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潮湿问题是与生俱来的,自从决定要临时住在地下室之后,林梦芮就意识到,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潮湿问题。
她知道,只有彻底除湿,才能让这个地下空间变得适宜居住。
白天,当挖掘扩建地下室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林梦芮在居住区放置了大量的竹炭。
这些竹炭被精心地摆放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堆,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
随着夜幕的降临,林梦芮又点起了一个火盆。
这个火盆是她精心挑选的,既能够提供稳定的热量,又不会产生过多的烟雾。
通过竹炭产生的热量,地下室的湿气仿佛被一点点烤干。
林梦芮知道,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但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看到成效。
就这样,日复一日,经过七八天的努力,地下室的居住区已经变得非常干燥了。
林梦芮用手触摸着墙壁,感受着那久违的干爽,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紧接着,林梦芮开始铺设地铺。
她铺上了两层事先准备好的茅草垫子,这些垫子是她从附近的山上收集来的。
茅草垫子厚实而柔软,踩上去有一种自然的弹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垫子能够有效地隔绝地下的潮湿,为家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铺上茅草垫子之后,林梦芮又精心铺了两层被褥,然后是床单。
就这样,地下室的一个地铺就此完工。
然后,林梦芮又按照同样的方式,做了一个完全一样的地铺。
她知道,两个儿子需要一个共同的睡眠空间,而她和女儿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这样,两个地铺就完美地划分了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
卧室区的墙壁上,林梦芮还挖了一个小小的壁龛。
这个壁龛虽然不大,但足以放置一盏油灯。
油灯的微弱光芒,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光亮,让这个地下空间在夜晚也充满了温馨和安全感。
尽管这个地下室的卧室区并不宽敞,只能通过爬行或坐着扭屁股来移动,但林梦芮相信,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这里就是他们温馨的避风港。
就在林梦芮一家积极准备应对灾荒的时候,村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那就是曾经的孙家大儿子,孙荣,准备卖地了。
在农村,田地就是农人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卖地。
土地不仅是他们的生计来源,更是家族传承的象征。
对于孙荣来说,这个决定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和生计。
作为长子的孙荣,自从从孙柴刀家分家之后,一直在张罗着一件事,那就是他大儿子孙大明的婚事。
孙大明今年19岁了,已经超过了适婚年龄,再不抓紧时间成婚,恐怕要被村里人嘲笑了。
因此,分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部给儿子的婚事做准备。
先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村里盖了三间土坯房,一家五口人住在了里面。
这三间土坯房虽然简陋,但却是孙荣为儿子准备的婚房,也是他为整个家庭争取更好生活的第一步。
然后,托媒人四处打听,给大儿子孙大明寻一个待嫁的姑娘。
孙大明从小被爷奶爹娘惯着、宠着,平常好吃懒做,村里人无人不知。
因此,媒人给孙大明寻姑娘,并不是很容易。
孙荣深知儿子的缺点,但他仍然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儿子的生活态度,所以他也不奢望女方家庭有多好,女的就行。
终于,在隔壁瘦马村,有个刚过15岁的姑娘,对方爹娘托人打听孙大明的人品,还有孙家的家底,最终要价8两银子做聘礼。
这个价格对于孙荣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然而,为了儿子的幸福,为了不让孙大明打光棍,孙荣决定忍痛卖掉两亩田地。
分家是时候,由于孙柴刀和周翠娥老两口已经败光了家里的银钱,也就没给孙荣几文钱。
老孙家最值钱的是那30亩地,给了孙荣12亩。
所以,孙荣想买两亩地,给儿子筹集聘礼,剩下的钱日常生活所用。
孙荣所出售的那两亩田地位于村子的边缘,紧邻着一条蜿蜒的小河。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以肥沃着称,村民们都知道,那里的庄稼总是比其他地方的要茁壮,产量也相对较高。
孙荣对这两亩田地的估价是一亩六两银子,这个价格在当时来说并不算低。
他之所以敢开出这样的价格,是因为田地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土壤肥沃,而且灌溉便利。
每当干旱季节来临,其他田地的农民们不得不辛苦地从远处的井里挑水来灌溉,而孙荣的田地却可以轻松地引河水灌溉,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为了将田地卖出去,孙荣开始在村子里四处宣传,希望有人能上门来洽谈购买事宜。
他甚至在集市上逢人便说,希望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的买家。
然而,尽管田地条件优越,但孙荣的要价却让村民们望而却步。
他们虽然对那片土地垂涎三尺,但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更糟糕的是,就在今年上半年,朝廷突然宣布加收粮税,这使得每家每户的存粮都变得紧张起来。
村民们不得不更加节俭地使用自己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考虑购买新的田地了。
下半年,村子又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庄稼的产量肯定会减少。
许多家庭的粮食收成,甚至不足以支撑到下一个收获季节,吃饭都成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村民们不仅没有余钱去购买土地,甚至有些人不得不考虑卖掉自己现有的田地来维持生计。
林梦芮得知孙荣卖地的消息后,心中着实激动了一番。
林梦芮对那两亩田地的情况非常了解,她知道那里的庄稼产量比一般人家的田地要高出两成。
如果能将这片土地纳入自己的名下,长期来看,无疑会为她带来更多的收益。
然而,林梦芮并没有急于行动,她的直觉告诉他,现在还不是出手购买的最佳时机。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孙荣开始坐不住了。
他主动提出愿意降价,每亩地五两半银子。
尽管价格有所下降,但林梦芮还是摇了摇头,价格仍然偏高。
她知道,如果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或许能以更低的价格成交。
就在孙荣犹豫着要不要继续降价的时候,一个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村边出现了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