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秦淮绝恋 > 第271章 齐亲王给皇上写奏折,皇上查明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1章 齐亲王给皇上写奏折,皇上查明真相

齐亲王面色凝重地转过身来,他的目光落在了站在一旁的侍从身上,沉声道:“去,给本王准备好笔墨纸砚,本王要亲自写一份奏折,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禀报给皇上。”

侍从们不敢怠慢,急忙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将所需的文房四宝整齐地摆放在了齐亲王面前的书案上。

齐亲王缓缓坐于案前,他凝视着那洁白的宣纸,心中思绪翻涌。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提起笔来,蘸饱墨汁,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

他的笔触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这起事件的重视和对真相的执着。他详细地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包括王官员所透露的关键信息——现任丞相高宇乃是背后主使。

齐亲王心中暗自思忖,这高宇竟然是曾经因受朱凤牵连而被问斩的丞相高惠的侄子,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他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在奏折中不仅如实记录了所见所闻,还对这起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的阴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写完之后,齐亲王仔细检查了一遍奏折,确认无误后,将其装入信封,并用火漆封好。

接着,他唤来自己的心腹侍卫小罗,神色凝重地吩咐道:“你立刻骑上快马,日夜兼程,务必将这份奏折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亲手交到皇上手中,不得有丝毫延误!”

侍卫小罗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单膝跪地,抱拳应道:“属下遵命!”

说罢,侍卫小罗接过奏折,飞奔而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齐亲王的视线之中。

齐亲王刚处理完此事,赵立就来到临时安置点齐亲王的书房对齐亲王说道“王爷,现在姓王的官员和米香阁的老板等人如何处置?”齐亲王沉思片刻说“他们在灾荒最严重时候囤积粮食,发国难财,这些人绝不能轻饶。先将他们收押起来,等皇上的旨意。在这期间,安排人手严密看守,防止有人暗中营救或者串供。”赵立点头称是,刚要退下,齐亲王又补充道:“把他们囤积的粮食都查抄出来,开仓放粮,救济受灾的百姓。”

赵立领命而去,齐亲王则继续在书房中思考着。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说在米香阁的地窖里发现了一些信件,齐亲王心中一惊,他意识到此事愈发复杂了。他决定亲自查看那些信件。

齐亲王脚步匆匆,仿佛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在催促着他。他穿过庭院,径直走向地窖。地窖的入口有些昏暗,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但他顾不上这些,快速地走下台阶。

在地窖里,一名侍卫正站在那里,手中拿着一封信件。齐亲王走到侍卫面前,接过信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展开信纸,匆匆浏览起来。

随着阅读的进行,齐亲王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信中的内容让他震惊不已,原来这封信竟然牵扯出了米店老板与丞相高宇之间的勾结。他们妄图通过操纵灾荒来谋取私利,这种行为简直是丧心病狂!

齐亲王深知此事的严重性,这不仅关乎到百姓的生计,更可能引发朝廷的动荡。他决定先将信件妥善保管起来,等待皇上的旨意下来,再做进一步的定夺。

就在这时,地窖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齐亲王抬起头,听到了灾民们领粮时的欢呼声。他快步走出地窖,来到外面的广场上。

广场上,百姓们排着长队,秩序井然地领取着粮食。他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对朝廷的救济充满了感激之情。齐亲王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有了一丝宽慰。

然而,他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完全放松下来。他知道,这背后的阴谋远未结束,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调查和处理。但至少现在,这些灾民们能够暂时填饱肚子,度过眼前的难关。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立又神色慌张、步履匆匆地赶到了齐亲王面前。他俯下身去,贴近齐亲王的耳朵,压低声音说道:“王爷,刚刚得到一个重要消息,丞相高宇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竟然毫不顾忌地在皇上面前狠狠地参了您一本!”

齐亲王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他冷哼一声,面露怒色:“这个高宇,竟然如此无耻,居然恶人先告状!”然而,他的情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毕竟他手中握有那些至关重要的信件作为证据,所以并不惧怕高宇的狡辩。

稍稍思考片刻后,齐亲王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决定再写一份详尽的奏折,将那些信件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奏折之上,并附上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见解。然后,他会派遣专人将这份奏折火速送往京城,呈递给皇上。

与此同时,齐亲王深知高宇可能会因为走投无路而狗急跳墙,对那些被收押的相关人员下手。因此,他当机立断,加强了对这些人的看守力度,确保他们的安全,绝不能让高宇有可乘之机。

最后,齐亲王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彻底揭开,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齐亲王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次提起笔来,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一写在奏折之上。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责任感,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认真和庄重。

写完之后,齐亲王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折叠好,装入信封,然后唤来另一名心腹侍卫。他郑重地将信封交给侍卫,并嘱咐道:“此信事关重大,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不得有丝毫耽搁。”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朝堂之上,高宇也没有闲着。他暗中联合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大臣,一同在朝堂上大肆宣扬齐亲王的所谓“恶行”。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齐亲王的种种不是,企图让皇上对齐亲王产生不满和怀疑。

皇上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地听着高宇等人的言辞。他的心中虽然有些疑虑,但对于齐亲王的为人,他还是比较了解的。齐亲王一向正直,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会无端地去诬陷他人。

然而,高宇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的一番话,让皇上不禁陷入了沉思。皇上决定先对齐亲王的奏折进行仔细研究,再做进一步的判断。就在皇上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有太监来报,说是齐亲王的第二份奏折已经送到了。皇上一听,心中一紧,连忙让人把奏折呈上来。

他打开奏折,仔细阅读着里面的内容和齐亲王的分析,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原来,齐亲王在奏折中详细列举了高宇的种种罪行,并附上了确凿的证据。皇上看完后,恍然大悟,

他毫不犹豫地当即下令,将高宇立刻关押起来,等候进一步的审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宫廷内外,尤其是高宇的那些党羽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顿时慌了阵脚。

这些人平日里依仗着高宇的权势,作威作福,如今高宇被抓,他们自然感到惶恐不安。其中有几位心思比较活络的,更是心生一计,妄图营救高宇,并打算伪造证据来反咬齐亲王一口。

于是,他们不惜花费重金,买通了几个狱卒,准备趁夜劫狱。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皇上对此早有防备。在得知高宇被关押后,皇上就暗中安排了一批高手潜伏在狱中,以防有人劫狱。

当那些党羽的人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大牢时,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早已埋伏好的高手们一举拿下。这些人最终落得个被一网打尽的下场,而高宇的命运,也在皇上的一念之间被彻底决定了。

通过高宇党羽劫狱这一事件,皇上终于看清了高宇及其党羽的真实面目,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丑恶至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亲王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展现出了卓越的处事能力,这让皇上对齐亲王更加赞赏有加。

皇上当即下令,要彻查高宇一党,绝不姑息任何一个参与这场阴谋的官员。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调查行动迅速展开,那些与高宇勾结、妄图谋取私利的官员们纷纷被揪出,他们的官职被尽数罢免,并且还要接受严厉的问罪。原本高宇是要被皇上处以极刑的,然而皇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念及高宇的伯父高惠丞相当年在朱凤的逼迫下,不得不含冤认罪,甘愿伏死,心如刀绞。最终,皇上决定将高宇发配边疆,让其在那荒无人烟的边疆,如牛马般终身为奴,以赎其罪。

这场由灾荒引发的大阴谋,在齐亲王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被揭开。百姓们得知真相后,对齐亲王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是贤王,是百姓们的大救星。

然而,面对百姓们的赞誉,齐亲王并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他深知,灾区的重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于是,他毅然决定继续留在灾区一段时间与百姓们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就在齐亲王在青枫城的临时安置点忙碌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皇上的密信。信中详细地讲述了高宇背后的故事:原来,高宇的伯父,也就是原丞相高惠,因为受到凤郡王的牵连,被判处斩首之刑,整个家族也都被遣返回原籍。虽然高宇因为自身能力出众,在伯父之后又当上了丞相,但他心中一直对凤郡王、齐亲王,甚至是皇上都怀有怨恨之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与受灾地的官员们相互勾结,故意抬高米价,在灾荒时期大量囤积粮食,妄图借此大发国难财。齐亲王看着手中的信件,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还是朱凤引起的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朱凤的身影和过往的种种事情。

如果不是朱凤当初犯下错误,也许就不会连累到无辜的岳父高丞相。高丞相一生清正廉洁,对朝廷忠心耿耿。由于朱凤的过错,高丞相却被迫为他背锅,成为了当年科举舞弊案的牺牲品。最终高丞相被皇上判处斩首示众的极刑。高丞相的家族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不仅被剥夺了官职和财产,还被遣返回原籍,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地位。

家族中的成员们纷纷陷入困境,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曾经的富贵荣华如同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开始生活,但这对于习惯了奢华生活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高宇,作为高丞相的侄子,心中更是充满了愤恨和不甘。他亲眼目睹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觉得自己的家族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对朱凤的恨意与日俱增,同时也对那些坐视不管的人感到愤怒。这种怨念在他心中不断发酵,最终促使他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齐亲王不禁深深地叹息一声,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真希望能够阻止朱凤的那些错误行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