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茵赶着回学校没在家里吃饭,这几天学校的食堂也没那么多学生,就没有正经供饭。柳茵在自己的木头柜子里扒拉出一个细布口袋,这里边是一小口袋小米,她还有一口袋棒子面,还存着一小罐子腌萝卜条。
她掂量了一下小米的口袋就又放下了,还是打开了棒子面的口袋倒出来一小撮在铁皮饭盒里。她准备自己熬个棒子面粥,她揺了摇暖壶,壶里已经空了,看起来要不就去斜对面寝室去借点热水,要不就去趟锅炉房打水。
“硄”的一声陶莹推开了宿舍的门,“哟,你还没吃饭呢?要不要去对面一起?”斜对面的宿舍门没关,飘逸出一股粮食的香味。她们这楼上有电,但是只有一样电器那就是电灯。所以宿舍是不能开火的,宿舍里采暖的炉子在这个月份已经撤了。以前采暖的时候倒是可以直接热个饼子,温个粥什么的。
柳茵摸着自己的钱袋子,里边已经没有热水票了,要去锅炉房打水也得赊账,她想去对面宿舍借个热水。
她走到斜对面的门口在虚掩的门上敲了敲,对着门口的姑娘已经看见她了:“赶紧进来吧!还客气什么,这满学校就咱们几个人了!”招呼她的女生姓金叫金毓。
柳茵走进来:“我来借个开水……”旁边一个鹅蛋脸大眼睛的女生说:“你用我的吧,靠窗户桌子上那个暖水瓶就是。”这位是周淑婉。
这屋子里居中摆着一张小石头桌面的小桌子,桌子上架着一个银白色涮肉锅子似的东西,仔细看下边不是炭火,是一个圆型盒子,正闪着青蓝色的火焰。一点儿碳气也没有,倒是有点酒味。就可惜这锅里没有荤的,里边是面条随着水花翻滚,还伴着鸡蛋和葱的香气。这锅里明显是挂面,最近城里一些粮食铺子的新货,就是干制面条,不过方便耐存储,卖得挺好。因为是白面的,价格还不便宜。学护理的几个家境还比较不错。
“今天食堂没开火,你也没吃呢?”旁边一个圆脸的短发女生说,这个是徐凤。
“我赶着回来,路上远,怕晚了路上不好走……”柳茵平静得说。她是坐了一段电车,又走了一大段才回到学校来的。电车并不到学校附近,要是叫黄包车她舍不得花这个钱。
“要不要一起吃呀?”周淑婉问。柳茵倒了一些温开水把棒子面调开,还得去食堂厨房借火才能把粥熬熟。
“我去食堂借火就行了……”按学校校规是不能在寝室里起火做饭,主要是怕着火。再说她们这个小锅子的燃料看着就不便宜。柳茵不想欠这么大的人情。
“你们小心点,今天包老师值班,他看见了得骂人!”包老师是教务处的男老师,因为皮肤黑,又爱板着脸,学生们偷偷叫他“包碳头”。
“要是舒老师就不管!”金毓说。今天值班的另一位是个女老师姓舒。是教国文的老师,年轻秀丽说话温声细语的十分得学生喜爱。因为是女校 学校的老师女老师多,以前安排值班多数是安排男老师,或者年纪大点的女老师。但最近要加一个老师值班,就基本所有老师都得全员上岗了。其实这校园面积挺大,多一个两个老师也巡查不过来,不过人多好歹做个伴,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互相商量一下也好。真要有什么事学校还是要依靠警局派来的两个人值班警员。
“面条差不多能吃了吧?”金毓拿着一把勺子往小碗里舀了一勺汤,再换筷子挑面条。“这粮食铺子里新出的挂面就是方便,还给配了一小包调料呢,想得真周到。”
“据说这个是霍家小姐的主意,听说她可是个做生意的天才!”徐凤说。
“怪不得她家里生意最好呢!”周淑婉说,“她家里卖的锅也好使。这个没有碳气。”
“她家的锅可不便宜,还有这固体酒精盒子更贵,幸好卖锅的时候送几块燃料,一块能使挺长时间的。”金毓说。
“霍小姐是咱们邻居呢!学校后边那半边园子就是她家的。”陶莹在柳茵后边也走了进来,柳茵不在屋里的时候,她就在金毓她们这屋里待着,主要是她有点害怕一个人住宿舍。
“你们见过她没有?据说她家里给学校捐献了不少机器。”周淑婉问。据说没有霍家的捐献就没有这个缝纫培训班了。其实女子护士培训班也是多得社会进步人士的捐献。西医的兴起,护士短缺。不过护士班培训的时间比较长,主要她们的文化课学习时间长。她们还有英文和拉丁文的课。
周淑婉家里条件还不错,而且她还想着学习完了能更上一层楼,能不能继续学习西医当一名医生。
缝纫班招生要求就低多了,有的学员还不怎么识字,而且她们的文化课也只有国文。
“我倒是见过霍家夫人,我们开班仪式上见过一次。”陶莹说,“霍小姐据说是名校生呢!”她们缝纫培训班的学生文化课底子就差些,主要是家里底子薄,想迅速就业。陶莹家里也有间小铺子,她家里可舍不得花钱让她学英文,护士班她是够不上条件的。但她手巧,女红不错,学缝纫裁剪就比较擅长。
柳茵其实倒见过霍小姐一次,那是在校长办公室门外偶遇,彼此没有说话,柳茵就鞠躬低头避让到一边去了。只记得霍家小姐穿得十分体面,呢子裙,长大衣,个子高挑。不过她知道要是没有霍家的捐助,估计就没有这个缝纫培训班,就没有她们这些穷家女子的就业机会。所以她不愿意背后嘀咕霍家小姐。至于后园,她日常也从来不往那里去。
“我先去食堂借火去了,你们也早点吃完了休息吧!”柳茵说。“等会儿舒老师一定会上来巡查一圈的。”
“最近大家还真得小心点,这街上行人都少了。”周淑婉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