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国家帮我垄断 > 率288章 房地产大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的失业率很高,人多得没地方安置(真实,有一定年龄的会知道)。”

“农村有大量劳动力。”

“正没地方消化。”

“现在有人帮我们安置,这不是好事吗?”

“我们默许即可,他们招多少人,就看他们的本事。”

“而在老鹰国,不十曾和肖爱国沟通过。”

肖爱国许诺,将把从老鹰国进口的铁矿石,大幅提高到每年20亿吨。

同时增加石灰石、花岗岩、铜、煤、稀土等物资的进口。

所有生活物资,优先从老鹰国进口。

不十着肖爱国签下的大量订单。

不十摇摇头,不是赚订单不好。

而是这些执行完成,要超过他的任期了。

按正常来说,他1993年就因经济糟糕,而被赶下台了。

但随着肖爱国的填海,以及大量出口青储玉米到种花家。

相关的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改变了在他任期糟糕的经济。

从而让他多任了一期总统。

加上竞争时,肖爱国出了大力。

因此他对肖爱国还是有一点好感。

而且填海工程,看上去是对老鹰国有利可图。

所有相关产业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看不出坏处。

其实这也是属于大基建。

不过是属于其他国家的大基建带动自己国家的产业。

但肖爱国真的是圣人,千方百计在为老鹰人国人着想吗?(真正的目的要在小说中 10年后才体现出来)

因此肖爱国建立国的态度,原来他们是不支持也不反对。

但当拿到大量订单后,变成了赞扬肖爱国追求自由的决心。

并公开承认美华王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有了老鹰国的支持,他的小弟也纷纷承认美华王国。

在老鹰国的模式带头下。

肖爱国和大鹅、大华国(敏感,改名),用各签订了50亿吨+铁渣吨+稀土矿、锂、铜等的铁矿石合同。

来换取”承认”。

肖爱国也达到了战略目的。

而且肖爱国的东宝航运。

在巨量的订单下,股价暴涨。

毕竟就是从巴铁的100亿吨的运输,就值6000亿美元,换成港元,3.5万亿港元了。

光是利润都可以吊打所有香港的上市公司的总和了。

而且凭运费年年涨的情况下,10年间突破1万亿(真实远比这夸张。)。

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这个刺激下,东宝航运的股价突破了天际,达到了4000元一股。

总市值达到了40万亿港币。

这是世界第一市值。

船队总吨位也达到了3亿吨。

但精明的人发现,肖爱国填海,不但一分不亏,而且暴赚。

通过填海,引发全球的航运公司来拉矿石。

提减少了全球航运的总吨位,从而让货运单价上涨,起到让股市暴涨的目的。

肖爱国有70%的东宝航运股份。

光是填海,就让东宝的市值增加了20万亿,即2.2万亿美元。

根据肖爱国的股票份额计算,有1.5万亿是他的。

而填海,目前仅花了不到500亿美元(矿石倒到海里才要支付,其他的只是订单)

还不算肖爱国的造般业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其实就是资本运作。

……

在各国支持美华王国的情况下。

肖爱国决定在1994年4月4日举行开国大典,并举行通航庆祝,同时进行大阅兵。

整个架子都是陈部长、马部长(临时过来帮忙)帮搭起来了。

现在人员集中在工厂,因此管理起来不复杂。

这也是得益于这个时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情况普遍。

也才轻易的招到这些普通人。

否则别说1000万,就是1万也难招。

当然,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时聚起人。

像某富某康,他们高峰时就有160万人。

可以年生产3亿部手机。

但90年代效率没有这么高。

而且都是新手,因此人多一些很正常。

但是普通人来这里之前。

已经有一批人已经把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此时在一所医药里。

正有一群人在对话:

“肖总,我们已经建成2000万人的生活区了。”

“从而所有配套设施都可以建好了。”

“我们这200万的建筑团队还需要留在这里吗?

肖爱国摇摇头。

“我们的填海还在继续,土地还在增加。”

“要留一些骨干在这边。”

“从这边吸收一些劳动力到建筑集团。”

“赵宏,我们现在总共有多少工人了?”

“600万。”

这得益于10年来的赵宏对团队的培养及招募。

特别是经过老鹰国钢铁城、全球便利店的装修、运河的修造。

培养锻炼了一大批能使用各种机械的合格的人才。

“这还太少了。”

“不够用。”

“至少要有1000万(农民工1994年约6000万,2000年8400万,2010年1.5亿。2024年3.99亿)。”

600万一些国家来说,总人口可能都没有600万。”

这体量已经是极大了。

锦秀工程也是世界第一大单体的集团公司。

“人太多了我管不过来。”

“你只要做好统筹就可以。”

“你只须管理分公司的负责人即可。”

“没必要像小公司管所有事。”

“像现在人员超级集中的大项目这是唯一的一次。”

“现在达连隘口的工程是最后一次锻炼的机会。”

“等这里建好后,绝大部分人,将回到大华国。”

“大华国已经刚对民营企业开放房地产(之前是对国企开放房地产)。”

“你可以把一部人撤回大华国。”

“一方面可以承接其他公司、政府的项目。”

“我们自己要同时在大华国各个中大城市建1000个‘钢铁城’”。

“肖总,1000个会不会太多了?”

“这1000个是同时建,还是先建一批,你来定。

“你要控制好规模。”

“在省级城市,人口多的地方就建大的。”

“建一所还是建多所,也是你来统筹。”

“在小地方自然是小一些。”

“像乡镇就不要建,把超市建好。”

“然后根据超市的布局,围绕它进行一些配套的建设。”

“这其实也是我的‘钢铁城’”。

“你应该知道要建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