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 > 第213章 周瑜打黄盖,千里救柴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周瑜打黄盖,千里救柴桑

吕蒙见黄盖须眉皆张,怒不可遏,急忙解释道:

“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

“敌军已经提前三日出发,我们若起兵倍道兼进,纵然能抵达柴桑,也已并无战力了。”

“更何况曹营依旧有数十万大军虎踞赤壁,与我们隔江相望!”

“而我鄱阳湖水军,不过七八万而已,本就不占优势。”

“若派大军前往,则西线空虚,曹操若从赤壁跨江击来,难以守住。”

“可是若派的兵少,又无济于事……”

黄盖大手一挥,极为焦躁的说道:

“长篇大论,奈我不听何?”

“我只知道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

“既然主公如今身处危难,我们便该奋力去救,至于别的,我管不了那么多!”

程普知道黄盖跟随孙氏三世,感情至厚,听到这个消息后显然方寸已乱,于是急忙劝说道:

“公覆,不要焦躁!”

“此事还需周大都督决裁才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周瑜!

但周瑜低头垂眉,看着手中的急报,似乎陷入了沉思,一句话也不说。

“我不管!”

“若大都督不出兵,我自带本部兵马,即刻便赶回柴桑!”

“哪怕是战死呢,也要护卫主公而死!”

黄盖见周瑜一声不吭,心焦似火,转身就往帐外走去。

“你的兵马?”

“你何来的兵马!”

黄盖才走出两步,身后忽然传来周瑜冰冷的声音!

霍然回首,只见周瑜此刻已经抬起头来,嘴角一抹冷峻的微笑,凝视着黄盖:

“我是主公钦定的三军统帅,没有我的军令和主公的手谕,任何人不得妄自调动一兵一卒!”

“有敢触犯者,军法从事!”

黄盖愈怒,圆睁双眼,到了周瑜的阶下,怒声道:

“我等跟随文台公纵横天下的时候,你还在襁褓之中呢吧!”

“我从讨逆将军起事的时候,你不过是个书生而已!”

“黄口孺子!若不是我主公提拔,焉有你的今天?”

“不思救主报恩,反而在这里作威作福?”

“老子不吃这一套!”

众将听到黄盖直接爆出粗口,尽皆大惊失色。

又见他撸胳膊挽袖子,大有上前要跟周瑜单挑之势。

程普和韩当急忙上前,一人一只胳膊将他抱住。

吕蒙唯恐周瑜震怒之下,抽出腰间的斩将剑活劈了黄盖,因此也上前拦在了周瑜和黄盖之间。

整个中军大帐里,一片大乱。

“黄公覆自恃向日微功,目无军纪,搅扰军帐,论罪当诛!”

“左右,与我拖出去,斩首示众!”

周瑜回到帅案前坐下,怒声吼道。

黄盖犹然骂不绝口:

“我为护主而死,就算死在地下,无愧于老主和孙伯符!”

“强过你这缩头乌龟,懦弱匹夫!”

周瑜愈发的愤怒,用拳头猛捶着桌案,催促行刑。

程普、韩当、吕蒙、太史慈、凌统等众将,一齐围拢过来苦劝:

“黄盖虽然搅扰军帐,目无军纪,但还请大都督看在他赤心为国,又屡立战功的份上,权且留他一命。”

“现在正是我们与曹操鏖战之际,若斩大将,于军不利,大都督何不让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黄公覆也是心急主公危难,所以方寸大乱,冒犯了大都督,毕竟情有可原……”

众人说的口干舌燥,方才求的周瑜赦免:

“既然如此,死罪可恕,活罪难饶!”

“拖出帐外,聚集三军众将,杖责三十背花!”

“所有官职,一撸到底,权且发往程德谋的帐下听用!”

周瑜转头看着程普,语声冷厉:

“若他再敢胡言乱语,蛊惑军心,我必两罪并罚,到时候可莫要怪我军法无情!”

程普连忙躬身领命。

又折腾了一个多时辰,直等到黄盖的杖刑结束之后,方才再次升帐议事。

“大都督,镇守合肥的蒋济,虽然只是一介文官,但张辽却有勇有谋。”

“如何解救柴桑之危,应是当下迫在眉睫之事了!”

老将程普挂念孙权的安危,丝毫不亚于黄盖。

只是他生性沉稳,不似黄盖那样性烈如火,脾气暴躁。

其余众将的亲眷家属,也都在柴桑定居,听到曹操派重兵已于三日之前动身,要奇袭柴桑。

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油煎火烹一般。

周瑜面色从容,眼看着台下众将满脸焦虑之色,缓缓笑道:

“主公柴桑郡里,埋伏有十万兵马,又何惧张辽?”

众将听了,都惊异的看着周瑜,面有不信之色。

但周瑜用计,多是奇谋,又不由得他们不信。

“只是尚缺一员可敌张辽的大将,尚需从你们之中,选一人前往柴桑,领兵与张辽对阵。”

周瑜话音刚落,站在身旁的吕蒙当先请命:

“吕蒙愿即刻返回柴桑,动员兵马,必阻曹军于边境之外!”

周瑜含笑摇头道:

“不可,子明智谋有余,而勇武不足。”

“临阵对敌,你绝不是张辽的对手。”

吕蒙面色一红,满脸羞愧的退了下去。

老将韩当高声叫道:

“关西小儿,三姓家奴,有何能为?”

“某愿领命前往,会一会这个张辽!”

周瑜见是韩当,起身一笑,依旧摇头说道:

“老将军之勇,自然不输张辽。”

“但将军的年龄,却难与张辽匹敌了。”

“此战关乎东线的胜负,主公的安危,绝非意气用事的时候。”

韩当虽然心中不服,但也知道周瑜所说的话,句句都是实情。

纵然自己不在乎生死,但若一战败北,葬送了柴桑,必将成为江东的罪人!

“大都督,我愿往柴桑!”

“大都督,某若胜不得张辽,甘当军令!”

阶下又有两人,大踏步走了出来,拜于阶下。

众视之,左边乃东莱太史慈,右边正是吴郡凌统!

周瑜见到他们两个,哈哈大笑道:

“我心中也也有意在你二人之中,选一个前往柴桑助主公抵挡曹军。”

“凌公绩跟随我多年,更善水战,而太史子义更善陆战。”

“东线对敌,尤以陆战为主。”

周瑜忽然坐在帅案前,提笔在手,片刻之间,写好了书信一封。

“子义兄,你即刻拿着我的这封书信,星夜赶往柴桑,面见吴候!”

“具体如何,信中已经写得明白!”

太史慈接书信在手,纳入怀中,躬身领命:

“大都督只管放心,此次前往柴桑,必挫张辽二十年之锐气!”

“若不能阵斩张辽,太史慈宁死阵前!”

众将初时听到周瑜称呼太史慈“子义兄”,还觉得温馨融洽。

这会临别之际,突听太史慈提到“宁死阵前”四个字,心中突然都生出了一种怪异的感觉。

周瑜微微皱眉,亦有一种不祥之感。

但话已出口,只好点了点头:

“万事小心,我在柴桑盼你归来!”

太史慈领命,拜别了众将。

星夜赶回柴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