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321章 特区的天空雄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天晚上,连续失算的周玉琦来到了周玉坪在锦州港区的公馆。

对于大哥的突然到访,周滢很惊讶,也很高兴,主动和仆人一起下厨房。

周玉坪很平静:“坐吧!”然后自己坐回沙发,静等大哥的下文。

周玉琦没有注意小弟的表情,直接说明来意:“小弟,你要救大哥,我什么都没干,只说了一句成本,戈辉就要开除我。”

“大哥,咱们家缺钱吗?需要你克扣临时工的工钱,需要你贪污工程款,还与黑恶势力有牵涉,为什么呀?你想干什么?”周玉坪的声音很平静,但明显处于压抑不住的边缘。

“我……”周玉琦不知道小弟是怎么知道的,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不是我要这样,是都这样,你看那些东家,哪个不是这样,有什么问题吗?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大哥,高速工程你就不要想了,大凌河投资公司也没你的位置了。”周玉坪不想再计较这个事情了,淡淡道:“你掉队了,是你自己没跟上。”

“你可是他(戈辉)的磕头兄弟,他就这样不顾兄弟情意吗?如果是这样,当初还磕什么头!”周玉琦愤然道。

“怎么了?”周滢走到二人近前,看到面红耳赤的大哥,再看一脸严肃的周玉坪,立即责备道:“二哥,你怎么和大哥说话呢!好不容易来一趟,你怎么还给大哥脸色看?海关署长的架子搬到家里来了?”

对于突然出现的周滢,周玉琦和周玉坪对视了一眼,都没说话,都是沉默。

铃铃铃……电话铃声打破了沉默。

周滢去接电话,然后就听到了她惊喜的声音:“大哥?嗯,在呢!好!我去叫他。”说完放下电话,招呼周玉坪:“大哥电话,找你。”

周玉琦看着坐在对面的周玉坪起身去接电话,他已经猜到了那位“大哥”是谁,然后就听到周玉坪的回应:“嗯,没事,我自己能解决,啥?周滢?额……好吧!我问问她,嗯,知道。”

放下电话,回到周玉琦面前坐下,说道:“大哥,你的事儿到此为止,钱也不会收回,你自由了,只要不触犯特区的法律,没人会管你了。”

“小弟,你知道,我想要的不是这个。”周玉琦严肃道。

“大哥,你掉队了,那些不该有的想法以后不要再有了,是你自己放弃的。”周玉坪淡淡地说道:“特区到处都是机会,以你的聪明,赚到钱不是问题。如果有困难,尽管找我,只要不违法,我都可以帮你。”

“真的没可能了吗?”周玉琦还是不甘心。

周玉坪重重点头,十分肯定地说道:“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周玉琦直接起身,懒得再说一句,直接就走。

“大哥”周玉琦的手臂被周滢拉住:“即便是和二哥生气了,也要吃完饭再走,我做的。”

周玉琦只好留下吃饭,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他不好说太硬的话。不过,这顿晚饭,三人吃的各怀心思。

再说戈辉,从高速工地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宁远的电话。

“老大,后天上午,运-1的第七次试飞,歼-1的第11次试飞,也是两型飞机的第一次公开试飞,德国军工专家、特区各局的领导、孙再芝先生等20人管理团队都要参加。”宁远说道:“你和我都是20人之一,必须要到场,后天上午十点,官营农场。”

“好”戈辉直接答应了。

11月27日,上午九时前,戈辉的总督车队就提前赶到了官营农场里的农场兵工厂。

戈辉分别与成雨和尼虹两口子,刘文涛和陈妮儿两口子,握手寒暄,开几句轻松的玩笑,然后直接去看飞机。

总装车间里,一胖一瘦两架飞机并排停在一起,机械师正在做试飞前的最后检查。

戈辉笑了,笑容里满是骄傲之色,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不是第一次看试飞,但在他眼中,那不是飞机,那是特区的天空雄心。

一胖一瘦两架飞机,胖的那个就是后世龙国自行制造的第一型运输机Y-5,其原型是前毛熊国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

农场兵工厂为其命名为运-1,当然,这也是戈辉强烈暗示的结果。(当又立的人啊!)

运-1的技术框架是戈辉提供的(戈辉说是通过特别渠道向美国人买的),上一世的于果,在黑省上学时,Y-5就是机械工程学部的教具之一,他去掉了当下无法实现的技术,提供了简化版的Y-5技术框架。

看到戈辉脸上浓浓的笑意,陈妮儿知道,总司令很满意,作为飞机项目的总监督(不是总师),她最了解飞机建造改进的全过程,由她来介绍:

这是运-1的第7次改进版,外观基本没变,机翼为单支柱、不等长翼展的上下双翼。机翼为全金属双梁骨架,前梁以后为布蒙皮,机翼平面形状为矩形。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外形呈流线型。尾翼为斜撑杆式布蒙皮结构,位于机身的后上部。它包括带有斜撑杆的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起落架为后三点固定式。驾驶舱装有两个可拆卸座椅,舱罩上部有应急舱盖,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驾驶舱风挡玻璃也可以加温防冰。

运-1装有航行仪表和机载电台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罗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电台。至于导航设备?就是人的肉眼+地图。

运-1运输机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舱罩两侧突出于机身,向下视界良好。带有系留环的货舱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载荷。两侧装有10个简易座椅,壁上各有4个直径10寸的圆窗。在左侧11号和15号隔框间有一大货舱门,门上装有乘客登机门。货舱内部可进行不同改装。

运-1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我们自行研发的农场-1型(Farm-1)活塞式发动机,不稳定,相当不稳定,但是我们又没有其它的发动机可选,就是今天的试飞,我也不确定能稳定运行多长时间,是15分钟,还是17分钟。

Farm-1.14型活塞式发动机(第14个改进版本),功率为735千瓦(1000马力),1000马力、九缸星型排列,4叶螺旋桨,油箱容积1240升,滑油箱容积115升。

听完陈妮儿的介绍,戈辉依然是一脸淡然之色,声音淡然:“有问题就对了,你们能将简单的星型发动机设计图,变成发动机,还能让飞机在天空飞行十几分钟,这已经是无中生有的能力了,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

“可是……”陈妮儿一脸苦笑道:“只能稳定运行十几分钟,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不是德国人来了嘛!”戈辉的声音依然淡然:“他们想要我们现成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就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特么都是写进了合作协议的。”戈辉罕见地在四人面前爆了一句粗口,然后继续道:“况且,如果他们不帮忙,拿走飞机壳子也没用啊!据我了解,目前欧美列强也没有合适的飞机发动机,他们也在摸索之中,而我们,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他们就可以吗?”陈妮儿并不相信德国人:“我们的研发团队里,就有很多德国人,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惊才绝艳的能力,没有让我们的发动机变得更加稳定。”

“不一样,我们能请到的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小白,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冒尖的普通研发人员。而这次来的军工专家,都是在机械设计方面工作多年的大拿。”戈辉介绍道:“他们缺的是启发,需要我们帮他们捅破窗户纸,让他们有种‘oh my god,原来如此’的感觉。”

陈妮儿也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然后认真地说道:“明白了,今天我们会全力展示,让德国专家看到我们的价值。”

“那就拜托了!”戈辉满意地说道:“不过,也不要太勉强,不成功也没关系,反正白纸黑字的合同已经签了,我们现在能展示的就已经非常先进了。”

嗯嗯,陈妮儿听后信心大增,于是又道:“那我介绍一下那个身材瘦长的歼-1战斗机。”

歼-1战斗机,戈辉多次强调这是歼击机,同样是戈辉提供的技术路线。上一世的于果,在美国的私人收藏品中,就有一架S2赛季的名机p-51野马式战斗机。他拆解研究过,虽然没有精确测绘,但是基本的技术路线他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给出的图纸相当粗糙,但是方向是不会错的。

陈妮对歼-1战斗机更加用心,全程参与建造,参与讨论每一个设计细节:

这是歼-1战斗机的第11次改进版,布局没有特别之处,仍然是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型,高度简洁的机身设计,合理的机内设备布局,这使它的气动阻力大大下降,在不影响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载油量,尽可能的提高航程。动力依然是我们的Farm-1.14型活塞式发动机,所以歼-1战斗机面临的问题,同样是发动机的问题。

装有和运-1完全相同的航行仪表和机载电台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罗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电台。导航设备同样是人眼+地图。

戈辉认真地说道:“这两架飞机,是我们特区的天空雄心,是在未来十几二十几年内,敢于和列强正面硬刚,指着鼻子对骂的底气。虽然现在还不堪大用,但是五年八年之后呢?十几二十年之后呢?清国的天空,必然由我们禁卫空军来守护。”

“禁卫空军?”成雨和刘文涛齐声感叹。

“对,禁卫空军,禁卫海军,守卫我们的领空和海疆。”戈辉坚定地说道:“禁卫海军,禁卫空军,都将在未来的十年内组建,通过十几二十年的不断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十几二十年,并不遥远,我们都能看到。”刘文涛感叹道。

“你们说的那些,还是太遥远了,如果不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你们说的,将遥不可及。”陈妮儿又把话题拉回来泼冷水:“我还是不太相信德国人的能力,Farm-1.14型活塞式发动机,几乎成了我的心病,如果不搞定这个,每天吃的饭菜,没有一口是香的。”

“相信我,德国人能搞定这个问题。”戈辉肯定地说道:“我不是说德国人比我们聪明,而是德国的研究环境远超我们的想象。德国工业化的核心动力源于其独特的‘科学工业化’模式。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工学院等23所技术院校,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网络。以克虏伯公司为例,其埃森工厂与柏林工业大学实验室建立直通电报线,教授团队可在2小时内将冶金实验数据,变成车间的生产参数。这种模式使得德国在1875—1895的20年间,工业专利注册数量增长470%,远超英国的183%。”

戈辉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也搞产学研这一套,但是前期,我们这一边要反过来,学校向工厂学习,工厂向学校转移技术,为以后学校反哺工厂,向工厂提供技术支持打下基础。”

戈辉总结:“德国的研发模式,让德国的工程师有更广阔的研发思路,加上我们给予的‘捅破窗户纸’的启发,相信他们肯定能搞定发动机问题。”

“好吧!”陈妮儿还能说什么呢?她还是不理解总司令为何如此盲目相信德国人。

“我们自己的人才积累太少,需要时间,这也是我们愿意和德国人分享技术的原因所在,抓紧时间学习吧!”戈辉说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积累,至少要五十年起步。”刘文涛无奈道:“五十年啊,那时我已经是老头了,运气不好的话,已经挂在墙上。”

“别说五十年,就是一百年,我们也等得起,也必须等。”戈辉坚定地说道:“国与国的竞争,从来都是以百年为单位的,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回不去。当下新的一百年,就在我们手中,你们愿意重复上一个百年吗?”

“No No No,坚决不,绝不允许。”成雨立即说道:“宁可献祭自己,也不愿意看到那样的结果。”

“没错,决不允许,决不允许哪怕有一丁点这样的趋势出现,谁胆敢坏了我们的大事,谁就得死。”刘文涛咬牙切齿道。

“所以,我们必争朝夕,夜以继日,奋斗不止。”戈辉平静地说道:“为了国家复兴献祭自己的全部。”

五个人关于飞机的话题一直持续到兰方舟提醒戈辉“特区长官孙先生他们到了。”才结束。

特区长官孙再芝,以及20管理团队,特区各局领导,全部到场。

德国驻朝阳领事贝恩德-莱诺和德国军工专家站在一起,正低声地交流着什么。贝恩德-莱诺也是唯一应邀出席的外国领事。

所有人都站在残雪依然的农田里,没有任何座席。

有人向穿着官营农场马甲的人要椅子,但被拒绝了,并被告之:不想看,可以回去,这里全是秘密,真不愿意放你们进来。

戈辉很快来到孙再芝面前,热情握手,亲切交谈,赞美孙再芝这身麒麟大衣非常适合他。

“听说你德国之行,成果丰硕啊!”寒暄过后,孙再芝说道:“北京朝廷跪求都求不来的技术,你凭一张嘴就拿回来了,不服不行啊!”孙再芝说着竖起大拇指。

“技术交换”戈辉实话实说:“德国人又不傻,不可能白给我技术,没有一件东西是白拿的,就比如今天试飞的飞机。”

“飞机?德国没有吗?以他们的技术实力,应该更好才对吧!”孙再芝有些不理解。

“恰恰相反,我们的技术更成熟,更先进。”戈辉自信地说道:“不然,你以为他们为什么过来这里。”说着用下巴指了一下那些聚在一起的德国军工专家。

“我相信你不是吃亏的人。”孙再芝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他今天过来,除了想看看特区制造的飞机,还是想和戈辉沟通一下特区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山大的问题。他是先确认戈辉要来,他才决定过来的。

“吃亏是免不了的,毕竟基础在那摆着呢,咱技不如人,得认。”戈辉平静地说道:“现在吃亏,为了以后少吃亏,或者不吃亏。”

“这都是军方的事情,我不过问。”孙再芝道:“但是另一件事,还是需要你参详一下。”

“先生请讲”戈辉正色,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孙再芝面色凝重:“特区的大规模投资,导致经济过热,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米票布票只能保证普通民众的吃穿问题,但是民众的生活中不只有吃穿,还需要其它东西。哪怕是吃,也不能只吃米啊!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供销总社旗下的超市(不涨价),不得不凭身份证限购。”

“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都是表面问题,并不难解决。”戈辉想了一会儿说道:“我们的决定必须要着眼于未来,甚至要穿透历史迷雾,看到未来,而不是被眼前的问题羁绊。我们绝大多数的决定,短期内都是无效的,而且很有可能会遭到大范围的反击和批评。我们从一穷二白走过来,现在也基本属于初具规模,所以我们更要发展教育和大规模投资建设,哪怕勒紧腰带,也要和列强搞合作项目,把项目落实。我们要解决的不是现在的问题,是未来,是五年八年之后,是十几二十年之后,是未来的半个世纪,是更遥远的一百年。”(都是空话,但是在戈辉这个位置,只能说这样的空话,方便下面的人灵活领会精神。)