理不平衡,认为联邦应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
而德州和一些经济强大的州在联邦政策上,积累了太多的怨气。
在德州爆发了独立公投后,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斯加州先后爆发了民众集会,同样要求修改宪法。
一场关于联邦政府的政策平衡博弈就此展开。
……
面对个别州的跳反,联邦政府很清楚对内化解矛盾希望已及其渺茫,他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印太盟友,向太平洋持续加强兵力,准备让盟友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然而,现实很骨感……
伦敦外交官伯恩斯将一份照会推到华盛顿大使贾斯汀面前,“基于《北大西洋公约》框架下的主权平等原则,伦敦政府正式要求美军在3日内,撤离百慕大群岛驻军。”
贾斯汀拿起照会,快速扫过条款后,嗤笑一声,:“百慕大是大西洋防御关键节点,是大西洋安全的核心保障。 撤离?呵呵,绝无可能。”
“赖着不走?”
伯恩斯缓缓起身,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俯身靠近贾斯汀,声音压得极低,“看在盟友多年的份上,我们好聚好散。”
贾斯汀怒火中烧,刚要拍案而起,却见对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既然你们不愿主动撤,那我们只好帮你们撤了。”
“你什么意思?”
贾斯汀心头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蔓延全身。
他刚要伸手去拿通讯器,却见对方转身离开,“很快,你就会收到消息了。”
……
华盛顿的紧急通讯线路几乎在同时被打爆。
驻百慕大军事基地发来的加密电报字字惊心:“汉密尔顿海军基地遭不明武装突袭!对方兵力约三千人,携带重武器及便携式防空导弹,正从基地东西两侧合围!”
更让华盛顿惊慌的是,电报中补充的细节:“突袭者身着伦敦军服,却是亚美尼亚裔,战术动作专业,疑似拉卡精锐部队!”
几乎在同一时间,海军部收到了第二份紧急预警:部署在亚速尔群岛的拉卡远征舰队突然全员起航,正以28 节的高速向百慕大群岛方向突进。
战情室瞬间陷入混乱。
大屏幕上,太平洋舰队正向亚太海域部署,距离百慕大群岛超过 1.2 万公里,即便全速折返,也需至少半个月才能抵达。
而部署在东海岸的 “福特” 号与 “艾森豪威尔” 号航母战斗群,此刻更是陷入两难境地。
在这个时候,两洋部署海军的弊端完全显现——既要保持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又要在大西洋迎接拉卡海军不断的战略进攻。
“东海岸舰队暂时闭战,原地待命!”
海军作战部长咬牙下达命令,“让太平洋舰队立刻掉头,以最快速度驰援百慕大!”
几个小时后,百慕大群岛多个军事基地被陆续攻破,拉卡的运20机群冒着巨大的风险,强行在空军基地降落。
随着运20卸下99a主战坦克,百慕大群岛的战斗再无悬念。
激战至傍晚,百慕大群岛的美军放下武器,向‘英军’投降。
……
一场突袭,让华盛顿各大媒体口径一致的宣传拉卡政府的军事威胁。
随后,华盛顿政府给拉卡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撤离在百慕大的驻军,并要求拉卡政府停止操控市场,共建美元和双币体系深度融合。
华盛顿的痴心妄想,拉卡政府的回应十分简单——打服我,什么都能签。
……
Situation Room的灯彻夜未灭,椭圆形会议桌聚集一众高层。
面对国内经济内爆和拉卡的步步紧逼,一个身影将拳头重重砸在桌面上,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从今日起,整个国家转入战时体制——任何阻碍备战的力量,都是国家的敌人。”
这句话如重锤般,砸在每一位高层的心上,也拉开了华盛顿全面备战的序幕。
财长攥着刚拟好的《国家战时经济动员令》,用颤抖的手递了出去。
这份不到二十页的文件,却意味着将颠覆政府延续百年的自由市场规则。
“明日起,成立战时经济委员会。”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所有与军工、能源、粮食相关的企业,全部纳入优先级供应名单,原材料调配权收归联邦政府。”
管控措施的细节被逐一敲定:小麦、石油等战略物资实行定量配给,民用加油站将张贴“战时限额标识”,每户每月燃油供应不得超过15加仑。
华尔街的高频交易被紧急叫停,标普500成分股中军工企业的股价波动被限制在每日±3%以内,SEc连夜组建的“金融管理小组”将对做空军工股的账户实施永久冻结。
更严厉的条款藏在附则里——对违抗物资征用令的企业,将直接启动《国防生产法》第3条,由军方接管生产经营权,罚款上限提升至企业年营收的50%。
劳工部的公告同步下发至全国工会:汽车、航空等制造业转入军工体系,工人实行“三班倒”制度,加班工时上限临时取消。
……
五角大楼的地下会议室里,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用激光笔指着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的位置。
“我们已获得特别拨款法案,追加19亿美元专项资金,必须在6个月内解决可靠性问题。”
说话间,理查德冷冷的看着一众将军,咬牙切齿的说道。
“呵呵!千万别和我说钱不够!”
面前的技术官员额头渗着冷汗,不住的点头。
此时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国防部的订单将F-35的年产量从153架提升至310架,这意味着生产线需要从目前的“双班制”升级为“24小时不间断运转”。
工厂总经理站在装配线旁,看着刚从田纳西州运来的机身部件,“我们已经激活了封存的三号厂房,下周起将有1200名新员工入职,他们将接受为期两周的速成培训,重点掌握航电系统和隐身涂层的安装技术。”
供应链的联动早已启动:阿拉巴马州的普惠发动机工厂新增三条生产线,涡轮叶片的锻造模具全部改用3d打印技术,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至12天。得克萨斯州的碳纤维工厂接到通知,将停止向民用企业供应材料,全力保障F-35机身蒙皮的生产。
五角大楼甚至动用了《国防优先法》,要求渥太华的普惠分公司将发动机配件优先供应,违者将面临违法起诉。
在发令下达后,整个华盛顿都在苏醒——一场关乎国运的备战,将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